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位列新一线榜首,成都究竟有没有花钱买榜?

青记智库 2022-06-07

新一线城市成都发展商业

2956 字丨阅读本文需 12 分钟

备受争议的新一线城市榜单来到第七个年头,差点遭遇翻车。

6月1日,2022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发布,在最受大家关注的15个新一线城市中,成都连续七年位居新一线城市榜首。

相比于2021年,最大的变化在于,合肥重新回归新一线城市阵容(2020年合肥就已入选,2021年被宁波挤出),沈阳被挤出,青岛排名则是连续下滑,被警告有滑出榜单的风险。

虽然此前几年一直有对新一线榜单的质疑之声,但像今年如此成系统、而且还引发主办方回应的激烈质疑还是首次。

其中最显眼的一份证据是一份成都市与第一财经达成的战略协议书,同时还列出了其他各种证据。

不过很快,新一线城市榜单的发布机构第一财经就发出了辟谣声明,明确指出这份协议为伪造,排名是根据算法科学得出的,没有任何利益勾连,还将采取法律手段追究造谣者的责任。

那么,成都究竟有没有花钱买榜?第一财经有没有利用这个榜单敛财?这个榜单有没有参考价值呢?

我们用事实说话。

1

先来看这个榜单的本身。

虽然有争议,但榜单连续发布7年并且每一次都能引发不少讨论来看,说明榜单本身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个榜单的名称其实是“城市商业魅力排行”,包括商业资源聚集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未来可塑性等五个维度,并不包含GDP、财政收入、科技创新等指标。

而且,按照第一财经的解释,商业魅力指数满分为一线城市最高值(即上海141.80分为满分,而非成都)。为便于读者理解新一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的差距,总分以及五个一级维度,将该项数据下新一线城市的最高分呈现为100分。

简单说就是,此前质疑比较多的成都每次都是100分其实并不是满分,而是排名第一的象征。

这些其实都没问题。

但问题在于,这份榜单各项指标的系数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变化幅度非常大。

商业资源聚集度系数:2020年为0.22,2021年为0.19,2022年为0.26。

城市枢纽性系数:2020年为0.20,2021年为0.22,2022年为0.23。

……

再以商业资源聚集度这一维度为例,这个指标主要有三个细项,分别对应不同的取数源,这三个指标系数同样也在不断变化。

大品牌青睐指数(包括品牌门店指数、入驻品牌数量、品牌门店增长数);

商业核心指数(包括商业区实力、核心商圈实力、商场日均客流量);

基础商业指数(包括淘宝天猫商铺数量、餐饮门店数量、服装店数量、超市数量、便利店数量)。

2021年大品牌青睐指数占比是0.32,商业核心指数0.34,基础商业指数0.34;

到了2022年,大品牌青睐指数比重却上升到了0.37,商业核心指数变成0.33,基础商业指数变成0.3。

这些数据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很难有信服力。甚至被不少网友质疑为,一切以把成都排在第一为目标。

比如,权重最高的是“大品牌青睐指数“,恰恰是成都的强项。

近年来,众多国际大牌在国内的首店、新品发布会,甚至是全球首发发布都会经常选择成都。

据“城市战争”统计发现,成都拥有的国际奢侈品牌门店数量为22家,仅次于京沪,排名全国第三。

但成都真实的消费能力在全国排名如何呢?

根据成都2021年统计公报,成都2021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52633元,在全国甚至没有排进前30强。

同时,成都城镇人均消费性支出31581元,农村人均消费性支出20460元;成都整体人均消费性支出只有29299元,在全国仅位列第40位。

2

指标不断变化是一个疑问。

另一大疑问是,既然是排名,肯定有升有降,成都为什么能连续7年都是第一名呢?

