微吼林彦廷:当直播成为一门显学

产业家 2022-01-19

微吼市场营销微吼直播

2700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微吼要成为的是“中国数字化转型的一面旗”,不仅要自身能力强,更要帮助合作伙伴一起“做强”。

作者|皮爷

出品|产业家

“直播正在成为一门显学。”

伴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覆盖,林彦廷内心有了这个越来越真实的想法。在之后的各大场合里,他不断向外界输送着这个观点。

这个观点被不断验证。根据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企业直播市场规模达90.8亿元,B端用户超过120万家。2025年预计中国企业直播市场规模将达到266.3亿元,用户将超过270万。

落地这个想法的不仅在市场,更在企业。足够明朗的迹象表明,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直播当成了销售的核心渠道之一,同时在内部设置专门的直播岗,由专人负责这个业务。

微吼中国创始人及CEO/林彦廷

林彦廷看的很清楚。作为企业直播赛道名副其实的龙头企业,今年是微吼成立的第12个年头,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在疫情的催化下,微吼的营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增长。

“但我们追求的不是这个。相较于疫情期间这种爆发性增长,我们更想让外界看到我们在疫情过后的持续增长力。”

硬朗,实干,不拖泥带水,并时刻显露着对未来的判断——这是在采访中林彦廷给我们的印象。在他的战略设计里,微吼要成为的是“中国数字化转型的一面旗”,不仅要自身能力强,更要帮助合作伙伴一起“做强”。

他的设计,正在被时间检验。

一、“快跟上,直播大潮来了”

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是,企业直播大潮正在蜂拥而来。

在林彦廷的记忆里,在2010年到2013年的时间段,企业直播的日平均场次是0.34,“当时直播只是以一个配角的身份存在”,他笑着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根据去年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仅2020年上半年,全国企业直播就超过1000万场,相当于每天有5万多场直播。

从外部环境来看,疫情是一个企业直播市场的集中爆发点。即随着疫情在时间、空间层面的阻断,企业迫切需要一个新的传播出口,这个出口既要具备传统线下渠道的广触点,更要能具备去中心化属性,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自身的私域流量池。

直播正是最好的选项。客观来看,直播是企业营销最简单的线上方式之一,相较于其他品牌传播、推广,直播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更好、更直观的展现自身价值,同时更能以更低成本的方式实现拉新、获客。

此外,从新的人货场的角度来看,随着互联网后半场的来临,原本的交易环节正在被大大简化,即生产链条正在从最开始的“产品驱动”向“用户驱动”转移。换言之,企业和产品更需要距离用户更近距离的“场”。

新的 “场”,正是直播间。

这正是林彦廷和微吼的主场。更能看作,在过去的多年时间里,微吼只做了一件事——专注企业直播。截至目前,微吼每天支持的直播数量高达20000场。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和大众关注到的抖音、淘宝、视频号等直播不同的是,微吼为企业搭建的更等同于一个“直播中台”,即企业通过直播系统能完成销售、转化、沉淀一条龙环节。

或者可以理解为,直播已然正在等同于固有的ERP、ITSM等企业数字化核心框架,成为企业业务模型中尤为关键的一部分。

“我们之前服务过一个科技制造方向的大型客户,在内部,他们把我们这套系统称为生产系统。”林彦廷告诉我们。

二、再建一个业务支点

“微吼内部有专门的服务中心。”林彦廷表示。更详细的表述是,在技术、营销两大部门之外,一个同等量级的服务部门在微吼内部被迅速搭建。

在林彦廷看来,这是微吼近两年来最大的改变,“我们主要解决SaaS中第二个‘S’,也就是service的问题。”

拆解来看,微吼内部服务部门的职能更等同于企业直播体系搭建的关键。相较于其它数字化工程的“交钥匙模式”,微吼会有专门的服务团队帮助客户进行直播数字化前中后期的拆解和执行。

比如在搭建直播中台前,服务团队会专门为客户拆解新体系在未来三年、甚至五年带来的效果,同时在执行过程中会根据不同客户的具体情况制定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保证直播模型能与原有业务体系完美吻合。

