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SaaS企业超千亿美元,国内却没有,SaaS在华还有未来?

3787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也就是软件即服务。

简单点说,就是把企业级的需求通过软件来满足,再从以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买卖关系,转变为按月付费的服务关系。

当然,SaaS已经不是个新名词了,这个概念里诞生过市值千亿美元的企业,比如大名鼎鼎的Salesforce。

这个概念在中国也已经火了快十年了,成千上万的创业者前赴后继,但是这么多年,中国也始终没有诞生出一家像Salesforce 那个体量的SaaS企业。

SaaS有着怎样的发展历史?爆火的本质是什么?它在中国的发展,又有什么样的困难?SaaS在华还有未来?这是我们想要破解的问题。

发展历史

说到SaaS产品的发展历史,就不得不对整个软件的历史进行一下梳理。

1955 年,世界第一家从事软件开发和服务的公司Computer Usage Corporation(CUC)在美国成立,他们从当时计算机硬件的迅速发展中看到了软件方面所潜在的机遇,开辟了单独的软件行业。

CUC的诞生标志着一个新兴的软件产业正式起步,开启了软件外包服务到企业级SaaS产品的进程。

软件外包服务:

CUC为客户提供的是软件开发服务,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开发定制化软件,即软件外包服务。

自CUC成立之后,大量软件服务公司在美国陆续成立,当时的软件服务公司为客户定制化开发的软件,包括信息技术咨询、软件编程和软件维护,IBM、HP等知名软件公司也伴随着软件外包业迅速成长起来。如今这种软件外包服务仍是软件行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国内也有大量的软件外包服务商。

企业软件产品:

后来人们发现,相比于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定制化的开发工作,将同一段代码重复出售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1969年,软硬件一体厂商IBM迫于反垄断压力,停止免费发送软件给计算机客户,并开始实行软件和硬件分别定价,成为软件行业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新的商业模式在软件行业中出现。

企业级解决方案:

随着企业对效率提升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更为需要的是能够直接提供业务价值的系统,单纯的软件产品已经不能满足,这时,企业级解决方案厂商应运而生。将商业过程融入到软件产品中,提供整套企业级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解决实际业务问题。

1972年成立的SAP,是全球领先的业务流程管理软件供应商之一,最初推出的产品是 SAP R/2 和 SAP R/3 ,这两款产品为全球建立了ERP的标准。

个人软件产品:

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软件产品开始面向个人。因为庞大的使用基数以及高可复制性,C端软件厂商很快成为软件行业中不可忽视的势力。Microsoft、AutoDesk、Apple等厂商快速发展起来,提供一系列面向C端用户的软件产品。

这种面向C端的产品虽然售价比较低,但是拥有着庞大的使用人群基数以及高可复制性,因此这些软件厂商的发展速度以及规模迅速超过了企业级软件厂商,成为软件行业中不可忽视的势力之一。

互联网和增值服务(C端SaaS):

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迅速崛起,推动C端SaaS的发展,这其中包括Amazon、Facebook、Google、阿里巴巴等大多数我们现在看到的巨头公司。这些公司不再是销售软件,而是通过用户使用软件过程中的增值服务来获取利润(比如佣金、广告收入)。虽然这些企业并没有销售软件,但是这类互联网企业将IT软件融入业务中,所有C端用户使用的都是同一套由厂商运维的软件产品,这些可以理解为广义上的SaaS。

企业级SaaS:

软件行业史上,从企业软件到个人软件是一个发展轮回,随着个人软件市场红利见顶,又回到了企业软件,但是旧的定制软件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当下的市场环境。

1999年,Salesforce成立,喊出“No Software”的口号,并开启新的商业模式——软件即服务SaaS。如今,Salesforce已成长为千亿市值的绝对领先者。

不管是企业软件还是个人软件,纵观软件行业发展史,可以发现,每一次模式创新和进步的背后,都是因为基础设施的发展,算力的发展也为软件行业的创新带来了无限动力。

SaaS爆火的本质

想明白SaaS为什么能火,就必须得看懂SaaS的价值究竟在哪。

在我看来,SaaS核心的价值就是它提出了解决一个矛盾的方法。

什么矛盾呢?

数字化转型的不可逆转与企业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

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每家企业都躲不开,数字化转型就是让所有的要素更加多元的标签,深度的分类,然后给不同要素之间进行高效的匹配。

但是,对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可是个烧钱的活。

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数据,是算力,靠自己打造一个算力网络,研发出系统的企业级软件,这压根不是中小企业能承担得起的。

你不是因为成本太高搞不起吗?没关系,我作为服务方来买机房,搭建服务器,研发系统,你每年只需要付我几万块,连上网线就能用我的软件,这下你总搞得起数字化转型了吧?

中国有那么多需要转型的企业,想想看,这是多么大一个市场。

只要培养起用户粘性,订阅制就是一笔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中国SaaS界难出巨头

既然理想这么丰满,为什么在中国搞了快10年了,还没有诞生像Salesforce这样的SaaS巨头呢?

我想有这么几点,首先,中国的大企业,以国企、央企、上市公司为主。

这类企业对于安全的要求,让他们很难接受SaaS主打的软件服务化模式。

他们更乐于接受数据、软件全都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传统买断模式,因为对数据不放心。

第二、中国的中小企业,生存压力还是太大了。

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生存周期连3年都不到,而SaaS的核心是什么?

低价吸引大家使用,然后依靠连续的订阅细水长流,逐渐回收自己的利润。

3年,本还没收回来呢,客户就可能先倒闭了。

而且,对比欧美国家的人力成本和付费意愿,中国的人力成本还是不够高,中小企业的老板也并没有很强的软件付费意愿。

很多时候比起花几万块买个软件带来的好处,还不如多招几个人来的效果快,或者让人去核算。

当然,我觉得核心的原因还是因为,中国企业管理流程标准化的程度远远不够。

传统买断制的企业级应用软件为什么那么贵?

