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足鼎立”格局,光伏逆变器扬帆起航

5254 字丨阅读本文需 12 分钟

纷争多年的光伏逆变器全球榜首之争,有了新的剧本。根据调研机构IHS Markit发布的2021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排行榜,中国光伏逆变器企业排名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2015年起持续雄踞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第一与第二位的华为和阳光电源(300274.SZ),在2021年迎来了排名对调。阳光电源冲到全球第一的位置,华为则因海外业务受阻成为全球第二。

其次,历史上一直为我国光伏逆变器企业“高山仰止”并视为标杆的德国企业SMA,在2021年全球逆变器市场排行榜中的名次进一步下滑,由第三降至第五位。而超越这位老牌逆变器强企,晋升全球前三的“后起之秀”,则是在2020年排名第七的中国光伏逆变器企业——锦浪科技(300763.SZ)。

至此,中国光伏逆变器企业终于问鼎世界前三,形成了新一代“三足鼎立”格局。

纵观2021年全球逆变器市场排行榜,最为精彩的就是当年中国光伏逆变器企业“逆变”全球的史诗篇章再次重现。阳光电源之于华为如此,锦浪科技之于SMA亦是如此。

遥想2009年之前,中国逆变器企业在全球市场还籍籍无名,德国SMA、KACO,美国Power One、Satcon以及奥地利Fronius共同把持着全球逆变器市场约60%的份额,可谓是中国企业难以翻越的“崇山峻岭”。在此之中,SMA更是以一骑绝尘的姿态持续统治着全球逆变器市场,彼时,没有一家中国企业敢断言能挑战SMA的全球地位。

一直到2011年,中国光伏逆变器行业的“老大哥”、已发展了十余年的阳光电源才凭借中国产品独有的性价比首次跻身于出货量世界前十的位置。除此以外,便再无一家中国逆变器企业上榜。

不过,此次阳光电源的“逆变”释放出了一个积极信号——受高利润和国内光伏市场爆发等利好因素影响,中国光伏逆变器行业正在整体腾飞,全球逆变器市场的旧格局开始被打破。

时至2013年,国内光伏逆变器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内卷”市场。彼时,受电价补贴驱动,国内地面电站大举落地,在此背景下,集中式逆变器供不应求,市场占有率一度接近九成。

当时,华为却决定以组串式逆变器产品入局,此举堪称是对红海市场与主流产品的“双重逆变”。

华为之所以要杀入光伏逆变器领域,首先是因为光伏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与此同时,逆变器制作与华为的“老本行”通讯设备业务及电源管理业务具有相通之处,可以迅速复制迁移技术和供应链优势,导入现有供应商,大大降低逆变器研发和采购成本,快速形成优势。

华为选择更为小众的组串式逆变器产品有着三重考虑:一是判断国家政策会推动大型地面电站向分布式光伏电站转型;二是组串式逆变器短期内价格高,但长期看,其发电量回报高于集中式逆变器;三是当时集中式逆变器竞争环境已相当激烈,留给新晋者的空间已然不多。

此后,华为凭借品牌影响力,企业销售“铁军”以及在业内首次推出智能光伏电站解决方案等措施成功完成了“双重逆变”,其市场占有率飞速提升,并逐渐与阳光电源形成势均力敌之势。

在此背景下,阳光电源与华为这两大中国光伏逆变器龙头皆感受到来自对手的强大压力,因而大举秣马厉兵,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而在这两强的竞争中,最先招架不住的却是一直雄踞全球逆变器市场第一位的SMA。

2015年,华为首次登上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排行榜第一位,而阳光电源也完成了首次对SMA的超越。至此,中国光伏逆变器终于冠绝世界,包揽下全球第一第二的位置,完成了一场“逆变”大戏。

令人未想到的是,时至今日,这样的大戏竟然还能重现。

中国有句俗语“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我国光伏逆变器行业飞速发展之下,SMA虽不敌华为与阳光电源,但该企业的综合实力与底蕴依旧雄厚,甚至谈不上是“瘦死的骆驼”,因此其始终可以对华为与阳光电源以外的逆变器企业形成碾压之势,以至于长期把持着全球逆变器出货第三的位置。

从2015年起,SMA便与华为、阳光电源持续保持着“三足鼎立”态势,而在马太效应的加持下,业界也对此种格局习以为常,似乎无人能掀起波澜。

2021年,锦浪科技超越SMA位居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第三,一举打破历史“僵局”,与阳光电源和华为形成新一代“三足鼎立”格局。

事实上,若从锦浪科技2014年回归国内市场开始统计,在如此长的时间维度下,这家企业的营收与利润依然是年年增长,其稳健程度可见一斑。

前途光明,维持高增长难度不大

2019-2021年,锦浪科技分别实现营收11.39亿元、20.84亿元、33.12亿元,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70.53%;2022年一季度营收11.02亿元,同比增长78.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4亿元,同比增长54.97%。

