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需求“两极分化”:一边缺芯,一边砍单,供需将迎来新一轮逆转

芯圈那些事 2022-07-26

半导体芯片半导体产业

2579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自从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全球芯片短缺,电子类产品需求下滑。据国外研究报道显示,全球已有170个行业深受芯片短缺的影响,例如汽车、消费电子、家电、数据中心等直接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行业, 因此如果芯片供给方面的状况不佳,必定会引发一连串的全球性经济问题。

2021年的全球芯片需求量比2019年高出了17个百分点,但是由于疫情停工等原因,芯片的出货量远达不到需求量,这让不少汽车品牌因为芯片短缺而停产。有数据表明,2021年全球汽车生产商新车的停产数量达360万辆,直接导致的损失高达1100亿美元,其中欧洲损失了134亿美元,北美损失52亿美元。

同样的,芯片短缺也对消费电子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苹果在2021年第四季度的财报中就披露,供应链危机使得苹果智能设备产能滑坡,全年营收减少了60亿美元。

但是随着年初的各大芯片厂商逐渐复工复产,并扩大了产能以应对之前的芯片短缺,芯片的产能也在逐渐恢复。可是由于疫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全球经济萧条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于电子设备的需求量减少,导致全球的电子设备出货量降低。以手机为例,2022年手机销量全面下滑导致5G芯片供大于求,各大手机厂商纷纷调低出货量目标,并向上游芯片厂商砍单,导致芯片产能过剩,厂家转而消化库存芯片。

但是消费电子领域的芯片需求与汽车领域并不高度重合,这也就导致很多消费电子领域的芯片不能拿来直接给汽车使用。最主要的还是稳定安全等原因,手机PC等消费电子设备允许设备死机,但是汽车上车规级的芯片你敢让它在行驶过程中死机吗?

这就是为什么手机PC等芯片产能已经过剩,但是汽车芯片比如微控制器MCU依旧处于缺货状态的主要原因,

全球半导体已经从全面缺芯过渡到结构性缺货,消费电子市场砍单频现,相关MCU、模拟芯片等需求一片倒下。而汽车、工控等领域的需求不断增长,车规级芯片、功率器件、半导体设备及材料等产品的供应依然紧张。2022年已经过半,半导体供应短缺现状及未来前景究竟如何?

1、半年到一年之间,半导体行业将有巨大调整

自 2000 年以来,全球 GDP 增长和私人最终消费支出几乎一直持平。原因是私人最终消费支出占 GDP 的比重很大。

然而,2020 年全球 GDP 和私人最终消费支出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COVID-19)传播的影响,两者都下降至约 -5%。随后 2021 年 GDP 增长至 6%,而另一方面,私人最终消费却大幅增长至11%,这引发了超调现象(汇率对外部冲击做出的过度调整)。主要原因是供应不稳定而导致下达了更多/更早的订单,因此 2022 年全球GDP 有可能会降至 2%。

南川先生说,“他认识到半导体市场正在处于紧急刹车状态。” “在接下来的六个月到一年里,将会发生相当多的调整”,他说。

具体来说,2022年初,由于电视需求减少,显示驱动器数量开始过剩。之后,由于智能手机需求减少,7nm工艺的应用程序处理器数量也开始过剩。

此外,由于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的需求减少,内存也“逐渐供过于求”。另一方面,由于碳中和和汽车电动化的需求,功率半导体等产品继续供不应求。

所以今年明明芯片已经如此短缺,但半导体行业还是迎来了雪崩式下跌的情景。可以预见的是,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芯片行业产能不足与产能过剩并存的魔幻场景将一直存在。

2、半导体需求“两极分化”,供需失衡导致“砍单潮”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2022年1月至6月,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1.36亿部,同比下降21.7%;PC方面,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预测显示,2022年全球PC出货量将大幅下滑9.5%。

据上述受访的邓先生介绍,上半年,消费电子的终端厂商为了消化库存、保持资金链不断裂,不断取消订单。甚至有部分终端商宁愿放弃50%至80%的高额定金,仍要取消订单;有些终端商则以相关借口为由暂不提货,为的就是不增加后续成本投入。

中国电子视像协会副秘书长董敏表示,三星年内已经三次砍单。第一次是在一季度末,当时量不多;第二次是五月份,三星将面板订单砍了30%;第三次则是延长“暂停采购零部件”的期限。此后其他整机厂商也开始控制库存,如另一龙头LG电子也大幅砍单。

三星电子(中国)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公司确实对订单做了调整,具体情况由总部统筹。”

在电脑PC领域,戴尔也传出为避免存货跌价,PC产品线将砍单50%,惠普也正在评估具体情况。

据悉,这一波“砍单”行情是下游终端品牌厂商率先行动,随后终端品牌厂商会传导至关键芯片厂商与供应链上游,例如晶圆代工、面板环节,部分类别的芯片和元器件,形成连锁效应。受影响的面板厂,包括京东方、LGD、华星光电、夏普等。

“砍单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国产芯片企业扩建的产能得到了释放,消费电子芯片大量上市抢占市场份额,导致国外芯片厂商订单量下降;二是由于经济低迷消费不振,电子类产品市场疲软,消费电子厂商不得不缩减生产计划,一部分高端芯片出货量随之下降。”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向记者表示。

广州芯谋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谢瑞峰认为,手机是最大的芯片市场,今年手机销量大幅下降和去库存导致下单量锐减,对整个产业影响非常大。

不过,邓先生也表示,尽管面向消费电子的芯片部分产品价格有所回落,但汽车、工业控制、数据中心、医疗等热门领域的需求仍处高位。

对于半导体和电子元件行业的现状,普遍的缺货趋势正在得到解决,但有些情况正在恶化,相当‘两极分化’。客户需要它时,如果连一个零件都没有,就不能把产品制造出来。

此外,在2021年半导体的交货期恶化时,双倍或三倍订购且容易获得的产品已经开始到货,因此“贸易公司和客户的库存已经开始积累。”然而,随着这类可用产品数量的增加,客户在市场上购买的意愿也增加了。

半导体短缺问题最终会暂时得到解决,但目前还不能确定何时结束。

作为CoreStaff,尖端制程产品的交付量并不多,因此关注未来是25至55纳米左右传统制程的半导体投资趋势,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代工厂正在积极推动投资预期。

3、汽车等领域仍处“缺芯潮”

以MCU为例,中国MCU的下游应用中消费位居第一,占到27%,其次是汽车和工控。消费类MCU需求的下降对中国厂商的冲击影响最大。7月以来,消费类MCU呈现供过于求的景象,价格明显下降;对于汽车和工控来说,MCU的需求量反而持续上升。在汽车电动化的升级趋势下,单车用量呈现倍数增长。传统燃油车单车用量通常在70个,而智能电动车的单车用量约300个。

张孝荣认为,由于电动车销售火爆,车规级等芯片景气度持续走高,供不应求,一度导致全球汽车厂商生产困难。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国内汽车芯片进口率很高,中国新能源汽车是车规级芯片需求最大的市场。在本土产能没有释放之前,未来三年车规级芯片缺货现象会持续存在。

未来半导体是安全保障的关键,特别是主要设备将展开争夺战。

另一方面,由于存在需求减少的风险,因此他认为“不要持有太多库存,无论您是想在贸易公司拥有现货,还是与原厂签订合同。”此外,中小企业因无法获得零部件,资金状况恶化,甚至有可能出现盈利拒付。面临着地缘冲突、灾害、传染病、高物价、日元走低、人口减少、人力难、需求减少等,半导体正处于一个高风险的社会。

来源:天极网,芯片超人,半导体行业观察,证券日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芯圈那些事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