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又要被“围攻”了?5G新通话的最大竞争力就是安全可靠,将进军B端市场

微观人 2022-07-27

5g网络5g通信5g

3123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凭借5G网络的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特性,以高品质的语音、视频作为底层关键功能,5G新通话打造了一个更新、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远程机器人控制、网真应用及各种物联网服务等新技术、新应用全被囊括其中。

7月20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和华为联合编制的《5G新通话技术与业务创新研究报告(2022年)》(以下简称《研究报告》)正式发布。

从4月下旬开始,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相继推出5G新通话服务。3个月的时间过去了,这项业务在消费端还未掀起太大的波澜。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就如微信的广泛普及、短视频的爆发增长一样,只有当网络建设和用户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出现“杀手级”的应用。

作为技术升级的产物,5G新通话能否迎来大规模应用,需要时间证明,更需要各大电信运营商的共同努力。

打造了一个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5G应用场景“气象万千”,但在消费者市场却一直没有出现打动用户的应用。因此,当三大电信运营商将语音通话升级为基于新空口承载语音技术(VoNR)的5G新通话时,因其能带给消费者种种新体验,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中国移动市场经营部总经理首建国介绍,5G新通话是基于5G网络环境推出的新一代通话产品。相比传统通话,5G新通话新在“更快、更清、更智、更广”。

在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国际电信协会常务理事吕廷杰看来,5G新通话是移动通信应用的创新之举,相比传统基于微信等软件的视频通话,5G新通话不仅在视频清晰度上得到大幅提高,还可以在视频外承载更多应用。

据悉,凭借5G网络的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特性,5G新通话的视频质量可以从480P的高清画质提升到720P的超清画质,还可在通话过程中共享手机屏幕,发送图片、视频和文件等。

也就是说,以高品质的语音、视频作为底层关键功能,5G新通话打造了一个更新、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远程机器人控制、网真应用及各种物联网服务等新技术、新应用全被囊括其中。

电信运营商已在尽可能地扫除5G新通话的应用障碍:无须下载App、不用换卡,只要终端支持,使用全国5G套餐的套内语音分钟数,消费者就可以在享受传统音视频通话业务的基础上,体验一系列通话增强服务和应用创新,包括趣味通话、内容分享、智能客服、主叫名片、远程协助等。

需要指出的是,这项业务虽然以“通话”为名,但它却不局限于通话本身,更不仅仅面向消费端。

《研究报告》详细阐述了5G新通话在企业端与消费端的典型应用场景与重要价值:5G新通话通过充分挖掘通话业务新的服务模式和应用价值,旨在为消费端用户带来可视化、多媒体、强交互的通话体验,为企业端用户打造更加全面、开放、公信、普惠的信息服务平台。

对电信运营商来说,他们显然迫切希望以通话为切入点,拓展5G应用,将服务延伸到更为广阔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从个人市场发展为个人与企业市场并重,从垂直行业挖掘更大的市场和商业潜能。

安全可靠就是最大的竞争力

移动互联网对固有商业格局的最大改变,可能就是互联网企业所带来的新业务和新模式对电信运营商的冲击。

人们不可避免地重新审视5G新通话与微信等应用的关系,它能否“抢夺”微信等软件的使用时长,将消费者重新拉回电信运营商的“阵营”?

《研究报告》指出,语音通话业务作为运营商最具生命力的基础性业务,也一直是运营商创新的土壤,音视频彩铃、通话助手、短信提示等丰富的增值服务,持续为基础业务提供创新发展空间,丰富用户的通话体验。

尽管如此,原生的通话形态和业务能力20余年来却一直未能有显著变化,通话业务的创新一直围绕业务质量与应用模式的创新展开,通话基础功能创新有所欠缺,消费者和企业用户对语音通话业务能力的需求不能在通信网内实现,促使用户转向互联网与电信网融合的通信工具。

2012年上线的微信视频通话功能,凭借社交属性获得了较高的用户粘性。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在2021年初就曾透露,每天微信上有3.3亿人进行视频通话。

通信行业独立分析师柏松说:“不可否认,现在人们更愿意或者说更喜欢使用微信等软件进行视频通话。与此同时,各种会议软件基本满足了人们的工作需求。”

那么,5G新通话的竞争力又在哪里?

