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与威马汽车“不死不休”,到底是什么导致李书福和沈晖翻脸?

飞驰的汽车 2022-06-06

汽车吉利电动汽车

2768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6月1日,威马汽车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威马招股书中对其与吉利汽车之间的商业秘密纠纷和专利权属纠纷案件,进行了最新披露。

招股书显示,威马其吉利之间的知识产权纠纷主要包括两块内容

一是吉利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商业秘密诉讼,指控威马侵犯吉利商业秘密,并索赔21亿元。

二是吉利还向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主张拥有威马的27项专利以及2项专利申请的所有权,并向威马索赔116万元及相关诉讼费用。

这一点,从企查查公开的威马涉诉案件中,也可以看到,属于专利权属纠纷的民事案件多大70多条。

威马汽车的危机,不仅仅是与吉利的纠纷。

如果不能尽快上市,威马汽车的资金快顶不住了。

5年间,公司从一级市场拿到超过300亿元融资,但因为持续亏损不断烧钱,在手的现金已所剩无几。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吉利集团诉威马汽车侵犯商业秘密,索赔21亿元,会是威马汽车上市途中的一个拦路虎。李书福并没有因为沈晖是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功臣,而放威马一马。

目前,威马汽车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境况?背后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导致李书福和沈晖翻脸?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急需上市

2014年-2015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两个大年,当前,国内主要的纯电车企基本都在这期间相继成立。

大致分为两个阵营,互联网造车和传统车企人转型。蔚来、理想、小鹏等属于前者,合众、威马等属于后者。

威马汽车从2015年10月开始运营,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沈晖,通过阿米巴创投从执行董事杜立刚及独立第三方王海贞手中,收购了威马汽车科技100%股权。

创业之前,沈晖已有辉煌的个人履历。长期在欧美及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工作。2010年加盟吉利,职业经理人生涯达到顶峰。他带领团队,完成了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并负责重组沃尔沃全球的治理构架,被誉为“中国汽车工业全球化第一人”。

2016年底,威马上海成立,收购了阿米巴创投所持威马汽车科技所有股权。

公司股权关系理顺、构架基本搭建完成之后,即开启了融资。

2017年2月至2020年9月,威马上海很快完成了8轮境内融资,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引入D轮,公司共从一级市场拿到315亿元,D轮融资投后估值70.4亿美元(约人民币470亿元)。

公司投资者队伍群星闪耀:雅居乐集团、百度、腾讯、李嘉诚基金会、澳门赌王何鸿燊家族均现身其中。

同时期的“蔚小理”已先后在美股和港股上市,解决了后续的资金问题,也给了一级市场投资者一个满意的交代。在这方面,威马汽车已落后很远。

截至今年3月末,威马汽车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合计36.78亿元。按照公司当前的烧钱速度,这点钱显然维持不了多久,这也是公司着急在港股寻求上市的最重要原因。

三年亏损达到170亿

招股书称,威马是中国首家从一开始即建立自有生产设施的纯电动汽车制造商,是将创新智能电动汽车技术引入到中国主流市场的先驱。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威马2021年电动SUV销量在中国主流市场所有纯电动汽车制造商中排名第一, 2021年电动汽车销量及智能电动汽车销量均在中国主流市场所有本土汽车制造商中排名第三。

截止目前,威马拥有五款车型:EX5、EX6、W6、E5 及 M7 车型,自2018年9月推出首款车型以来,威马累计出售8.34万辆电动汽车。2021年电动汽车销量为4.4万辆。

截至2022年4月底,自2018年9月推出首款车型以来,威马已累计出售超过98000辆电动汽车。

威马表示,预计2022年下半年推出配备未来可支持L5级自动驾驶的行业领先硬件的M7轿车车型,将于2022年第三季度升级我们的W6,使其具备L4级高精地图AVP功能。“预计一般于未来几年每年推出一款新车型,包括自2023年开始推出基于Caesar底盘平台的SUV、轿车及MPV。”

