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巨头业绩严重受创,四大优质赛道为国产企业带来弯道超车机遇

闭门造车 2022-08-10

汽车轻量化新能源汽车

4909 字丨阅读本文需 12 分钟

在疫情阴影依然笼罩的当下,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正在艰难重启。

近日,大陆集团、麦格纳、采埃孚、舍弗勒、博格华纳、电装、法雷奥、德纳、李尔、霍尼韦尔、米其林、松下等多家跨国零部件企业陆续发布了第二季度及上半年财报。与去年同期各大企业普遍出现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的利润和营收增幅相比,今年上半年,大多数跨国零部件企业出现了“营收小幅上扬,利润大幅下滑”的趋势,甚至不乏亏损者。

之所以这样,一方面是因为去年同期各大零部件厂商的营收、利润、现金流等各项指标全面回血,使得基数相对较高;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全球大通胀、燃料价格的攀升、原材料成本和物流费用久居高位及疫情的袭扰给汽车行业施加了巨大压力。此外,俄乌冲突导致的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对全球汽车供应链造成冲击。整体上看,今年上半年汽车市场环境较为严峻,只有个别企业,例如三星SDI,顶住了压力,实现大幅增长。

大客户减产,丰田系利润巨降

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物流费用居高不下,叠加主要客户丰田汽车的频频减产,丰田系零部件厂商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上季度,即今年4~6月,电装的净利润同比大跌42%,爱信大跌53%,丰田自动织机下滑8%,捷太格特大跌45%,丰田合成大跌71%,而丰田纺织、爱知制钢转为亏损。只有丰田通商是例外,实现了增长。

电装董事松井靖透露,由于芯片短缺和上海疫情封锁导致零部件供应困难,他们的汽车客户都遭遇不同程度的减产。电装此前预计,订单量将每月减少约5%,但反馈到4~6月的实际产量,却下滑了22%左右。

丰田纺织董事岩森俊一同样坦言,公司现阶段为维持就业和应对客户减产非常苦恼。据了解,供应链问题已经迫使包括丰田在内的车企多次削减产量。丰田在7月28日表示,今年4~6月的产量较原计划减少了约10%。爱知制钢副社长中村元志认为,对于零部件供应商来说,上季度十分艰难,但下半年整个行业还将继续承压。

俄罗斯业务减值,波及麦格纳与米其林

对于本就受困于供应链难题的汽车行业来说,俄乌冲突可谓是雪上加霜。由于俄乌局势升级导致大宗商品和能源成本上涨,麦格纳第二季度净亏损1.56亿美元,其中包括一笔3.76亿美元的一次性减值支出,涉及麦格纳在俄罗斯的业务,该业务因俄乌局势升级而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相比之下,去年第二季度麦格纳获得了4.24亿美元的净利润,反差明显。至于今年整个上半年,麦格纳净利润为2.08亿美元,同比大跌80%。除了俄乌冲突外,芯片短缺、美元走强,以及中国在疫情期间的封锁措施,也给麦格纳的业绩带来了负面影响。对于俄乌冲突带来的欧洲能源危机问题,麦格纳也表示担忧。

另外,俄乌冲突已经促使部分零部件厂商启动退出程序。就在今年6月底,轮胎巨头米其林和诺记轮胎宣布,将退出俄罗斯市场,成为了第一批放弃俄罗斯业务的西方轮胎制造商。不过,米其林整体业务表现不错,上半年营收和营业利润分别增长18.7%和7.7%,而净利润方面,由于俄罗斯业务暂停带来2.02亿欧元减值,上半年净利润为8.43亿欧元,同比下滑18%。

汽车产业复苏将加速

从汽车整车板块来看,5月份汽车销量正在回暖。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6月10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国内汽车销量186.2万辆,同比下降12.6%,环比上涨57.6%;1月-5月份累计汽车销量955.5万辆,同比下降12.2%。新能源车方面,中国5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44.7万辆,同比增长105.2%;1月-5月累计销量200.3万辆,同比增长111.2%。5月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24%,其中乘用车为26.3%。

中信证券认为,5月份汽车产销量同比降幅大幅收窄,国内汽车行业整体开始呈现复苏态势。由于长三角等地供应链修复、购置税减征政策落地刺激车企排产和为终端铺货,5月份后两周行业产销提速。供需两端将维持复苏态势,乘用车销量有望在6月爬升至接近双位数增长,7月-9月将大概率保持同比双位数增长。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汽车成为近期促进经济回暖和提振消费的重要着力点,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都从汽车下乡、购车补贴、新增汽车牌照等各方面给予了较大力度的促进汽车消费措施,这无疑是十分利好汽车行业的。另外,新能源汽车作为行业转型的方向,今年以来也迎来了市场爆发。”