而锦浪本身也对自己的未来前景非常乐观。

据调研信息,公司表示:“全球装机预期中位数240GW左右(2022年),没有什么太多的变化。除非组件到2块钱以上,国内没有需求,那公司就会快速切换到海外市场。目前国内分布式很好,尤其是分布式比较多的省份,山东其实并没有少。欧洲市场会强者恒强,美国和中国会很好。”

而对于明年的预期,“自己的内部目标是专注于出货量的翻倍,所有规划都是量翻倍来做,具体能否达到还是要完成情况。今年四季度物料端会缓解,但是公司会继续锁物料,主要是考虑到明年行业的大幅增长和公司自身市占率的逐渐提升。”

可以看出,锦浪科技对于未来市场空间的预期非常乐观,在成长空间广阔的一片蓝海市场中,公司的首要目标并不是和其他竞争对手“内卷”,而是扩大产量。

而这样的决策也体现出了逆变器行业的一个特点:在产品上有先发优势的龙头企业,构筑竞争壁垒的重要手段就是形成规模经济,摊薄前期的研发成本,并且凭借优质的产品快速占领市场吃到红利。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认为后续判断包括锦浪科技在内的逆变器龙头企业走势,有几个很重要的视角(按照重要程度排序)。

首先,就是融资和投资的进度。在当前此起彼伏的新冠疫情影响下,这些公司能有多快把自己在资本市场融到的钱转化成产能建设,并顺利生产出售产品。

其次,就是能否稳定获取比较短缺的逆变器核心部件(如IGBT等)。由于IGBT目前还无法完全实现国产替代,这一部件的短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能进度。

第三,毛利率的变化。尽管现在市面上许多分析都认为逆变器的高毛利还会持续,但是随着产能的不断扩张,毛利率的下降或许会超过许多人的预期。

第四,就是光伏本身的装机进度。不过,我们认为随着硅片的产能会在下半年释放,光伏组件的价格对装机进度的影响或许不会那么大;且国际油气供给不够稳定,光伏作为稳定可控电源的优势还将进一步凸显,其价格接受度也会更宽松。

如果以上四个关键点没有转折性的变化,我们认为这样的高比例增长在今年内大概率还会维持。

逆变器江湖流向红海?

我们一直认为,研究某一家公司必须要把它放在时代和历史中,进行横向和纵向结合的分析,才能正确看待它目前所处的价值点。而在逆变器这个行业中,和光伏产业链上的许多节点一样,中国的逆变器行业也经历了从落后、跟随到超越、领先的阶段。

光伏逆变器诞生于1991年,由德国企业SMA发明,在此后的漫长时间里,这家企业一直占据行业的王座,直到2011年阳光电源在成本上遥遥领先,之后由华为携组串式逆变器进入市场,中国“双雄”彻底击败外国对手,让中国企业成为逆变器行业中毫无疑问的领先者。

逆变器可以说是光伏发电中最核心的部件之一,其承担的首要功能就是把光伏电池板中产生的直流电变成可以被我们利用的交流电。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逆变器承担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光伏电池以最大限度发挥性能,以最小的电能损耗获得最佳电能,并且保护系统不受故障影响。

依据中国光伏协会的统计数据,目前逆电器市场中占有率的主流产品为组串式逆变器,市场占有率从2021年开始超越此前的集中式逆变器,市占率接近70%。

而近几年,储能的蓬勃发展也给了逆变器一片新的市场——储能变流器。它的功能主要是实现电能的双向转换,可以从电网中的交流电变为直流电给电池充电,又可以把电池中的直流电变成交流电输送给电网。

由于储能变流器和传统光伏逆变器原理基本相同,技术不存在太大的转换难度,且二者的客户重合度比较高,可以依靠之前积累的品牌、关系和渠道快速拓展业务。因此,目前储能逆变器市场主要玩家都是这些光伏逆变器厂商。

因为中国企业的快速进步,即便存在储能变流器这样的纯增量业务,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体现在资本市场上,就是今年以来密集的上市动作,所有的参与者都想抓住目前的窗口期,得到更多资金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6月24日,古瑞瓦特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公司专注于可持续能源发电、储电、用电以及能源数字化领域。设计、研发、制造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及其他,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公司与锦浪一样,都是以户用产品著称。

6月16日,首航新能递交创业板上市申请,公司专业从事新能源电力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为工商业用户、家庭用户及地面电站等提供光伏发电与储能系统设备,核心产品涵盖组串式光伏并网逆变器、光伏储能逆变器、储能电池及光伏系统配件等。

而把时间再往前推半年,禾迈股份(688032.SH)和昱能科技(388348.SH)也在今年接连上市,逆变器概念股也成为整个光伏行业中最热门的板块之一。而在整个逆变器的江湖中,还有华为这样的行业巨头尚未上市,目前资本市场中已经云集了阳光电源(300274.SZ)、固德威(688390.SH)、德业股份(605117.SH)、上能电气(300827.SZ)等企业。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我们相信没有哪家企业敢拍着胸脯说自己的龙头地位将山河永固。“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搅动能源行业的“一汪春水”,让整个行业向着更好冲刺。