在收入方面,威马汽车绝大部分收入来自车辆及部件销售,这几年,随着销售的车辆在增多,威马的收入在增长。

具体来说,威马收入由2019年的17.62亿元迅速增长51.6%至2020年26.72亿元,并由2020年进一步增长77.5%至2021年的47.43亿元。

但是亏损也在逐年增加,2019至2021年,威马汽车净利润分别为-41.45亿元、-50.84亿元、-82.06亿元。经调整后亏损分别为40.4亿元、42.25亿元、53.63亿元,三年累计亏损136亿。

从成本上看,威马汽车的成本开支较大,主要包括原材料及耗材、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制成品等,另外还有折旧及摊销、保修开支、雇员薪酬等。成本方面,2019年至2021年,分别为27.88亿、38.34亿、66.89亿。

与此同时,威马的毛利率也在下滑,其毛利率由2019年的58%降至2021年的41%。公司表示,尽管收入于往绩记录期间大幅增加,但由于业务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因此于同一期间产生毛损。

除了毛利率下滑,威马的净亏损率分别为(235.2)%、(190.3)%、(173.0)%,经调整威马汽车净亏损率分别为(229.5)%、(158.1)%、(113.1)%。

另外,威马汽车的销售及营销开支较大,近三年维持在9亿以上,2021年达到9.8亿,其中,6.3亿用于营销及推广开支。在研发方面,近两年投入在9亿以上,接近10亿,分别占相应期间总收入的50.7%、37.1%及20.7%。

截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威马汽车分别拥有2,639名、2,899名和3,952名员工,另外2021年威马汽车拥有1141名研发人员,研发人员占比较高。

和造车新势力类似,威马汽车也是通过建立直营店对外销售。

截止目前,威马在中国 211个城市的威马体验馆、威马用户中心及威马星创中心,2021年的数量进一步增至621家。

今年第一季度,威马汽车仅卖出去7476辆,销量表现极其惨淡。公司表示,这是当季主动调整生产线和销量,为提价作准备所致。另外,受国内外因素影响,原材料价格短缺价格上涨,且一季度为新能源汽车销量传统淡季。

以上说法显然不能代表全行业。已公布一季报的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当期汽车销量均同比增长超过150%。

21亿诉讼未决

如果说亏损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普遍现象,那么,威马汽车一宗高达21亿元的诉讼,或将成为公司上市路上的一个拦路虎。

虽说沈晖在吉利收购沃尔沃一事上立下过汗马功劳,但在商业利益面前,李书福没有想过要放沈晖一马。

吉利集团认为,威马汽车侵犯其商业秘密,向上海高院提起诉讼,索赔21亿元。另外,吉利集团主张威马汽车持有的27项注册专利及两项专利申请的所有权,并申请赔偿过亿元。

目前,两起案件均已完成一审,预计将于今年底作出判决。威马汽车表示,在2021年的财报中,已就两起案件作出6100余万元拨备。公司认为,诉讼所涉技术和知识产权对自身而言并不重大,公司已完成争议技术方案或专利的更换。

到底是什么导致李书福和沈晖翻脸?

诉讼双方均未公布相关细节,但从媒体披露的相关信息,可看到事件的轮廓。

据了解,吉利集团除了起诉威马汽车相关主体之外,还将包含沈晖在内的百余自然人列为被告,其中,大部分都有在吉利工作的经历。

对于诉讼,威马汽车曾公开表示,公司从创立之初,就注重自主研发,确保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同时,也注意对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

除此之外,因第三方供应的电芯出现质量问题,威马汽车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对1282辆EX5实施召回。出现如此大规模的质量问题,在新能源造车新势力中极为罕见,也体现出了公司对供应链的把握能力存在一定问题。

用户对新能源汽车最担心的问题,也在威马汽车身上出现了。2021年底至2022年初,威马汽车出现多起起火事故,发生原因监管部门仍在调查中。

来源:斑马消费,德林社,企业专利观察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飞驰的汽车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