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拔得头筹:干翻奔驰、斯堪尼亚,决战纯电重卡蓝海市场

2565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2022年1月,我国新能源重卡销量达2283辆,同比增长1318%,重卡市场渗透率上升至7.5%。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今年新能源重卡市场将打开高速增长通道,全年销量有望实现3倍增长。

当解放、重汽、陕汽等传统重卡品牌的纯电重型卡车刚刚量产,当吉利还在靠沃尔沃的小型纯电卡车撑门面时,已经“登陆”世界500强的比亚迪不但打开了电动重卡海外市场,更是累计斩获美欧十多个国家的1.5万辆订单。

据了解,比亚迪纯电重卡在美欧售价平均超100万元,最高达200万元,同比国内高出近1倍。堪称“国产制造业旗帜”的比亚迪,大有在纯电重卡领域干翻奔驰、斯堪尼亚等国际巨头的态势。

那么,7月份又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卖出16.2万辆的比亚迪,为何能在欧美等汽车强国中,开拓出纯电重卡这条高端赛道?

一、纯电重卡,蓝海市场

从新能源产业的角度来讲,重型卡车纯电化,只是时间问题。

一辆重型柴油卡车的百公里燃油成本接近300元,而纯电重卡消耗的电费仅需100多元。同时,一辆柴油卡车尾气排放量相当于70辆私家轿车,而纯电重卡则是零排放。

既然是产业趋势,各大厂商自然及早布局。

2021年6月底,奔驰正式推出首款纯电重卡eActros,最高电池容量420kWh,续航400km,作为城市干线物流车使用。瑞士货车巨头、号称“公路之王”的斯堪尼亚也在今年推出了纯电重卡45R,电池容量为468kWh,续航350km。

即便是没有过燃油重卡生产经验的国际新能源巨头特斯拉,也强势入场,2017年便推出纯电半挂卡车Tesla Semi,其独特的造型充满科幻感,而500kWh的电量,1000km的续航更是让众多运输公司摩拳擦掌。

在国内,比亚迪一马当先,2012年便投入研发,目前已经推出包括半挂车、搅拌车、渣土车等在内的十余款纯电卡车,并且布局全球十余个国家。吉利、华菱、解放等品牌也不甘示弱,在纯电重卡领域中大力投入,已经推出样板车或进入量产。

二、市场迎来新转折点

2022年,新能源重卡市场将实现高速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该行业仍存在“虚火”,且市场已经到了由单纯补贴推动向商业化转变的重要节点。

“目前的新能源重卡销量激增现象,是政策‘急忙鼓励和极度鼓励’的结果。客观来看,新能源重卡目前主要应用在短距离运输和特殊场景中,距离在市场中‘全面开花’仍有很长路要走。”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者曹广平看来,推动新能源重卡发展,仅靠政策支持远远不够,还需要让技术路线对准真正的市场需求。

钟渭平认为,2021年,大量的新能源重卡订单无法完成终端交付,反映出车企存在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另外,芯片、电池供应受限,以及限电等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新能源重卡市场的推广应用。今年主流重卡企业想要完成制定的新能源重卡销量目标,关键要看产业链的供给能力。此外,新能源重卡尤其是换电重卡涉及充电站、换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同时对于用户而言,车辆购置成本也相对较高,因此在金融解决方案方面也面临一定难点。

三、纯电重卡发展道路上的阻碍

不过,市场虽然一片大好,但各大厂商却都有一些难以绕开的技术瓶颈。

1、里程焦虑

和新能源乘用车一样,纯电重卡的里程焦虑也是避不开的话题。目前正常的纯电重卡续航在300~400公里左右,只能满足一般市内的使用。

即便是能够达到1000公里续航的特斯拉,也很难承担不间断、长距离运输任务,因为重卡在实际使用中,只有不断运转才能获得盈利。而一天不停地在路上行驶,目前任何一款电动重卡都无法满足这样的续航要求。

2、充电太慢

纯电重卡的充电速度相比加油仍要慢得多,正常充满至少需要1个小时,而且目前城市充电桩的数量远不如加油站那么密集。

3、电池安全

既然是电力驱动的车,那必然装备了大量的电池包。并且重卡相比于乘用车,需要的电量和功率要大得多,电池包的体积更大,带来的安全隐患也会加倍。另外,纯电重卡所行驶的道路环境要比纯电乘用车恶劣得多,颠簸冲击是常有的事,因此造成的安全隐患也会更大。

以上这3方面因素将纯电重卡的活动范围和时长,牢牢限制住了。

四、高质服务 凸显个性

企业用户应用新能源重卡,是对新能源重卡整个生态的信任。

如何赢得企业用户的“青睐”,何如让更多的企业用户应用更多的新能源重卡,是整个新能源重卡生态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鉴于技术限制,如今新能源重卡的续航里程较短,在特定场景应用数量更多,如固定的支线短倒、企业内部运输、矿山运输、市政工程建设等领域。

根据用户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十分重要。完善的运营方案、实力强大的补能运营商、充足的金融支持以及服务站点的贴心、及时服务,都将增强新能源重卡新用户应用新能源重卡的“信心”,也将使新能源重卡老用户坚定应用新能源重卡的“恒心”。

创新提质 以质取胜

创新是行业长远发展的条件。新能源重卡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的创新。

如今新能源重卡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特别是在电动牵引车方面,除了品牌的不同,大部分牵引车的配置相同,这不利于新能源重卡的可持续发展。

在技术上提升产品质量。如电动重卡提升动力电池技术,提高续航里程;换电重卡提升换电效率,提升换电设备的安全系数,十分重要。

提升新能源重卡的动力。如今燃油重卡不断出现大马力发动机,增强重卡的驱动力。新能源重卡也需要提升电机功率,提升电机的有效利用率,增强新能源重卡的运输能力。

结语

重卡作为商用车行业最重要、最受关注的细分市场,在国家“双碳”目标与降本增效市场需求背景下,一切驱动其逆势增长的因素都预示着未来新能源商用车整个价值链将向高效、绿色、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

展望下半年或有几方面因素,将对重卡市场有利好期待:

基建投资力度加大,政策持续发力,GDP或维持全年8%的较高增速。

6月以来,国常会先后推出“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和“发行3000亿元开发性金融债,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两项政策,预计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或维持在8%左右,这对商用车市场会有较大的刺激作用。

再者,随着疫情好转、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放松。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已恢复至往年同期水平,也将带动市场的复兴,商用车市场也会沾其红利。

随着对疫情管控方式的调整,不仅生产逐步走向正轨,消费信心也被激发,良性循环。作为生产资料的商用车,也会有更大的施展拳脚的空间,市场需求也会得到更多激活。

无可否认,汽车电动化已经是大势所趋,敏锐的比亚迪早在20年前便捕捉到了这个机会。

随后的时间里,借助强大的自研实力,比亚迪让不但让自己的新能源乘用车持续领导国内新能源汽车排行榜,更让如电动大巴、电动卡车等“大家伙”,走出国门,抓住了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机遇,并成功在欧美国家抢占了重要的市场份额,目前,比亚迪的纯电重卡包括Q3、T10、8TT等车型已经累计出口超1.5万辆。

不得不说,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2003年力排众议,斥资2.7亿元收购秦川汽车,并开始国产电动车量产,真的是“赌”对了。

来源:60秒商业解读,车后快豹,电车资源,中国能源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车评速递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