高景气赛道叠加,逆变器打开高速成长空间

全球碳中和背景下光伏装机快速提升。能源结构重塑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 通过改变能源结构,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转而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可以直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长期来看,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 IRENA 的研 究,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将从 2019 年的 34.7%提高到 2050 年的 90%,其中光伏 和风电占比达到 63%,全球光伏发电装机从 2020 年的 760GW 增长到 2050 年的 14000GW。短期来看,中国、美国、欧盟等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越南、印度、 巴西、澳大利亚等新型光伏市场需求激增,储备项目充足,将成为未来 2-3 年拉 动全球光伏市场需求的新增长点,预计到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可达到391GW, 5 年复合增速超 20%。

光伏发电市场的蓬勃发展,逆变器出货量不断攀升。逆变器是光伏系统中的重要 组成设备,只占系统总成本 8%-10%,却直接影响发电效率,运行稳定性和使用寿 命,在整个光伏发电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据伍德麦肯兹发布的“2020 全球光伏逆 变器供应商市场排名”显示,2020 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增至 185GW,同比 增长超过 40%。其中,亚太地区出货量 100.92GW,与 2019 年相比增长了近 50%。 仅中国就占了全球出货量的约 30%。由于逆变器出货量与光伏新增装机量完全相 关,未来随着光伏发电市场的蓬勃发展,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将大幅增长。

光伏逆变器替换市场开启,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光伏组件的寿命一般是在 25 年, 而早期的逆变器作为电气设备,其使用寿命只有 10-15 年。这意味着早期的光伏 项目已经进入了逆变器技改时期,随着全球各地光伏装机容量的大幅提升和原有 逆变器设备的老化,光伏逆变器替换需求将持续增长。根据 IHS Markit 预测,2021 年全球逆变器替换需求增长约 10GW,增长率 25%。欧洲光伏市场起步早,逆变 器替换市场已经开启,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占EMEA地区市场需求占比超过70%, 预计中国、美国、印度逆变器替换市场需求也将陆续开启,未来光伏逆变器替换 市场需求将稳步增长。

储能系统是构建新型电网的重要基础。随着全球风光装机量的不断提升,新能源 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由于风光发电的随机性与波动性,未来当风 光发电占比超过 30-40%时,大电网系统的频率、电压、功角稳定极限及高昂成本 决定了其消纳新能源的天花板。储能系统具有消峰填谷的作用,能够有效平滑风 电光伏的出力曲线,减少弃风弃光,同时保障电网运营稳定性。2021 年 3 月,提出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储能将是未来能源供 给的重要方式。

全球积极政策推动储能行业发展。2020-2021 年全球掀起了储能发展的高潮,中 国、美国和欧洲占据 2020 年全球储能市场主导地位,三者合计占全球新增投运总 规模的 86%,并且各自新增投运规模均突破吉瓦大关。政策方面,美国能源部(DOE) 发布了“储能大挑战路线图”,欧盟委员会发布了“2030 电池创新路线图”,均系统 提出了未来储能发展战略目标。中国发布了《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 到 2025 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 30GW 以 上。2021 年从国家到地方出台与储能相关的政策共约 300 多项,政策力度空前。 在规范储能行业管理、推动适宜储能发展的市场机制的建立、探索形成储能价格机制、促进可再生能源与储能协同等方面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政策推动,为储能行 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成本下降助力储能市场化发展。储能的成本主要包括电池、储能变流器(PCS), 能量管理系统(EMS)在内的系统成本,以及 EPC,开发及并网成本。其中电化 学电池成本在储能电站中的占比达到 60%。随着锂电池技术的逐步成熟,规模效 应的提升和电池寿命的增加,过去五年里,电池成本逐年下降,2020 年储能系统 成本在 1.43 元/Wh,度电成本 0.55 元/Wh,预计到 2025 年,系统成本将降低到 0.71 元/Wh,度电成本 0.15 元/Wh,储能系统的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储能新市场即将爆发,储能逆变器发展空间广阔。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 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的数据,2021 年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预 计新增 8.37GW,同比增长 78%,累计装机规模为 22.6GW,年增长率 58.7%,到 2025 年底,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累计应用规模将为 138.6GW,五年内增长 10 倍,2021- 2025 年 CAGR 为 57.3%。中国 2021 年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 6.6GW, 同比增长 102.3%,新增装机 3.4GW,同比增速 114.5%,2021-2025 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 70%。 储能市场快速增长背景下,储能逆变器需求爆发,发展空间广阔。

2025 年逆变器市场规模有望接近千亿。叠加光伏及储能两方面的需求,按照 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 391GW,储能新增装机 47.8 GW 测算,预计 2025 年逆变器 新增市场规模可达 969 亿元,市场空间快速成长。

来源:躺平指数,中国工业报,未来智库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光伏班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