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缺芯潮”到“砍单潮”再到“降价潮”,芯片行业正在遭遇冰火两重天

芯圈那些事 2022-07-22

芯片科技新闻

2966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缺芯”,成为芯片行业乃至制造业的关键词。但万万没想到,2022年上半年还在闹缺芯,近期却180度大反转,“砍单”风暴笼罩芯片市场。

7月3日消息,中国台湾“《经济日报》”报道,受通货膨胀、俄乌战争、美联储加息等情况影响,芯片需求不如预期,许多企业疯狂砍单,晶圆价格也在不断下降。先前价格相对硬挺、供不应求的MCU(微控制器)价格也开始出现下跌。而在此前,许多半导体企业预测,缺芯潮要到2023-2025年才会结束。

下游需求放缓,作为全球晶圆代工霸主,台积电(TSM.NYSE)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公开资料显示,苹果(AAPL.NASDAQ)、英伟达(NVDA.NASDAQ)和AMD(AMD.NASDAQ)三大核心客户削减了台积电订单——苹果下调iPhone14首批9000万台出货目标,砍单规模达到一成;AMD大砍7nm与6nm制程订单约2万片左右;英伟达原本9月将推出台积电5nm新品,但因需求下降及挖矿热潮退烧,要求延迟并缩减2023年第一季度订单。

对此,虽然台积电并未回应,但在资本市场上,公司股价早已“先知先觉”——从1月开始“跌跌不休”,由高点144.22美元跌到7月初的73.74美元低点,接近腰斩。

01

砍单成为近期芯片行业常见现象

据悉,“降价”最先在驱动IC(集成电路)、电源管理IC与CIS(接触式图像传感器)传出,尔后MCU(微控制单元)也出现“砍单”降价压力,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德仪等MCU厂商被传出报价严重下滑。

据报道,有芯片价格下跌8成,8个月的时间,L9369-TR型芯片从3500元高位下滑至671元,降价幅度超80.8%。

减产、砍单现象:

1.ST意法半导体旗下型号为STM32F103C8T6的芯片目前售价为21.5元,此前一直维持在200元的高位,9个月时间下跌了近37%,市值从470亿美元降到295亿美元,蒸发了175亿美元。

2.今年6月底,国内最大的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在股东大会上表示,目前产品依旧供不应求,但市场缺芯潮已经转向结构性短缺。

3.高通近期将其骁龙8芯片订单缩减了10%-15%,并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出货骁龙8第二代芯片时,将现有骁龙8系列处理器的价格降低30%-40%;

4.联发科则将2022年第四季度与供应商签订的入门级和中端5G芯片订单削减了30%-35%;

5.IDM巨头德州仪器也通知客户,称下半年供需失衡状况将缓解,以电源管理芯片为首的模拟IC将面临价格大跌。

在大陆厂商方面,福满微、明微电子、晶丰明源三家涉足LED驱动芯片业务的厂商早在2021年四季度扣非净利润就已经出现较大幅度环比下滑,或许从那时候,降价的苗头就已经显现。

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不久前公开表示,由于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以及疫情等原因,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出现放缓迹象,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电视等领域均受到波及。终端市场的需求增速开始滑落,砍单已经成为近期芯片行业的一个常见现象。

02

芯片荒要结束了?

有人可能会认为价格变动由供求关系决定:在需求一定的情况下,供给越多,价格越低。照这个节奏,在2023年年初,芯片的供应关系大致上就能恢复正常,我们也能用合适的价格买到自己想要的显卡了。

有一说一,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毕竟不同芯片背后的良品率和制造有所不同,市场对芯片的需求也各有差异。像DRAM、NAND等闪存芯片在工厂复工复产后就迅速恢复了往日的产量,不仅维持了存储闪存类产品终端售价的稳定,同时也在短时间内就消化了停工期间积攒的订单。

此外,经济下滑也同步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就连存储巨头美光的CEO也表示消费需求和库存相关的不利因素正影响整个半导体行业……有些客户希望减少内存库存。可以预见的是,存储相关芯片的价格在未来还将继续走低。

但对玩家关注的显卡来说情况就有些不一样了。据电子时报消息称,台积电目前收到了AMD、英伟达和苹果这三大客户的削减订单要求,其中包含大量先进工艺订单的延迟需求,最晚至明年的第一季度。

据消息称,英伟达向台积电提交了订单延迟的需求,最晚推迟至2023年的第一季度,其中大量订单来自消费级显卡。而另一位“难兄难弟”AMD也被曝出将削减今年第四季度到明年第一季度约2万片7nm及6nm晶圆,这样一来,压力来到了台积电身上。