我们来看这个榜单这七年变化情况。

除成都外,进入榜单的其他城市的位次都在发生变化。

比如杭州在2016年到2019年连续四年位列第二后,2020年被重庆超过,2021年又重回第二,2022年又被重庆超过。

列举杭州的例子是说,既然是通过不同指标评选出来,城市排名升降很正常。

但吊诡的是,成都竟然连续第七年都稳居第一。

而且成都领先第二名杭州或重庆的优势,几乎都在10分。

与之相比的,第二名和第三名之间的分数差距都仅仅在一两分之间。

这给人造成的印象是,这个榜单每一年的第一名都毫无悬念地归属成都。

再比如,另一个城市郑州,2016年没有上榜,结果到了2017年高居第12位,此后排名上升。2022年郑州新一线排名已经超过南京,位列第七。

究竟是什么样的指标设置才能让郑州超过南京?同样令人费解。

3

那么,成都到底有没有花钱?第一财经到底有没有收钱?

成都有没有直接花钱买榜,目前仍然缺乏过硬的证据。

但大量事实证明,榜单发布机构第一财经的确把新一线城市榜单当成了赚钱的工具。

上海纽约大学微信公号2019年3月5日推送了一篇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主编沈从乐的采访。

沈从乐特别提到,之所以选择全部的地级及以上城市,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扩大受众群,“中国人喜欢排名,特别是市长。”

沈从乐举的合作例子恰恰就是成都。“分析各种常用应用程序的用户数据时,发现成都作为一座休闲且夜生活丰富的城市,夜间公交运力不足。在与成都市市长分享她和团队的数据分析成果后,政府决定增加夜间公交线路。”

从沈从乐的采访可以明确一点,新一线榜单是第一财经和地方政府合作的敲门砖,成都是其中的一家。

当然,成都不是唯一一家被第一财经敲开商业合作之门的城市。

根据大连市商务局2020年9月16日发布的一则公告,《大连城市商业魅力与竞争力研究大数据分析》报告编制项目由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中标,成交金额为49.98万元。

而这个报告的主要内容就是大连在《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各维度中的整体数据表现(包含五大一级维度与17个二级维度的概要性分析)等等。

白纸黑字,大连之所以花近50万采购第一财经的分析报告,根源就在于后者发布的新一线城市榜单。

4

说到底,各大城市热衷各种榜单排名的背后还是发展焦虑。

新一线城市榜单的主编说得很透彻,“中国人喜欢排名,特别是市长。”

只要有发展焦虑,这种榜单一定就不缺乏市场。

就跟很多知识服务商被指利用人们的焦虑收割韭菜一样,各种城市排行榜单也是利用城市发展的焦虑割韭菜罢了。

只不过,成都对这种榜单排名的热衷到了狂热的程度,成都也由此被称为人造网红城市。

2018年10月12日的成都商报头版就一口气发了两个榜单。

一个是全国范围内首张颠覆性创新榜单——2018颠覆性创新榜50强出炉,成都占据7席。

另一个是创业黑马旗下的黑马产业研究院发布“2018中国新经济活力指数排行榜”,成都新经济活力领跑新一线城市。

注意力经济时代,制造话题引起争议成了出名的不二手段。成都正是此中的高手。

除了新一线城市位居首位,成都在2020年GaWC世界城市名册进入世界二线城市B+,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而2018年8月,GaWC研究网络副主任凯瑟·佩恩和本·德拉德都曾到访过成都。

当然,成都不是个例,其实不少城市都在不遗余力地想尽各种办法加大城市形象推介力度。

2020年11月8日,杭州市委宣传部和瞭望东方传媒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个合作金额高达700万元的“中国幸福城市杭州研究中心项目”合作。

根据合同内容,需要选取杭州市内,如拱墅区、富阳区城市治理的优秀单元,作为各地参观和学习的样板,进一步做好做实杭州“幸福示范标杆城市”品牌。

此外,合同内容还包括,“在杭州举办2020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开展“中国幸福城市杭州研究中心”主题宣传确保在瞭望东方周刊刊发不少于12个整版等合作事项。

这些合作事项几天后一一应验。

2020年11月18日,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与瞭望智库共同主办的2020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在杭州举行,杭州再次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中,和杭州一起荣获这一称号的前十名城市还有成都、宁波、广州、长沙、南京、郑州、西宁、青岛、西安。

杭州市和杭州市拱墅区荣获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区)、杭州富阳区荣获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区)。

组委会还给杭州颁发了一个特别奖——新时代数字治理标杆城市。论坛上,“中国幸福城市杭州研究中心”揭牌。

两根金条放在这儿,你说哪一根是高尚的?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青记智库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