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钱的国产芯片发展史:10年4800亿才出了一个麒麟,何处还能诞生一个新的“海思”?

电子芯技术 2022-03-31

海思华为麒麟

2656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手机厂商做芯片并不算新鲜,从三星的猎户座、苹果的A系列处理器,到华为海思的麒麟系列,但早期手机厂商做的都是soc芯片,也就是手机核心处理器,而近期国产厂商则倾向于做影像芯片,比如OPPO的马里亚纳 X芯片、小米的澎湃系列等。

2019年下半年,一则“海思可能无法按需交货”的消息悄然在华南市场蔓延,但并未引起广泛关注,部分消息灵通的安防厂家、渠道商等有意加紧备货。

此时距离海思被制裁的新闻刚过去一个多月,没有人预料到这意味着“缺芯潮”的开始。

由于海思在制裁禁令之前下足了订单,其尾单足以支撑起相当一段时间的市场需求,加上海思的主要客户,如海大宇等头部企业受的影响并不大,以至于造成一种海思仍能持续供货的假象。

直到2020年8月,在经历新一轮制裁之后,海思连尾单都已消耗殆尽,只能消耗库存来少量供应大客户,而多数中小客户则收到了停止供货的消息。

这时市场才明白缺芯的意义。震惊之余,一场囤积居奇式的哄抢与炒作,在安防圈掀开序幕。

1、安防缺芯,这一点谁都知道。

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场缺芯潮,因信息不对称而被刻意「放大」了。

一家缺货10K找10家问,市场便以为有100K的需求,市场有30K的货,无形之中就多出来70K的缺口

当恐慌情绪持续蔓延,市场参与者(尤其是中小厂商)由于无法获取足够的信息,都担心自身成为该事件的受害者,其行为就会变得非常不理性。犹如惊弓之鸟,任何风吹草动都极易引混乱。

以海思中低端价位的芯片为例,从20年8月第一波实质性意义的缺芯危机开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其Hi3519A、Hi3516D、Hi3516C等先后涨了近4~5倍,其高端芯片Hi3559A更是从500元涨到超3000元。

但平心而论,这种飞涨的情况非常罕见,某芯片企业员工甚至直呼:“钱大都被渠道商赚了。”

在他看来,海思停止供货之后,市场上仍然有芯片可用,一部分是海思的库存,另一部分则来自于其他芯片厂商。即便后者的产品在当时与前者相比存在差距,但在中低端芯片领域,也绝非到了不能用的境地。

“当时最恐慌的是那批没有plan B的中小企业,因为海思之后的货主要供给海大宇等大客户,这些大客户受影响较小,并且也早有准备。另外一些企业,此前就与富瀚微、君正等有合作,芯片供应也不受影响。”

第一波缺芯实际上是这些没有B计划企业的「悲剧」,以及掌握市场信息及供应渠道的渠道商的「喜剧」。

一边是被放大的需求,另一边则是被压缩的市场供给,那些没有议价权也没有进货渠道的企业,只能捏着鼻子接受来自市场的一次又一次涨价;渠道商则趁此机会赚得盆满钵满。

实际上,在中低端价位的IPC芯片领域,即便当时海思断供,市场的其他玩家也能撑起局面。

“问题在于海思市占率太高,突然腾出来的市场空白,第二梯队的企业很难短时间内实现承接,因为扩大产能和产品线需要时间。”

然而就在这个空窗期,发生了市场疯抢芯片的「闹剧」,仿佛海思断供之后,安防行业再无“芯”可用。但事实是,富瀚微、北京君正、星宸、晶辰、国科微、瑞芯微、安凯等企业先后调整产品线,代工厂开足马力搞生产,以争夺市场份额。

就在这场「闹剧」如火如荼进行时,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加剧,也将芯片行业逼入寒冬。晶圆短缺引发了全行业的缺芯潮,不论是安防、汽车,还是消费电子,都面临着“一芯难求”的窘境。

