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跌超40%,三个月市值蒸发400亿!小康股份遭遇了什么?

侃见财经 2022-03-14

小康股份新能源汽车新能源

2616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一拥而上,一地鸡毛”的故事,在小康股份上演了。

3月14日收盘,小康股份股价小幅下跌2.07%,报收40.7元,总市值接近550亿;虽然当天股价跌幅不大,但和3个月前的阶段高点77.77元相比,短短几个月时间小康股份的股价却已经下跌超过40%,市值更是较高点蒸发超过400亿。


作为国内老牌车企之一,在和华为“搭上关系”之前,小康股份的知名度并不大,市场热度也不高,股价自上市后更是长期在低位横盘,并不受投资者关注。

不过,随着去年搭上华为造车之后,小康股份便受到了众多大资金的疯狂追捧,股价更是一路狂飙,从最低的10块钱左右一路上涨到83.83元,短短一年时间股价便翻了8倍,市值在巅峰时期更是一度超过了1000亿。

然而,随着近期新能源汽车热度逐渐减弱,最近几个月小康股份股价又开始了大幅的回调,俨然一副要“跌回原形”的模样;而在持续下跌的股价之外,更令人担忧的则是为华为造车代工生产的赛力斯SF5销量惨淡。

很显然,虽然凭借着为华为代工造车成功走红,但小康股份为华为代工造车这条路并不好走,而且前路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卖弹簧起家

在跟华为“搭上线”之前,小康股份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知名度并不高。

不过,虽然小康股份的名气不算太大,但相比于国内一些大型车企而言,小康股份的历史其实更加悠久,甚至可以说是经历了国内汽车行业从无到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

回溯过去,小康股份的历史要从一根弹簧说起。1986年,年仅23岁的小康股份创始人张兴海,拿出了打工时辛苦存下来的8000元,在重庆市沙坪坝凤凰镇注册成立了重庆巴县凤凰电器弹簧厂,主要生产电器弹簧、微车坐垫弹簧等产品。


在那个年代,由于技术落后的原因,虽然只是一根小小的弹簧,但也被国外大型企业所垄断,国内家电企业想要成功生产一个电器都需要向外企采购弹簧。

而凤凰电器弹簧厂的出现则打破了国外企业垄断弹簧的局面,张兴海也借着弹簧生意成功赚到了第一桶金;后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国内汽车行业开始起步,张兴海的弹簧生意也慢慢延伸到了避震器,业务则从最初弹簧扩展到了摩托车、微面包车以及助力车减震器的生产,而这也为日后张兴海进军汽车行业埋下了伏笔。

伟大的人从不会止步于目前的成功,张兴海也是如此。虽然已经通过弹簧以及避震器生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张兴海并未满足;时间来到2002年,随着摩托车行业的兴起,之前一直做配件的张兴海决定进军摩托车整车制造行业,新感觉摩托车公司成立。

不过,因为当时摩托车行业格局已经基本确定,新感觉摩托车并没有掀起多少的风浪,而张兴海的目光则从摩托车转到了微车领域——因为当时国内经济正处于腾飞阶段,张兴海相信低售价、高实用性微车的在当时一定会大卖,2003年,和国企东风集团联手的东风渝安车辆有限公司(后改名东风小康)正式成立,这也是国内汽车行业的首个国营加民营的车企。


和张兴海预期的一样,在东风小康的首量微型车落地后,由于市场需求高企,微型车推出后即大卖,短短7个月时间销量便超过了一万辆;后来,凭借着技术的越发成熟,东风小康的微型车更是卖到了欧洲;时间来到2011年,东风小康的微型车销量更是达到了100万辆,创造了微型车行业的历史,而东风小康也成为了行业的前三。

不过,虽然当时的小康股份已经借着微型车成名,但和现在的新能源汽车仍扯不上太大的关系。

进军新能源行业,和华为“搭上线”

那么,在微型车领域已经成名的小康股份,到底是怎么跟新能源汽车扯上关系的呢?要说清楚这件事,那就不得不提到2016年小康股份转型进军新能源。

时间拉回到6年前的2016年,那时新能源汽车的浪潮刚刚兴起,许多车企为了补贴开始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有不少“大佬”出手造车。也是在那一年,张兴海派出了自己的儿子张正萍,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不过或许是因为过于低调的原因,当时郑兴海和小康股份的这个举措并没有受到太多媒体的关注。


和贾老板“PPT造车”不同,在进军新能源汽车这件事上,张家父子和小康股份都是真刀真枪实干。当时,因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人才紧缺,小康股份不惜花大价钱把新能源公司,即金康的总部和研发创新中心建在了美国硅谷。

后来,为了能在技术上更进一步,小康股份又花费重金收购AC Propulsion Inc,获得电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电池系统等“三电”技术;在收购完成之后,小康股份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也因此有了敲开新能源汽车大门的钥匙。

时间来到2017年1月,金康新能源获得国家发改委关于其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项目的批复,这意味着小康股份成功切入了新能源汽车领域;2018年10月,金康新能源获得工信部核准,正式获得新车公告准入许可,成为了第9家获得造车资质的车企。

不过,虽然在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上花了大力气,但由于品牌固化的原因,小康股份的新能源汽车路走得也并不顺利。好不容易通过收购掌握了核心技术,但小康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却并不被消费者买账,SF MOTORS和赛力斯SF5销量最高峰时仅有500台/月,日常销量更是只有不足200台/月。


在这种情况下,和大厂合作无疑成为了小康股份可以最快解决问题的方法,适逢2020年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开始加速布局,两家公司就这样牵上了线,展开了合作。

而自从和华为开始合作后,小康股份也迎来了大爆发。销量上,在和华为合作生产的赛力斯华为智选SF5上市仅仅两天,其订单量即突破3000辆。到了去年的6月,赛力斯SF5交付量攀升至约1100辆,一个月就超过了以往一年的销量。

跌回原形

在和华为搭上线之后,小康股份迎来了久违的爆发。

除了上面提到的销量之外,股价方面,小康股份股价更是迎来了持续爆发性的上涨,从最低的10块钱左右一路上涨到83.83元,短短一年时间股价便翻了8倍,市值在巅峰时期更是一度超过了1000亿,一度在A股整车公司中市值接近广汽、长安,排名第六。

不过,随着近期新能源汽车浪潮的逐渐退去,小康股份股价又开始了大幅回调,截至3月14日收盘,小康股份报收40.7元,总市值553.5亿,和高点相比股价接近腰斩,市值更是蒸发超过了400亿。

那么,为什么近期小康股份的股价会大幅下跌呢?

因为自身品牌固化、渠道布局不足等原因,小康股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惨淡,直到和华为开始合作,这种情况才有了改变;不过,靠外部力量终究难以长久,华为带来的流量加持十分短暂,根据公开数据显示,赛力斯SF5去年4月到8月的销量分别为129辆、204辆、1097辆、507辆、715辆,很显然,小康股份又回到了“老样子”。

此外,虽然小康股份将一切都压在了华为的身上,但和华为合作的车企却并不少,除了小康股份之外,目前与华为合作的车企还有上汽、广汽、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等等,而这也为小康股份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今年的1月,华为再度推出了新产品问界M5,而作为代工企业的小康股份更是倾其所有:“2022年伊始,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要举全赛力斯之力、全集团之力确保问界M5的高质量交付”。张兴海在公司的内部信里写到。

很显然,跟华为搭上线之后,无论是销量还是股价上,小康股份都有了明显的好转,但这条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走。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侃见财经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