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电极箔市场国产替代任重道远,需求扩张+供给受限,行业拐点是否已到来?

新材料小站 2022-07-07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疆众和

2841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国产替代任重道远。

受技术水平限制,日本企业长期占据着电极箔产业主导位置,一度占据着全球80%的市场份额,高端产品更是形成垄断。

在东阳光(600673.SH)、海星股份(603115.SH)、新疆众和(600888.SH)等头部企业带领下,我国电极箔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在全球市场占比已经超过一半,实现对日企的反超,后者则跌至三成左右。

不过,部分环节技术差距仍然存在,研发能力提升依旧是各公司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1、技术突破奠定超车基础

电极箔是铝电解电容器中的核心原料,铝电解电容器则广泛存在于电子信息、能源电力、汽车、工业设备等众多领域,应用场景广泛。

电极箔的加工,主要分为腐蚀、化成两个过程,即将光滑的铝箔腐蚀氧化后,形成覆盖有氧化铝的坑洞。虽然看似简单,但对技术、工艺水平均有着较高的要求。

而作为一个消费大国及工业大国,受制于人终究不是长久之策,针对电极箔,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及助推措施。

早在2013年5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发布的《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就提出推进电子元器件产业转型升级;2017年1月,《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明确将电容器铝箔列为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火炬计划亦推动着“HD强耐水性高压电极箔”,“100FC18低压化成箔”等具体项目研发。

政策加持同时,多家头部企业保持着较高的研发投入。

可以看到,东阳光研发费用最高,五年合计超过20亿元;海星股份近年研发费用率保持在6.5%左右,长期处在较高水平;华锋股份(002806.SZ)投入金额稍低,不过占营收比例提升很快,2020年一度达到11.33%。

持续的投入已经取得了回报,东阳光、海星股份、新疆众和等公司,均已同时具备了腐蚀和化成技术,且能较大规模生产中高压腐蚀箔、化成箔,前文所述“100FC18低压化成箔”等5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正是由海星股份承担实施。

从市场认可度来看,东阳光客户群体均为全球领先的铝电解电容器企业,海星股份进入了全球TOP10全部电容器龙头公司的供应链,新疆众和亦与日本JCC、意大利TDK、格力电器、航天电器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保持着合作。

目前来看,国内企业在中高压电极箔领域技术与日本的差距较小,但低压腐蚀技术与日本差距仍较大,且相关产品一致性、稳定性等仍有提高空间。再加上电容器及电极箔行业具有技术更新较快的特点,市场和下游客户会不断对电容器和电极箔提出新的要求,只有始终对技术研发保持高度重视,才能不断适应行业发展浪潮。

2021年,海星股份通过定增募资6.8亿元,正是为了着力解决国产铝电极箔长期存在的容量低、漏电流大、温频特性差、使用寿命短等共性问题,改变目前高端电极箔领域对外技术依存度高的现状。

技术攻坚过程中,除了自主研发,国际合作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东阳光与日本最大的铝加工企业株式会社UACJ、中国台湾立敦科技在电子箔、钎焊箔、电池箔、电极箔领域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海星股份同样与日本昭和电工株式会社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共同从事铝箔、扩面腐蚀技术的研究工作,并按约分配知识产权。

2、转移升级,开辟多条“弯道”

技术壁垒对于我国电极箔产业的限制,并不只存在于“电极箔”本身。

我国铝电解电容器行业,同样长期以来在技术上处于弱势地位。不过,与电极箔及很多行业类似,通过“补课”,国产替代效果明显。

东方财富证券相关研报显示,2019年,我国电容器市场规模为157亿美元(约1050亿元人民币),占全球比重达71%;2020年,我国铝电解电容器市场规模达296亿元,全球占比同样在70%左右。

另据《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国电容器行业销售额要达到1439亿元。

除了铝电解电容器市场的蓬勃发展,电极箔市场份额向中国转移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成本。