作为电信运营商的基础通信业务,语音通话业务电信级99.999%的业务可靠性和安全保障机制就是最大的竞争力。

《研究报告》指出,借助电信运营商网络的全覆盖和用户全覆盖,新通话业务将摒弃互联网企业私域流量限制,构建真正开放、公平的流量平台,任何体系的企业和商家都能够以通话平台为流量入口为用户提供服务。

理论上看,随着5G用户终端的不断普及,追求更高效、更快捷、更具互动性的通信创新发展障碍已基本扫除。

但打破微信等软件应用所形成的社交生态、内容信息生态和应用服务生态,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此前,被视为5G时代重大业务创新的5G消息也被业界解读为“围攻微信”。

2020年,三大电信运营商联合发布《5G消息白皮书》,阐述了5G消息的核心理念,提出了对生态建设的若干构想。电信运营商并不多见的联手行动,一度推高了市场对5G消息的预期。然而,该业务目前仍未能跨过商业模式的门槛。

柏松说:“5G新通话是电信运营商对传统业务的重大升级,理论上具备发展前景,它不是为匹敌微信而生,却又必须从微信等应用中拉回用户,这就需要电信运营商回答一个基本问题:有什么理由让用户改变习惯?”

5G消息“哑火”

5G新通话出现之前,三大运营商推出的5G消息,也被业界解读为意在“围攻微信”。

5G消息作为传统短信业务的升级,分为to C和to B两大板块。面向个人用户,5G消息提供点到点消息和群聊服务,除文字,还支持图片、音频、视频、位置、联系人等多种形式,用户无需下载客户端,无需添加好友。

面向行业客户,5G消息提供增强的个人与应用间消息服务,用户可以在消息窗口进行缴费充值、票务订购、酒店预订、物流查询、餐饮订座、外卖下单等。

“手机上下载了几十个App,占用手机空间,注册过程繁琐,然而很多App还不经常用。5G消息不用下载App还是挺吸引人的。”薇薇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不过,5G消息大规模普及仍有难题,中国电信市场部副总经理张小军介绍,资费上个人用户将实行接收免费,发送与现行短信资费相同的模式(0.1元/条)。对于企业用户,则根据消息类型分别进行收费。

对于这个资费标准,网友纷纷吐槽:“发个消息还收费?我为什么不用微信?”,“目光短浅,5G时代的2G思维”。

5月15日,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赵振营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5G消息影响力有限。“一方面,用户已经习惯用微信等APP发送消息和图片;另一方面,随着网络建设的完成,5G将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融合发展,‘杀手级应用’也将在三产融合过程中应运而生。”

丁少将则认为,5G消息是对传统短信的重大升级,在政企业务上有更多的应用空间,高效下发信息和促进交易达成,但在微信这样更具粘性的国民级社交应用已经普及的情况下,5G消息在C端市场难以掀起波澜。

八成5G流量由B端组成

时间拨回到2019年6月6日,工信部为三大运营商和中国广电颁发5G商用牌照,为国内的5G建设鸣响发令枪。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我国5G基站新增13.4万个,累计建成开通155.9万个,5G网络已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和县城城区、87%以上的乡镇镇区。

在用户层面,根据三大运营商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报,报告期内5G套餐用户持续上升,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5G套餐用户数分别为4.67亿、1.71亿、2.11亿,累计已发展8.49亿5G套餐用户。

“通信产业一般使用一代、建设一代、研发一代,每一代周期在10年左右,5G正式运营至今已经3年时间,产业化深度发展至少还有6~7年,真正规模回报恐怕还要2~3年之后。”丁少将表示。

目前5G商用推广仍集中于大额数据流量包和5G手机上,而不是用户愿意为之付费的新服务。2020年前后,三大运营商的管理层在谈论5G话题时,焦点集中在VR/AR游戏、4K/8K视频等场景。到2022年,运营商和5G有关的话术已经习惯性和产业挂钩。

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国内5G流量约80%由to B端组成,20%由to C端构成。138个钢铁企业、194个电力企业、175个矿山、89个港口实现5G应用商用落地。此外,全国已有超过700个三甲医院开展5G+急诊急救、远程诊断、健康管理等应用。

“产业方面,不需要单个所谓的‘杀手级应用’,5G是整个产业升级的基础设施,相对来说,C端市场会更需要。”丁少将表示。

有别于4G时代的星火燎原,5G更像是一个深水捕鱼的过程,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智慧。目前来看,5G新通话能否在C端市场产生足够大影响,还有待时间检验。

文章来源: 时代周报,科技日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微观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