在胡麒牧看来,“汽车板块的反弹是可持续的。主要原因有:首先从政策角度来看,把汽车整车的需求拉动后,有利于充分发挥其辐射效应,带动产业链各个环节中大量细分赛道,这样无论是对于稳市场主体、稳就业还是稳增长,都会产生积极的意义;第二,国内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此前需求端因为疫情受到压制,产业链运行不够顺畅,目前上述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汽车产业链也正在逐步恢复正常,所以整体来看,汽车产业的景气是可以维持的。”

智能电动化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弯道超车机遇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在传统燃油车时代的供应链实力,是远远比不上国际巨头的。 传统燃油车的供应链体系是一个森严的金字塔体系。全球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形成整 车厂-一级供应商(Tier1)-二级供应商(Tier2)-三级供应商(Tier3)的金字塔式供 货结构,层层外包,搭建起庞大的汽车供应链体系。而我国汽车工业及零部件产业的发 展起步相对较晚,在关键汽车零部件领域,国际知名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占据垄断性 地位。

从全球区域分布来看,全球百强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分布在美、日、德等国家。根据 “2020 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进入百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共来自 16 个国 家和地区,其中美国、日本和德国分别有 21 家、24 家和 18 家进入榜单,家数占比合计 达 63%,收入合计达 5461.12 亿美元,收入合计占比达 65.95%。我国共有 7 家汽车零部 件企业进入“2020 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收入合计为 279.7 亿美元,收入 合计占比 3.38%。

但随着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的到来,传统国际 Tier1 巨头形成的森严壁垒逐渐开始瓦解。 新能源车企往往倾向于采取更为扁平灵活的供应链体系,以更快的产品迭代节奏,顺应 市场变化。具体来说,现在的 Tier2 或者 Tier3 供应商可以越过 Tier1 直接供应给特斯 拉、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 同时,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乘着电动智能化的春风,加速向智能电动车转型,市场竞争力 正在不断得到增强,市场份额呈上升趋势。对零部件技术的掌握是整车产业长远发展的根基。我国汽车产业要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供应链自主可控是未来的必然选择。 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望受益自主品牌的崛起,逐步构 筑本土供应链优势,迎来自主黄金时代。

此外,我国电动化供应链已实现出口,未来海外市场份额有望逐步提升。随着我国企业 研发生产技术的逐步成熟,少数领先的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细分产品市场突破了海外 厂商的技术垄断,并凭借明确的比较优势与持续增强的核心竞争力,正在快速成长。未 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头部企业有望广泛切入至全球车企在中国市场、乃 至全球市场的供应系统,同时这些头部企业也正在积极“走出去”,参与全球区域供应 链的构建,分享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红利,未来有望成长为全球性的领 军企业。

优质细分赛道

1、汽车轻量化已成趋势

汽车轻量化是指在保持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不降低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汽车车身 质量。在节能减排压力和新能源汽车性能提升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汽车轻量化正在加速, 是未来重点发展方向。(1)节能减排政策推动:传统汽车整车重量每降低 10%,油耗降 低 6%-8%。我国在 2020 年和 2025 年燃料消耗目标值分别为 5L/100km 和 4L/100km,面 对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标准,主机厂加速轻量化布局。(2)电动化加速驱动:新能源汽车 对轻量化的需求更为迫切,轻量化是电动车提升续航里程的重要手段之一,纯电动汽车 整车重量每降低 10kg,续航里程可增加 2.5km。 轻量化包括:材料的轻量化、工艺的轻量化、结构的轻量化。

在轻量化金属中,铝合金材料具有低密度、易成型、高强度、耐腐蚀等特点,在大幅降 低车身重量的同时兼具突出的安全性能,已成为当前汽车轻量化技术发展中的首选材料。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提到,未来我国将大力推进铝 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单车用铝量具体目标为:2020 年 190kg,2025 年 250kg,2030 年 350kg。

目前新能源整车厂商纷纷进一步整合汽车车身零部件,减少车身制造工序,提升整车舒 适性和力学性能,降低制造成本。特斯拉、蔚来、理想和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在汽车轻量 化领域引领行业,在材料、工艺和结构轻量化上形成自身独有的技术优势。 铝合金压铸件主要应用在动力系统、底盘系统和车身三个领域,生产过程集合了材料、 模具、设备定制和工艺(压铸工艺和热处理工艺)等各项技术能力,技术壁垒较高。国 际铝业协会数据显示,目前在传统燃油车中铝合金车身结构件渗透率为 3%,在纯电动汽 车中渗透率达到 8%。相比于动力系统高达 90%的铝渗透率,车身结构件和底盘轻量化件 是铝合金压铸行业中少有的蓝海市场。

