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电动车卖给日本人

帮宁工作室 2022-08-03

汽车比亚迪新能源汽车

3911 字丨阅读本文需 11 分钟

挑战汽车王国,中国品牌做好准备了吗

作者 | 沈天香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曾经,瑞士机械手表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雄霸全球上百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全世界几乎90%的手表都出自瑞士。但到了1970年代,瑞士手表产量明显下滑,许多手表厂被迫关停,从业者从8万余人骤减至3万余人。

始作俑者是日本。彼时,日本电子工业崛起,在认清瑞士精密机械工业的优势无法撼动后,日本制表商选择将电子工业的优势运用到手表制造中,用石英电子手表进军国际市场,形成一场威胁钟表王国地位的科技挑战。

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有惊人的相似,这一次,行业换成了汽车,主角换成了中国。

在燃油车时代,跨国汽车巨头雄霸市场,但进入新能源时代后,中国品牌汽车弯道超车。全国汽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高位起步,1-6月,中国占世界新能源份额达到59%,其中,第二季度占比达到了60%。

不仅如此,中国销量第一的新能源汽车厂商,开始将纯电动车卖到传统汽车大国日本去。2022年7月21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日本分公司(BYD JAPAN株式会社)在东京召开品牌发布会,宣布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

或许,这会成为一场威胁汽车王国的科技挑战?

日本汽车工业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日本车企精益生产的理念闻名于世,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绩。直至现在,日本汽车厂商丰田、本田、日产仍旧是全球汽车产业中的主流品牌。

然而,随着全球碳中和趋势,以及互联网高速发展,汽车产业正在被智能电动化所改变。不仅仅是日本,那些内燃机时代的汽车王国,都笼罩在变革带来危机之中。

对进军日本乘用车市场,比亚迪在发布会上透露了几个关键信息。

其一,公布并亮相了即将在日本乘用车市场发售的元PLUS、海豚和海豹等3款车型。元PLUS预计于2023年1月发售,海豚和海豹预计分别于2023年年中和下半年发售。

其二,比亚迪在日本采用以经销商为主的销售模式,到2025年,计划在日本47个都道府县开设100家专卖店,为日本消费者提供质保、保养、维修、救援、客户关怀、车联网等售后服务。

除了日本市场,8月1日,比亚迪还宣布与欧洲经销商集团Hedin Mobility合作,进入德国、瑞典市场。此前,7月6日,比亚迪已宣布将新能源乘用车带到荷兰,同样是与当地经销商合作。

中国品牌出口到欧洲市场并不罕见,尤其很多新创的新能源品牌都将出口欧洲作为全球化战略的突破口。但日本市场则不同,除了BBA等豪华、超豪华品牌之外,鲜有外国品牌能在那里长期立足。

以纯电动车为支点,比亚迪等中国品牌能成功撬动日本市场吗?

01.日本的选择

向新能源领域突进,是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之一,但在这方面,日本汽车产业转型相对滞后。

这并不是说日本车企技术落后,而是其一种战略选择。

日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起步并不晚于其他国家,日本政府和车企较早就特别重视汽车节能减排。其混合动力汽车全球销量第一,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丰田利用专利壁垒,牢牢把持着混动发展道路。

同时,在探索纯电之路上,日本车企曾走在前沿。2009年,三菱在日本率先推出了i-MiEV电动汽车;日产在2010年发布了聆风;丰田在2012年发布中型SUV RAV4 EV……

此外,日本是全世界锂电池最大生产基地之一,松下的锂电池产量始终处于领先位置,丰田则在动力电池层面掌握着大量的前沿专利。

然而,对于动力电池和电动车,日本与中国和欧美国家有着不同的见解,使得日本车企在纯电路径上相对落后。

“日本汽车产业界认为,由于发电过程大量使用原油和煤炭,废旧电池也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动力电池是不环保的。”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分会秘书长章弘告诉帮宁工作室,对于电动车,日本汽车产业界整体持谨慎态度。

另一方面,日本汽车产业界的头号人物,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会长、丰田汽车全球总裁丰田章男还持有一种观点,即日本汽车发动机产业的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抚养人口400万,关联人口则超过1000万以上。如果将发动机产业全部淘汰,日本将出现100万产业工人失业,将有1000万人的生计受到影响。

因此,丰田优先选择发展氢能源汽车。氢是一种清洁燃料,它可以继续使用发动机系统,这样既可以既实现零碳减排的目标,又可以保住发动机产业工人的饭碗,可谓一举两得。

受日本汽车产业界影响,日本普通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认知和认同普遍较低,接受度也很低。加上受充电设施不配套等多重影响,目前日本国内电动车暂时还没有形成气候。根据日本汽车销售协会联合会数据显示,今年6月,日本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6倍,但也只有区区3379辆。

这与中国和欧洲的情况完全不同。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6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56.9万辆,其中纯电车型达到了47.6万辆。在欧洲,据JATO报告称,6月欧洲注册了21.5万辆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其中纯电车型占比为62%。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人类共同的奋斗目标,日本政府和车企也不例外。日本政府也制定了到2035年,日本汽车必须达到零排放的目标。“这意味着日本汽车产业界必须在这几年从速做出选择: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上,到底走哪条路?”章弘说。

02.进军禁地

日本电动车发展的现状,很有可能成为比亚迪进入日本市场最难过的关卡。

其一,日本消费者对中国汽车品牌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由于日本汽车产品链条很丰富、很完善,日本鲜有普通家庭考虑购买进口车。如何扭转日本普通消费者基本上无视进口车的价值理念,也许是比亚迪需要突破的第一道关卡。