2、格局重塑

市场从不缺少参与者, 也不只有海思一个玩家。

如果把现阶段的海思当作是摇摇欲坠的周王室,那么富瀚微、星宸、君正等企业则是势大力广的诸侯国:谁都想取代海思,但谁都不敢说自己是下一个霸主。

然而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在安防芯片领域,海思的昨日荣光基本很难再现。

2019年(包括)以前,海思是绝对的王者,市场格局可以用“一超多元”来形容。受制裁以后,2020年,其市场份额下降至30%左右;21年持续下探,“现在可能已经不足5%。”

海思不可能重现荣光的另一个原因是,在市场已被有效承接的情况下,海思原有的生态随之告破,即便未来海思可能卷土重来,但要攻破多家企业的护城河,恢复原有地位,也很难实现。这和海思时代,其他企业默默无闻是一个道理。

“国内企业也不希望海思一家独大,而星宸、君正等企业借势发展,也会形成自己的竞争力。”

一名从业者表示,芯片市场有一个很大的特征:产品验证周期长,很难在短时间内切换到另一家供应商,供需双方也需要时间来建立信任桥梁。这也是第一波缺芯潮如此剧烈的原因之一。

“生态原本是海思的优势,但在长期无法供货的情况下,厂商也不得不转向其他芯片企业,如果要再换回来,成本会很高,厂商们也不一定愿意了。”

除了在中低端产品上蚕食海思丢掉的市场外,各大企业也先后进军高端芯片。

3、谁会成为下一个海思?

芯片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就算只是芯片设计也极其复杂,不是想象中组个工程师团队设计电路就算搞定了,仅仅是芯片设计也分前端后端,就算设计出来的芯片也需要逻辑验证和物理验证。

所以华为设计的麒麟芯片是真的厉害,连美国佬都害怕禁止代工厂生产,但其他国产厂商没能发展起来也是有原因的。

原因就是没钱,做芯片不是拉几个人在库房里烧沙子就能搞出来的,相反花费巨大,就拿芯片验证来说,做芯片跟写代码一样,一款程序写完之后肯定要测试一下有没有bug,芯片设计也是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经过多次测试调整才能最终成型。

这里的测试调整,有些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模拟出来,叫做“仿真”,而有些必须生产出一小批芯片,在实体设备上测试,这个过程叫做“流片”。

试产流片是真的贵,在14nm工艺的时候一次流片的费用大约要上千万,到了目前5nm工艺下,单次流片的费用都是要以亿计算,如果说芯片设计出色,没有什么bug,单次流片就能完成验证,那还没什么,就怕有哪里的bug搞不明白,来来回回反复几次流片,那真的好几个小目标砸进去了。

就拿华为海思的麒麟来说,10年投资了4800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设计出了对标高通苹果的麒麟系列芯片。

不要忘了华为不仅仅有手机业务,同时他也是世界第一的通信设备商,有通信业务源源不断输血才支撑得住。

而像oppo、vivo这些只是单纯的手机厂商拿什么做soc芯片呢,靠步步高点读机吗?所以只能先做影像芯片试试水。

这里不是嘲讽没有做出来的手机厂商,只是向大家说明一个客观规律,华为当年能做跟它自身业务发展是离不开的,华为确实有钱,其他手机厂商当年也确实没钱做,不是不想做。

近年来国产芯片也迎来了机遇期,华为被制裁后,大家都打消了最后一丝幻想,国产半导体行业得到了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手机厂商也纷纷启动自己的芯片制造计划,虽然只是影像芯片,但总算起了头。

通过影像芯片试水一步一个脚印再延展到soc芯片,未来再出个华为海思也不是不可能。

不少人将这个问题理解为,在竞争市场上,目前的这几家企业,谁最可能接海思的棒,开启类似于海思时代的局面。

但实际上,市场并不需要、也无法再造另一个海思,而是一个均衡的、具备充分竞争力的格局。这样不论对安防大厂,还是中小企业,亦或是芯片厂商本身,都有益处。

在王伟看来,目前安防芯片企业有十数家,但只有挤进TOP3,才能在未来市场上拥有话语权。

但要入围TOP3,并不容易,首当其中要判断形势以作部署。

就如同海思抓住了安防数字化、网络化变革机遇,推出了支持H.264的视频编解码芯片Hi3510,成为海康大华的御用芯片;接着又与时俱进推出AI只能芯片,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成为安防芯片领域的 No.1。

文章来源: AI掘金志,3H数码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电子芯技术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