因为需要针对企业需求进行定制,就给你一家用,当然很贵。

为什么SaaS就能以很低的价格提供给用户呢?

因为我是针对某一类生态开发一个企业应用,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能够提供给几百上千家公司使用,当然就可以卖得便宜了。

但是,这得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我的用户,他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必须有极强的共性。

只有共性足够多,我作为软件提供商,才能提炼出“最大公约数”,把业务流程标准化,以最低的成本把一款产品提供给尽可能多的用户使用。

就像我们在线的佳单系统,把企业从获得线索、接触客户、了解客户、产生信赖、持续的详细沟通,产生后面的成交,分解成9个步骤。

这些其实对于很多大宗交易、复杂交易的企业来说,这个流程几乎是可以进行标准化设置的。

我们知道,现代商业在美国发展了几百年,很多公司在财务、人力、销售的流程上很早就达成共识了。

所以Salesforce的市场教育并没有那么难做。

而中国现在做的最成功的SaaS服务,都是以淘宝、腾讯生态为主的企业级服务。

为什么这俩个能成功?

因为都在一个生态里玩,都遵循同样的规则,自然容易达成标准化。

但是离了这俩个生态,中国的中小企业可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不同的公司,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可能千差万别。

这就导致,SaaS公司想要把标准化产品卖给不同用户的构想难以达成,基本上对每个顾客都得提供很大程度的“定制化”服务。

本来想靠低价诱惑敲开中小企业的大门,可真正运营起来,还得提供大量的定制化服务,成本就上去了。

标准化是理想,定制化才是现实。

所以直到现在,中国也没有诞生一个像Salesforce那种体量的巨头SaaS企业。

订阅制改革的本质

但我们把目光抬高一些,跳出SaaS这个概念的限制,在更高的维度上审视这个商业模式,其实不难发现一点:

所谓SaaS,软件即服务,重点还是在“服务”上。

这是卖产品向卖服务的转变,从过去买断制向订阅制的转变。

我们过去看电影需要买光盘,但是买来了可以一直看。

现在国外Netflix、国内视频平台开个会员,在会员期限里就可以无限看各种电影。

SaaS就把这些对普通消费者的服务,转变成对企业服务,内核是一样的。

对企业级用户来说,订阅制最大的好处是降低了他们的决策成本、现金流压力以及退出成本。

过去动辄就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软件系统,决策起来很困难,买起来压力很大,不好用的话还舍不得扔。

但是,一旦转变为订阅制,购买的决定就轻松了许多。

即使不好用呢?到期我不定了就行。

订阅制能明显降低企业运营管理上的成本,反过来又能实现供应商的规模经济,降低供应商的边际成本。

而且,订阅制不光在节省成本上有着积极的意义,更大的作用是为企业提供贴近用户的动力。

订阅制的根本是什么?

是让用户持续订阅。

一锤子买卖的生意可能靠的是激情下单,但是细水长流的订阅收入,靠的就是你持续为用户提供价值了。

你必须足够了解你的用户,你得真正把“为用户创造价值”当作使命,不然的话,这一套模式根本就跑不通。

所以,订阅制改革,更可以看作是企业的一场“自我革命”。

SaaS在中国的未来

SaaS,PaaS,XaaS……这些概念说到底,关键是在最后的aS:As service,服务化。

越是发达的国家,服务业占比越大。

SaaS在中国发展得不太顺,其实总结起来,也是这个道理:

中国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离SaaS能大举推开的地步,还差一点。

该骑马的时候强行推汽车,注定很大难度。

但是我们回想一下:

在奔驰做汽车的时候,是不是路上跑的都是马车?

在特斯拉做电动车的时候,路上跑的是燃油汽车,丰田是不是还是世界第一大车企?

所以SaaS在中国没有未来吗?

其实完全不用担心,量变到质变虽然缓慢,但必定会到来。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SaaS行业市场规模达322.6亿元,预计2023年将达555.1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受社会环境的影响,SaaS的应用更加广泛。随着企业的商业模式不断变化,SaaS企业的业务体系呈现多元化,推动着SaaS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对于普通企业而言,我们更应该认识到SaaS所代表的“订阅制”背后深层的含义:

一锤子买卖的钱容易赚,但未来这样的钱会越来越难挣了。

想要细水长流,获得持续性的收入,挣长久的钱,靠的是真正把用户服务好。

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以“为用户创造价值”为己任的全面服务。

这不是喊一两句口号就能解决的,而是商业模式和使命愿景的变革。

这样的钱,确实不好挣。

但当我们通过数据了解和满足用户的需求,当愿意为我们的服务付费的用户越来越多,企业的销售就有了确定性的保障和持续增长的可能。

尾声

随着国内企业数字化进程加快,很多企业开始有意识地用数字化手段提高内部管理效率,这直接推动了SaaS行业的发展,市场上涌现了不同垂直领域的SaaS服务商。随着技术不断迭代优化,SaaS的产品得到升级,能够深入垂直行业各场景,将数据、技术、场景进行深度融合,满足企业多样化需求。未来,越专业、垂直的SaaS企业能够获得的市场份额越高。

随着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企业纷纷开始寻求数字化转型升级,对企业级SaaS服务的需求日趋强烈。相较于传统的软件,SaaS的应用具有简化管理、快速迭代、后续服务保障、效率高等特点,能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包括物流、餐饮、教育、政企等。

来源:单仁行,艾媒咨询,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IT猿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