电极箔化成工序需要消耗大量电能,由于各类资源匮乏,日本电力成本一直偏高。相比之下,中国,特别是中国中西部地区电价较为优惠,因此在国际竞争中,我国产品往往具有更大的价格优势,能够帮助抢占市场。

日本电极箔企业,近年来甚至纷纷主动通过合资或委托加工等方式将部分化成生产工序转移至中国,进而间接带动了技术与市场的转移。

更加重要的,在于新赛道、新需求的出现与爆发。

五年来,随着技术的突破,我国电极箔、电容器行业的发展重心逐渐从消费电子转向了工业设备、5G与工业互联网、清洁电力、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应用场景大幅拓宽。

以光伏为例,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过去五年,我国光电累计装机容量从2016年底的7742万千瓦,提升至2021年底的3.06亿千瓦,增长近四倍;另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预测,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7.3亿千瓦。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更加迅速,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54.5万辆、35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9.5%、157.5%。

多重因素作用下,我国电极箔行业成长天花板不断打开,头部企业也正不断分享红利。

2015年至2020年,中国电极箔市场规模从99亿元增长至133亿元,复合增速6.08%。从具体企业来看,2021年,东阳光依旧为国内最大电极箔企业,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0.63亿元,同比增长54.31%;新疆众和列第二,为16.51亿元,不过毛利率偏低,只有18.79%;海星股份以16.42亿元紧随其后,27.52%的毛利率处于较高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受贸易战影响,2019年、2020年,东阳光、新疆众和、华锋股份电极箔业务收入都出现过波动,海星股份则一直处于稳步攀升状态。

海星股份还率先通过IATF16949认证,成功进入汽车电子供应链体系,并且,其承担的国家级重大项目于2021年验收通过,解决了我国汽车电子用电极箔的进口替代痛点的同时,也为企业自身分享新能源汽车行业蛋糕打下了基础。

3、需求扩张+供给受限

电极箔是制造铝电解电容器所需的关键性材料,最终用于消费电子、通讯产品、车用电子等终端用电设备。

2021年以来,电极箔价格因供需紧张历经多次上调。不同于以往,机构认为本轮涨价未来有望持续,电极箔行业正迎来供需拐点。

供给端方面,双控政策、双碳目标下,电极箔产业作为高能耗行业可能会在生产(限电、电费上涨等)、扩产方面受限。叠加行业加速出清小型电极箔企业产能,且行业准入门槛较高下,未来电极箔新增产能有限情况,短期内行业缺口难以填补,供给端将面临持续紧张的局面。

需求来看,传统工业和消费电子领域随着消费升级,预计后续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小幅增长。另一边,新兴领域则有望助推电极箔需求反转,成为未来电极箔需求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目前,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5G、大数据中心等领域约占据电极箔需求的25%。

2021年新能源领域增长出现拐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加速放量,带动电容器、电极箔需求加速增长。与此同时,随着风光发电逐步实现平价上网,新能源发电行业迎来拐点。新能源发电设备对大容量铝电解电容器的需求量更高,对电极箔的需求面积将更大。

另外,5G 建设提速,新一轮通信设备建设周期的来临进一步拉动铝电解电容需求,继而推动电极箔需求增长。

动力+储能驱动需求高增速。电池铝箔主要应用于下游锂电池正极集流体,受益于下游动力及储能领域对锂电池需求高增,参考国金电新组对新能源车产销测算及GGII对储能需求预测,22/23年全球电池铝箔需求增量分别为11.8/13.8万吨。钠电池正负集流体均使用铝箔,其电池箔用量显著高于锂电池,若钠电池渗透率显著提升,电池铝箔需求将迎来另一增长极。

多方面需求共振下,2021 年起电极箔已由曾经的供给过剩转为了供不应求,供需反转出现。结合现有的扩产规划,机构认为在新能源领域高速增长下,至少在2021Q4-2022 年行业供不应求的格局确定性较大,电极箔涨价空间打开,价格将处于上行通道。

来源:野马财经,九方金融研究所,国金证券研究所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新材料小站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