在上月初举行的股东大会上,台积电公布了今年的建厂计划,包括中日两国在内共五个全新的圆晶厂落地,工艺上覆盖了2nm、3nm、7nm、28nm制程。而如今,三大客户陆续砍单/延迟订单,原本即将在今年开始运作的高雄新厂,基本确认会延迟到2024年底,直至2025年才会开始生产芯片。在延迟出货和削弱订单的双重趋势之下,游戏显卡说不定会迎来一波暴涨,这样一来则会继续陷入供求关系不平衡的恶性循环中。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车规芯片中。尽管车规芯片在产量上已大致恢复正常,但在停工期间积累的大量芯片需求仍需厂商积极消化。再加上辅助驾驶的技术迭代对车规芯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2-3年内,车规芯片依旧会是厂商的“主打商品”,尽管可以稳定供应,但在供求关系的变动下,厂商必将获得更高的主动权。

03

一边在海水一边在火焰

而“砍单”在消费电子领域最先发生,特别是显卡、智能手机等产品,并逐渐从消费电子终端往芯片厂商蔓延。据悉,系5月以来用于电视、电脑等显示器上的驱动芯片打响砍单第一响,市场陆续传出晶圆代工厂遭消费电子客户砍单的消息。甚至行业风向标台积电也传出遭苹果、AMD、英伟达三大客户砍单的消息,这一度使半导体板块集体走低。

“砍单潮”之下,上游芯片供应商降价促销,多种热门芯片价格下降,甚至此前主要的紧缺品类MCU芯片,价格出现“腰斩”;而驱动IC、SoC等订单持续下降,部分晶圆代工厂甚至开始取消扩产计划,产能扩充也按下了暂停键。

据集邦咨询最新研报,预期第三季度驱动IC的价格降幅将扩大至8%到10%不等,且不排除将一路跌至年底。第三季度主流存储芯片DRAM和NANDFlash价格也均为跌势,且跌幅有扩大之势。

不过,消费电子芯片供过于求的同时,汽车与云计算等领域的芯片需求旺盛,价格仍在上涨,缺芯严重。

根据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ForecastSolutions预测,到今年年底,全球汽车制造商将因缺芯削减355.15万辆汽车。目前,汽车类MCU供应仍然吃紧,现货价格居高不下,预计2022年下半年将维持涨势。

车用IGBT整体需求旺盛,价格也是居高不下。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目前IGBT交货周期在50周左右甚至以上,订单与交货能力比最大可达2:1。此外,IGBT国际大厂安森美、英飞凌等纷纷传出订单接不过来的消息。

究其原因主要是汽车芯片供应无法满足高速增长的新能源车市场需求所致,目前汽车芯片供应集中,要有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瑞萨电子、德州仪器等巨头,但面对需求激增,他们却仍对扩产保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04

无惧市场变化,喊涨依旧不停

然而,面对芯片市场的这波风浪,部分芯片供应商却继续喊涨,在需求低迷之下逆势涨价。AMD CEO苏姿丰认为,服务器芯片需求依然旺盛,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PC市场的疲软。

据媒体报道,近日消费电子巨头英特尔已经告知下游客户,从今年晚些时候开始将对大多数产品进行提价。此外,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高通、三星电子和Marvell等芯片供应商也传出了涨价计划。

而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已经通知客户,将自2023年1月起全面调涨晶圆代工价格,大部分制程涨价幅度为6%。报道称,有部分台积电客户证实已经接获涨价通知,其中先进制程工艺涨幅7-9%。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台积电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第二次调涨价格。

而英特尔计划实施全面的价格调整,新价格将从10月2日开始生效,服务器处理器价格上调2-10%,Workstaion等工作站处理器价格将上涨10%,台式机和笔记本处理器的价格将上涨10-20%。另外,迷你NUC机种主流处理器最高9%涨幅,而Celeron与Pentium处理器则最高上涨20%。

最后

总的来看,20-22年的疫情不仅打乱了芯片产业的布局节奏,同时也向大众展示了芯片荒背后的真面目:上游供应商为了维持利润率,借疫情的机会“淘汰”自己的“落后”产线,接着疫情期间停工停产的机会对自己进行“产业升级”。即使在复工复产之后,芯片厂家依旧以相同手段维持疫情期间的供求关系,从源头带动芯片产业的“制成升级”,直到下游用户开始以“砍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抗议。

一边是“奇货可居”的上游供应商,一边是“砍单警告”的下游客户,这场人工芯片荒背后谁输谁赢谁也不好说。但可以预见的是,这场人工芯片荒闹剧,最终将由消费者买单。

本文来源:古镇灯饰传媒,财熵,雷科技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芯圈那些事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