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涨势迅猛,合资车企仍需加快转型步伐!

番茄爱车 2022-06-08

新能源汽车汽车产业热效率

1804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说到燃油车,我们不得不提到大众,根据6月7号发布的全球最新车企市值排行榜显示,大众的市值为117亿美元。按理来说,这样的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是我们自主品牌比亚迪已经将其反超,达到了1288亿元,排名全球最新车企市值榜的第三名,这是中国车企第一次超越大众,也可以用破天荒来形容,这其实是比亚迪智能化的进步。

排名第一的依然是造车新势力特斯拉,市值7288.8亿美元,成为当之无愧的榜首。所以从这份榜单上来看,比亚迪距离特斯拉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排名第二的是老牌车企丰田,丰田在全世界布局时间较长,市值达到了2289.6亿美元,所以比亚迪追赶丰田还是有些吃力的。但是比亚迪这两年发展趋势很好,上升速度很快,而丰田汽车在燃油车领域光彩无限,但是上升通道有限,而且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些落后。

1、自主新能源品牌“弯道超车”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较早布局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链的企业表现出了相对较强的韧性和发展潜力。如比亚迪,一方面掌握芯片及“三电”等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其生产基地及供应链较少收到疫情干扰,因此成为4月份车市销量冠军,并且是唯一销量超过10万辆的企业。

5月以来,在上海、长春等汽车重镇复工复产的带动下,汽车产业链及供应链趋于稳定,市场呈现良好的反弹势头,新能源汽车表现更为突出。近期,以造车新势力为主的部分新能源汽车品牌陆续发布了5月份销量数据。其中,理想、哪吒、小鹏、零跑四家新势力企业5月销量破万辆,理想、哪吒、零跑同比增幅更超过100%。

2、燃油车最大的短板:发动机

汽车工程师们之所以要这么大动干戈,其实是因为发动机有自身无法避免的缺陷。最重要的一点,是量产汽油发动机的效率(也被称之为热效率)目前还无法达到50%。这也就是说,有至少一半的汽油都会变成热量散发到空气中,这既不经济,也不环保。

而且即使是同一台发动机,在不同的工况下,它的工作效率也有着天壤之别。我们平时听车企宣传的什么41%、43%热效率,那都是最高热效率。这个最高点往往不能维持很久,甚至用转瞬即逝来形容都不为过。那么,发动机的热效率最低会低到多少?

我们以丰田凯美瑞/亚洲龙上的这台A25A发动机为例。虽然它的最高热效率能达到40%,但在低功率区间的热效率还不到22%,5L汽油里有4L都被白白烧掉了!正因如此,工程师们才发明了变速箱。

在同等功率输出的前提下,发动机能从40N·m@2500rpm(1挡)变成100N·m@1000rpm(3挡),热效率也由此从27%提高到了35%,能省接近四分之一!要是红线转速这种超级费油的工况,省一半都不是没可能。

而发动机“效率低”,其实还有另一层因素。我们在等红绿灯、或者停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只要“点火”了,发动机就会烧油。但这时车可是没挪一步,也就是说热效率为0!而这个起动机,正是由电驱动的电机。这时,汽车工程师们灵机一动:既然电机能把发动机带到怠速,那为什么不把电机做大做强、让它干发动机不擅长的工作呢?于是,混动系统的雏形,逐渐出现了。

3、合资车企仍需加快转型步伐

与普遍表现喜人的新能源车企相比,一些在“新四化”方面转型较慢的传统车企,面对当下的市场压力则表现不佳。

纵观国内主流合资车企,德系品牌在电动化转型方面较为积极,无论是豪华品牌奔驰、宝马、奥迪,还是非豪华品牌的大众,目前均已推出了多款纯电动和插电混动车型,新能源产品阵容初具规模。

相比之下,日系品牌的动作则较为迟缓。如在燃油车领域有着深厚积淀的本田品牌,目前新能源产品线仍然选择较少,刚刚推出的全新纯电动品牌e:N也还未能如大众品牌的ID.一样形成系列。

在缺少新能源产品支撑的情况下,本田品牌4月份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其销量为95,216辆,同比减少36.3%;合资企业东风本田当月的销量跌幅更达到38.4%。东风本田旗下的主力SUV CR-V和轿车思域4月销量分别同比减少32%和39.6%。

另外,除了电动化转型较慢和宏观环境等因素,本田自身的产品质量问题也不容忽视。事实上,2017年上市的第五代CR-V由于搭载了本田的混合动力系统,在上市之初就引发了轰动一时的“机油门”事件,东风本田随后的应对措施和召回方案均未能令消费者满意。此事件至今仍在持续冲击着CR-V的用户口碑。

而在2020年,本田又因燃油泵制造问题,召回旗下多个车型,总计达186.3万辆,成为2020年内因同一类型缺陷召回数量最多的品牌。这一系列产品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本田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进入6月份后,在部分乘用车购置税减半征收及新能源汽车下乡等利好政策的催化下,今年的汽车市场有望持续回暖。从产业趋势来看,新能源、新技术仍将推动汽车市场的深度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合资车企一方面要与造车新势力及自主新能源品牌赛跑,抢占市场机遇;另一方面也要强化供应链、产品及服务品质等基础支撑,加速完成企业的整体体系能力的转型,以适应国内汽车消费需求的新变化。

文章来源:中国财富网,大米说车,电动车公社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番茄爱车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