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顶层规划来了:为解决充电难,电动车变身“移动储能设备”,一劳永逸

1573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并指出,要探索电动汽车在分布式供能系统中应用,提高用能质量,降低用能成本;鼓励不间断电源、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等用户侧分散式储能设施的聚合利用。

电力系统要给电动汽车充电,看似是一个供电任务,但通过技术的发展包括采取经济性措施,完全可以让电动汽车促进系统能力提升。电动汽车在低谷时,系统给它充电;在用电高峰,让电动汽车给系统放电。一辆电动汽车就可能成为电力系统的一个储能装置,如果成千上万大规模的电动汽车,那对系统是非常有利的因素。所以要加快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是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另一方面也能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1、最新储能政策解读

《方案》中指出,因地制宜发展电网侧新型储能,提升系统应急保障能力。围绕政府、医院、数据中心等重要电力用户,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建设一批移动式或固定式新型储能作为应急备用电源,研究极端情况下对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储能设施集中调用机制,提升系统应急供电保障能力。

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建设一批移动式或固定式新型储能作为应急备用电源

同时,灵活多样发展用户侧新型储能技术。支撑分布式供能系统建设。围绕大数据中心、5G基站、工业园区、公路服务区等终端用户,以及具备条件的农村用户,依托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增量配网等配置新型储能,探索电动汽车在分布式供能系统中应用,提高用能质量,降低用能成本。

提供定制化用能服务。针对工业、通信、金融、互联网等用电量大且对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要求高的电力用户,根据优化商业模式和系统运行模式需要配置新型储能,支撑高品质用电,提高综合用能效率效益。

积极推动不间断电源、充换电设施等用户侧分散式储能设施建设

提升用户灵活调节能力。积极推动不间断电源、充换电设施等用户侧分散式储能设施建设,探索推广电动汽车、智慧用电设施等双向互动智能充放电技术应用,提升用户灵活调节能力和智能高效用电水平。

鼓励不间断电源、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等用户侧分散式储能设施的聚合利用

探索推广共享储能模式。鼓励新能源电站以自建、租用或购买等形式配置储能,发挥储能“一站多用”的共享作用。积极支持各类主体开展共享储能、云储能等创新商业模式的应用示范。试点建设共享储能交易平台和运营监控系统。研究开展储能聚合应用。鼓励不间断电源、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等用户侧分散式储能设施的聚合利用,通过大规模分散小微主体聚合,发挥负荷削峰填谷作用,参与需求侧响应,创新源荷双向互动模式。

2、“削峰填谷”和“移动卖电”

以国网江苏的充电车为例,这些车辆的移动储能电站就可以在夜间用价格低廉的谷电来充电,在服务区以正常电价销售;这样既起到了削峰填谷、减少弃电的作用,同时还带来了一个思考。

家用汽车是否能借鉴这个模式?

曾经与一些分析师讨论过“私桩共享”方案,在家用充电桩和停车位有限的前提下,一个家庭的充电车位在闲置的时候是否能共享给其他车辆使用;通过设置电子开关的地锁和充电桩,在闲置的时间段内交给其他新能源汽车扫码使用,这样应当能有效缓解城市用户充电难甚至停车难的问题,但如果家用车也可以搞移动充电的话,充电难的问题似乎会更容易解决。

“移动卖电”指的正是家用汽车,家用车的专用充电表夜间电价不足0.35元一度,日间充电的价格超过0.6元,不计阶梯电价;长续航的电动汽车的电池组容量有60~100kwh,充一次电可以代步很多天,充电位也就在长时间内变成了普通燃油停车位。

那么如果允许或鼓励私家车“卖电”,把夜间充的低价电在日间以平价卖给其他车,是不是也算给车主创收了呢?而且移动卖电所需要的设备也很简单,可以通过改造充电位的充电桩,通过充电枪切换到车辆反向输出,也可以选择充电桩正常充电;或者通过车主自备的外放电设备配合随车充,成本可以做到非常之低。这样对削峰填谷和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都会有推动作用,甚至于可以缩短动力电池的更换周期,加速更多的动力电池进行梯次利用,清洁发电的储能电站的容量缺口也能快速的补充,对于动力电池组普遍有终身质保或首任车主终身质保的车主而言也没有损失。

看似有些尴尬的移动充电车,这个模式似乎有很大的潜力。

来源:懂车帝报道,中国能源报,天和Auto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NE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