与此同时,在项目完成后期,服务团队同样会帮助企业进行直播效果的检测、系统的更新以及对细节进行打磨。

从某种程度来看,微吼的服务中心更等同于一个“客户成功”部门。

实际上,中国SaaS行业从2013年开始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不少阶段,但整体相较美国等企服企业仍具备较大差距。除了目前国内中小企业本身的付费意愿较差之外,更突出的一个原因恰是中国产业服务商本身不具备提供“咨询和服务”的能力。

在美国,一般是由德勤等咨询公司专门出具相关的数字化方案,以总包的形式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的总指挥师,由这些机构对最终以及长期执行效果负责。但在国内,这样的上游环节并不完善,这也导致了在过往多个数字化案例中,不少SaaS服务商都只是“交钥匙工程”,即在完成初步的项目合作后,后续的维护、监控不再负责。

林彦廷想解决的恰是这个问题。“从产品到营销到服务,我们想建立的是一整个数字化链条。在我们内部,产品部门最大,服务中心在最中心,营销部门最小。”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随着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意愿的提升,“客户成功”越发成为一个关键性的要素。但做到“客户成功”,需要的不仅是产品层面的驱动,更多也是服务层面的补足。

“我们真的要像设计产品一样去设计一家公司,每一个细节都要觉察到。”林彦廷告诉我们。

三、生态,竞和与长期主义

“敬畏心。”在采访过程,林彦廷多次用了这三个字来形容微吼和其它企业之间的合作。在他看来,企业和企业之间需要心存敬畏,同时也更需要协作,即“应该手牵手一起去服务企业”。

实际上,这也正是当下的中国趋势。即随着数字化转型渐入深水区,企业对于业务转型的迫切度正在迅速提高,与之对应的恰是来自各方面的转型需求,比如直播,比如SCRM,比如ERP。

但在众多转型环节中,一直存在的一个难点恰是“烟囱效应”。换言之,各数字化环节之间并没有完全打通,彼此处于割裂状态,由此带来的是企业管理和运作上的繁杂。

连通是关键,一如微吼。据了解,如今微吼和各大SaaS服务商的底层接口都已经打通,在彼此的服务过程中都可以基于彼此的服务能力向客户提供愈加完整、一体化的数字化专业能力。

但在生态之外,微吼的发展也更在提速。“我不喜欢过山车的增长,我想让外界看到微吼的规律增长。”在林彦廷心中,微吼真正的发展要从长轴的角度来审视,保持稳定增长。

一个愈发明朗的趋势是,随着疫情后数字化趋势的加深,SaaS产业服务商在迎来新发展机会的同时,内卷也更在愈发严重。与之带来的是愈发低下的服务能力以及“拿钱圈地”的不良风气,并同时伴随着未经打磨的产品。

但在天平的另一侧,则是如微吼这样的企业。如今微吼已然具备了强有力的SaaS+PaaS能力,不仅在服务,更在产品和技术,比如基于“微吼云工场”的aPaaS能力不仅可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更可以服务大型、乃至超大型客户,基于产品和服务进行全周期的赋能加持。

对于微吼在过去12年的发展,在采访最后,林彦廷做了总结,“首先是专注,我们过去12年只做了直播这一件事;其次是升维,即在每一次时代机会来临的时候能及时转向;最后是赋能,即和合作伙伴站在一起,相互赋能,携手并进,形成伙伴关系。”

如今,在林彦廷身边工作的,有不少都是最开始跟随他的老员工,司龄都在7、8年左右。“这些人已经和微吼一样,都具备同样的持续向上的气质。”

在过往的十多年时间里,关于数字化的这面旗子,林彦廷有过很多设想,并一一践行。如今,在数字化纵深加剧的当下,他的新构想也正走在前进的路上。

丘吉尔有句名言,叫“这不是一个结束,这甚至不是一个结束的开始,这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开始的结束。”对林彦廷和微吼而言,他们正在路上。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产业家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