2、空悬系统迎国产化机遇

汽车悬架是连接车架和车轴的传力部件,用于传递车轮和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例 如支撑力、驱动力、转向力和制动力。按照弹性元件不同,汽车悬架可分为钢板弹簧悬 架、螺旋弹簧悬架和空气弹簧悬架。

与传统的钢板弹簧悬挂系统相比较,空气弹簧悬挂少了很多金属零部件,整体重量减轻, 有助于电动车提升续航里程,同时具有很多优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弹簧的弹性系数也 就是弹簧的软硬能根据需要自动调节。根据路况的不同以及距离传感器的信号,行车电 脑会判断出车身高度变化,再控制空气压缩机和排气阀门,使弹簧自动压缩或伸长,从 而降低或升高底盘离地间隙,以增加高速车身稳定性或复杂路况的通过性,因而具备更 优的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抗倾覆性,能够更好的保护运输中的货物,降低对道路路面 的磨损。空气悬挂系统使一辆汽车既有轿车的舒适性,又有了兼顾越野车的操纵性能。

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新能源车智能化的诉求、同时底盘保护使得空气悬架系统 不再是高端车型的专属,由于新能源汽车对底盘系统稳定性的要求远高于传统燃油车, 空气悬挂系统已经逐步成为新能源汽车平台的主流配置。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等 造车新势力都搭载了空气悬架系统。伴随着空气悬挂系统技术的进一步提升以及车主对 空悬产品极致体验的认可度的提升,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汽车通过配置空气悬挂系统 以提升产品的优越性和客户满意度。

3、智能化驱动线控底盘打开成长空间

从我国对自动驾驶行业的产业规划来看,十四五时期是国内 L3 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 成熟的时期。预计全球主流车企也将于未来 1-2 年陆续推出具备 L3 及 L3+级别自动驾驶 功能的车型。L3 及 L3+级别自动驾驶的实现,离不开底盘执行机构的快速响应和精确执 行,线控底盘时代到来。 线控底盘是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核心技术产品。在自动驾驶的感知、决策、执行三个 核心环节中,线控底盘属于最关键的执行端,是自动驾驶汽车主要的控制执行机构,是自动驾驶技术实现的基础,其通过控制器、电源线、信号线和电机等电气部件对自动驾 驶汽车进行操控。其中涉及电动化部件控制,也关乎对自动驾驶的操控,所以,它被称 为智能化和电动化的交汇点和“司令部”。

线控底盘作为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核心零部件,随着未来自动驾驶水平进一步提高,线 控底盘的渗透率将持续提升。数据显示 2020 年我国线控底盘行业市场规模达到 111 亿 元,预计 2025 年将达到 468 亿元,5 年复合增长率达 33.35%。因此,我国线控底盘行 业面临广阔的市场前景。

线控底盘包括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线控换挡、线控油门、线控悬挂。其中,线控油门、 线控换挡、线控空气悬挂的技术发展相对成熟,而线控转向和线控制动则是面向自动驾 驶执行端方向最核心的产品,对于智能驾驶来说,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子系统尤其重要。 但最关键的转向和制动系统目前适用于 L4 级以上自动驾驶的稳定的量产产品还较少。 其中,线控制动是自动驾驶汽车“控制执行层”中最关键的,也是技术难度最高的部分。 目前全球主要的线控制动系统供应商为博世、大陆、采埃孚-天合等。国内在线控制动领 域的突围企业主要包括伯特利、格陆博、上海拿森等,这些企业通过掌握线控底盘核心 技术环节,打破外资垄断,获得国产化领先优势,将充分受益未来汽车产业智能电动化 市场的持续渗透。

4、智能座舱时代到来

智能座舱是由不同的座舱电子组合成完整的体系,可实现语音控制、手势操作等智能化 的交互方式,未来有可能将人工智能、AR、ADAS、VR 等技术融入其中,使得驾驶和乘坐 体验能够更加舒适和智能化。根据 GGII 的报告,目前双屏交互、智能语音、车联网、 OTA,是目前市场主流智能座舱的基本配置。

智能座舱大约是从 2015 年开始兴起。座舱智能化的进展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 替代发动机动力系统,汽车电子设备入驻车内开始变得更加容易和普及。未来随着 AR/VR、 自动驾驶等技术的持续发展,有望向智能移动座舱时代转变。从产品生命周期来看,智 能座舱正处于产业的快速成长期。

光大证券在研报中指出,汽车行业正在经历2015年以来政策扶持力度最大且最为密集的阶段,预计2022年下半年政策扶持/供需双向优化或带动全年产销前低后高的趋势,看好自主零部件供应商向上崛起的机会;其中,供应链紧缺或进一步加速国产化,看好核心自主零部件供应商的新定点逐步释放、以及产品结构改善/市占率抬升趋势。

文章来源:未来智库,证券日报,中国汽车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闭门造车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