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归位,行业洗牌,国产MCU厂商如何“大行于市”?

安全观察家 2022-07-20

mcu市场营销ti公司

2250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自2020年起,一场芯片缺货危机席卷全球。

其中,MCU更是这轮缺芯潮的重灾区。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MCU价格一路走高,除了芯片原厂为了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而频繁调涨价格之外,不少产品从原厂到代理商、下游经销商,最后到终端厂商,价格更是再经历了几轮涨价。

有芯片分销行业人士表示,有些热门型号MCU涨了几倍甚至是几十倍,比如恩智浦(NXP)的FS32K144HAT0料号,从24元涨到高达600元;意法半导体(ST)众多热销MCU系列价格涨幅超过400%,部分产品交期甚至达到了50周以上。

除了国际大厂,国内厂商的MCU产品也呈现不同幅度的价格上涨和产能紧缺。

据IC Insights统计,整体MCU市场在2021年的平均售价(ASP)上涨12%,创下25年来的最大涨幅记录。

然而,从2021年后段开始,半导体市场供需紧张的态势开始出现松动迹象。

持续下行的经济环境打断了终端厂商的囤货需求,由于前期大量备货,各大终端厂商库存偏高,而以智能手机、平板、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市场需求骤冷,导致消费类MCU市场拉货动能明显趋缓。

今年以来,随着消费市场的持续低迷,下游砍单不断,而与上游晶圆厂签署的往往是“不可撤销订单”,使得MCU厂商库存积压的情况越来越严重。重重压力之下,过去涨价几十倍的MCU,如今报价出现雪崩式的下跌。

近日,尤其在消费电子领域,全球前五大MCU厂产品价格腰斩——相对此前的价格坚挺、供不应求,当前MCU价格开始快速下滑。据悉,ST的STM32F103C8T66目前已从3月的70元拦腰降至32元,STM32F103RCT6从一季度的百元高位跌回2位数价格。

MCU成为继驱动IC、电源管理IC、CIS之后,又一大幅跌价砍单的芯片品类。然而,价格大幅下跌是否意味着MCU市场开始“崩盘”?

实则不然。一方面,所谓的MCU价格“雪崩”,比如从100多跌到30元,这只是MCU价格的理性回归,现在的“雪崩”让MCU价格从被炒作的高价回调是合理的,可能只是回调到几年前的正常水平而已。

另一方面,也并不是所有MCU的价格都在雪崩。

这与下游需求的变化密切相关,相比消费市场需求疲软,以汽车和工控为代表的高端应用场景需求在2022年还将持续提升,尤其是车用MCU产品景气度依旧较高,对车规级MCU来说,部分产品价格仍处于短缺情况,甚至有IDM厂商为此专门增加车规级芯片制造或封装产线。

IC Insights发布的《McClean》报告指出,今年汽车MCU的增长将超过其他大多数终端市场,未来五年,预计汽车MCU销售额将达到7.7%的年复合增长率。

可见,车用MCU一直是较为紧缺的芯片,而瑞萨电子车用MCU工厂近日遭到雷击,生产损失约2周产量,又将加剧这一局面。

综合来看,目前全球MCU市场已出现结构性失衡,消费电子市场的需求有所下降,但部分高端MCU依然处于短缺状态,车规级MCU首当其冲。对此,DIGITIMES预计,到2023年下半年,汽车MCU的供应仍将保持紧张。

在这种结构性失衡下,MCU在消费市场的率先跌价,或将对本土MCU厂商带来较大冲击,加速行业洗牌。

“分销+直销”双线并进,国产替代的最佳玩法?

消费市场遍地开花之后,如今的国产MCU品牌们正加速向新能源汽车市场“内卷”,整条赛道也愈发拥挤,这给每一家有能力耕耘汽车MCU的公司带来不小的压力,包括海外大厂。

近期“TI MCU败走中国”的消息被炒得沸沸扬扬,虽说背后原因多是TI管理层过去沉浸于MSP430的成功导致之后在转型Arm MCU上犹豫不决,错过了市场的黄金时期。加上如今国内的MCU品牌奋起直追,直接给予了TI莫大的压力,在前有ST等海外大品牌,后有中国国产MCU一众追兵的情况下,TI的位置,就显得非常尴尬。

当然,从产品的角度来说,某行业人士告诉笔者:“430的确是相当伟大的产品,但是供应链和市场服务确实不行。即便产品再伟大,一旦后来者一拥而上,疯狂内卷,对于TI来说也是非常不舒服的。”

这也就引申出商业模式的问题,众所周知,近些年,TI接连砍掉了安富利、文晔和世平的代理权,疯狂向直销模式挺进。但这也给TI带来了很多问题,由于体量太大,TI自身的FAE团队人数有限,基本不可能服务如此庞大数量的客户,这也给TI在服务上的口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再加上,近些年国产MCU的加速追赶,在不少产品线上慢慢实现了平替,TI的产品份额逐渐被国产品牌所吞噬,随着时间的推移竞争力也就逐步下降,加之国产MCU品牌的“内卷式”打法,进一步挤压了TI相关产品线的生存空间。

随着越来越多国产MCU品牌加速导入汽车市场,未来这一赛道无疑也将重现消费类MCU市场的景象。但对于尚未真正取得上车资格的国产品牌来说,车厂与原厂之间的链接就显得尤为关键,“分销+直销”双线并进的模式依然是广受行业认可的最快打法。

根据与行业内多家企业之间的沟通,笔者了解到,目前不少企业正积极布局自身的IDH和分销、代理环节,通过线上和线下等多种路径去推进自身的分销体系。也有部分企业表示,未来也会逐步推行直销路线,主要是为了针对特别的客户做不同的策略甄选,提供更定制化的服务。

这也得益于近两年国内市场的大幅改观,尤其是今年,随着疫情冲击下供应链风险,加之国产MCU实力的全方位提升,整车厂对于拥抱本土MCU品牌也有了更大的开放度。

据笔者与国内多家整车厂的沟通,多位车企高管均表示在产品性能、供货能力和硬性“上车”指标均达标的前提下,十分期待与国产MCU品牌的合作,推进供应链的国产化。笔者也相信,随着下半年国产供应链的加速配套,原厂与车企之间资源的加速整合,本土MCU品牌也将由此迈出国产替代的一大步。

国内MCU供应商想要占据更大的市场,就要把握未来MCU的发展方向,往正确的方向使力,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未来MCU设计的六个方向。

1、更强算力。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速度的加快,如今的MCU将会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市场要求MCU供应商提供具有更强算力的差异化产品,如果能在这方面获得优势,国内MCU厂商势必会迎来更好的发展。

2、更加智能。AI的应用场景已经越来越普遍,在MCU中加入AI功能能够让MCU更易被市场接受。

3、更低功耗

4、无线连接。加入无线连接功能,可以让产品变得更加智能,符合市场需求。

5、更加安全。任何一个领域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开始注重安全问题。将安全融入MCU开发中,对MCU生态起着积极的影响。

6、更小的尺寸。当前消费者们普遍更青睐体积小、重量轻的产品,对MCU的要求也是如此。如果能在保证功能的同时缩小MCU尺寸,相信一定能收获更大的市场。

市场瞬息万变,只有洞悉市场需求,才能占据一席之地。国内MCU供应商应当把握当下的发展机遇,提升自身能力,不断开拓创新,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来源:芯潮IC,爱集微APP,Forwordye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安全观察家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