其二,日本普通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认知和接受。接触中有些日本媒体朋友和普通消费者紧锁眉头地问:电能环保吗?这说明,转变日本消费者对电动车不环保的“成见”,也许是比亚迪需要突破的第二道关卡。

其三,日本汽车产业界忽略电动车发展,导致充电设施极不普及,几乎没有相应的生产企业。如果全部从中国进口,将会增加用车成本。而且,日本城市寸土寸金,土地完全私有化,光能否得到铺就充电设施的场地,就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难题。

在章弘看来,还有关键的一点——日本是世界上头号保守型市场。

在日本的街头,除了奔驰宝马等高端品牌,几乎看不到外国品牌的乘用车。而奔驰和宝马,也几乎只为日本暴力团伙和黑社会所用,品牌形象不佳。

中国商品由于物美价廉,早在30年前就已经大举进入日本市场,像食品、服装、化妆品、家用电器、手机、电脑等。曾经有一个节目,让日本人猜家里有多少物品产自中国,最终数量多到令他们大跌眼镜。

但是,汽车类的大宗商品进军日本市场,则极为罕见。此前,一汽红旗也宣告进军日本市场,但并未激情多大浪花。一位在日本多年的中国人告诉帮宁工作室:“在日本,买红旗车的差不多都是中国人。”

可以说,红旗汽车进入日本市场,更多的是象征意义。

此次,比亚迪宣布在日本先推3款车型、建立100家店,这个动作绝不仅仅是象征意义。似乎比亚迪更想做一条搅动日本电动车市场的鲶鱼。

这非常不容易。

在章弘看来,海外市场的国际竞争不同于国内,那是品质、价格、文化甚至是司法的较量。

在国内,无论怎样竞争,汽车文化是相通的,即使有些许闪失,在后续处理上也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在欧美和日韩市场的竞争,则是在面对该国的世界一流车企之同时,还要面对具有文化差异的消费者。

为此,中国品牌除了针对市场需求做好品牌的差异化之外,诚信至关重要。无论是对产品性能的宣介还是售后服务,都务必有一说一、兑现承诺。否则,在国内市场看上去的“区区小事”,在国外市场都会被放大,甚至被拖进司法环节,造成被动,付出巨额赔偿。

此外,与当地同行合作,还需要迅速融入当地文化,熟知当地法律法规,这也是“走出去”的基本要求。

“进入海外任何一个市场,包括日本,核心都是要充分了解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当地的文化习俗和习惯等,让产品满足他们的需求。”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

03.看不见的威胁

日本在新能源方面的路径选择,将决定日本车企的沉浮。

过去,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可以和欧美发达国家相媲美。虽然国家面积不大,人口也远远不如中国之多,但日本是一个汽车产销大国。

根据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近年来日本汽车产量年均750万辆以上,紧跟中国和美国,目前排在世界第三。

日本汽车产业有一大特点是,其海外市场的产销量远大于国内。其中,北美地区是日本汽车销量最大的市场,占其出口总量的近40%,其次是亚洲和欧洲。

但现在,情况并不乐观。2022年1-5月,日本汽车产量和出口量都呈现同比下降的趋势。上游芯片持续短缺、北美和亚洲市场受疫情影响萎靡不振、欧洲市场通胀等因素叠加,造成了日本汽车产能和需求双双不足。

此外,俄乌战争对能源供给、物流和经济层面造成的负面影响,导致北美及欧洲市场汽车消费需求持续疲软,这也是日本汽车产业必须面对的。

这一处境和中国有所不同。尤其是,世界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汽车产业链韧性较强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中国汽车出口开始超快增长。

根据中汽协数据,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呈爆发式增长,出口量达31万辆,同比增长304.6%,位列全球第一。

中国新能源车主要出口西欧和东南亚市场,尤其是在中东和非洲等国家,出口表现相对较强,近期则对欧洲、墨西哥等市场较强。

欧洲成为一个重要的增量市场,尤其成为电动车出口的热土。此中有几个重要原因。

一是,欧洲市场几乎不存在贸易壁垒,开放程度很高。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只征收10%的关税,远低于北美等其他市场27.5%的壁垒性税率。欧盟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惠及在欧洲购买的所有车型,而不问车型的国籍。

二是,欧洲充电设施非常普及,对电动车非常友好。欧洲近年来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快速增长,像荷兰、挪威、德国、丹麦、瑞典等国,陆续启动了“禁售燃油车”时间表。

三是,欧洲欢迎中国车企在欧洲办厂、打造研发基地,中国多家车企和电池厂家在欧洲建有研发基地和工厂。特别是东欧和南欧等汽车消费的低洼地带,特别欢迎中国电动车上游企业去建厂。

目前,比亚迪不仅将触角伸入日本,还在亚太、欧洲、美洲等市场有所布局。“今年是比亚迪全球化大年,接下来内部可能会有一些大的变化。”比亚迪相关人士透露。

日本汽车产业十分依赖对外出口,这需要其在新能源时代,有足够多、足够有竞争力的产品。如果,其主要出口地区的份额被其他国家的品牌所占据,将对其造成毁灭性打击。

本文开头的故事其实没有讲完。近年来,瑞士传统机械手表重新崛起。但是,这次改变瑞士钟表命运的,并不是新科技,而是“讲故事”——瑞士手表业把自己的品牌进行精包装,走高端奢侈品路线,形成时尚轮回。

那日本和欧美传统汽车品牌也会像瑞士手表一样回归吗?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汽车与手表不同,无论是节能环保还是智能互联,都是大势所趋,难以逆转,传统燃油车会逐渐被淘汰。

当然,撬动这些汽车王国地位的,也未必是比亚迪。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帮宁工作室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