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市场迎来新变革,ARM架构加速渗透,国产替代迎来战略机遇期

电子芯技术 2022-08-15

arm数据中心架构

2710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近日,集邦咨询预计,2025年Arm架构在数据中心服务器的渗透率将达到22% ,这意味着 x86架构对数据中心服务器市场长久以来的主导地位将面临挑战。

长期以来,x86架构占据数据中心服务器市场主流,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Arm从2008年开始便酝酿进入服务器芯片市场,2011年11月,Arm公司发布了首款针对服务器市场的支持64位指令集的处理器架构Aarch64。但由于当时Arm在服务器生态上的孱弱,不少芯片厂商持续投入数年后纷纷放弃该赛道。与Arm在移动端形成压倒性市场优势相对比,Arm在数据中心领域初战告负,未能形成撼动英特尔霸主地位的竞争力。

然而,近年来,人们对于人工智能、高效能运算等数字转型需求加速,企业纷转向采用Arm架构,带动了云端采用Arm架构服务器比例的增加。此次集邦咨询作出的2025年Arm架构在数据渗透率将达到25%的预估,显示出对Arm进军数据中心服务器市场的积极态度。

由于此类数据中心对定制化、微型化、高扩展性的要求更高,而Arm的特性恰与此类数据中心的需求相契合。

此Arm非彼Arm

不久前,Ampere在发布新品时就特别赞许了ARM架构技术的进步,要知道这家初创公司的团队大多具备Intel服务器架构的开发经验。

对于ARM架构,他们特别提到了这几个方面,“经过了过去几年的发展,ARM架构的综合能力已经具有领先数据中心的性能和能效要求。同时,Arm软件的生态现在基本上已经成熟了,所有数据中心都可以基于ARM运行的,不仅仅是操作系统、中间件等,还包括应用。”

其实,2008年Arm巨额投资Calexda开始,它酝酿服务器市场的计划就显露出来,而发展至今,尽管具有低功耗的优势,ARM架构在性能上一直不及X86,因此业内也只是在建设冷数据的存储中心会采用功耗相对较低的ARM架构。

当时想要打破Intel的服务器生态,着实是一件难度比较高的事情。有统计数据表明,在2008年到2013年期间,X86 CPU性能基本保持年度复合增长在60%左右性能的增长。

不过,随后几年,X86处理器架构的性能增长大幅下降,这给了市场中其他竞争者机会,比如可以替代英特尔的AMD。

但Arm与AMD们不太一样,它想要做的不仅仅是性能相当的替代,还要把“低功耗”优势做进服务器市场。

选择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数据中心的能耗成本与日俱增。有数据显示,一个典型的IT机柜的能耗曾是1-3千瓦,而现在机柜常见的负载为20-40千瓦。随着性能增加,机柜的能耗还会继续增加。

谷歌当时选择自研TPU就与能耗有很大关系。当时谷歌负责全球基础设施业务的Joe Kava就透露,谷歌在2015年使用了5.7太瓦时的能源。他说,“数据中心的能耗占去了大半,这也是谷歌缘何能成为云计算园区可再生能源的头号买家。”

其实,在国内大规模推动数据中心建设时,能耗过高的问题同样会困扰着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因此Arm的胜算也会更多。

其实通过市场评价来看现在的Arm,对标X86,如今的它其实具备抗衡能力。

首先Arm有强大的生态,而且低功耗的优势很明显。因此尤其随着近几年云计算市场需求兴起,云—边—端被提出来后,超大规模、边缘侧等各类数据中心对功耗要求越来越高,Arm也自然会被越来越多的厂商考虑。

同时难能可贵的是,ARM架构的性能有了比较显著的提升。有用户在评测基于ARM架构搭建的华为鲲鹏服务器和传统X86架构服务器时,已经发现ARM架构的计算性能表现十分逼近X86架构了,这一点让Arm的最大短板得到了弥补。

机遇与挑战并存,厂商站队各有想法

目前,选择ARM架构来搭建服务器的厂商,已经不少。其中不乏亚马逊、华为这样的头部厂商,同时Marvell、Ampere以及国内的飞腾还在基于ARM架构来做服务器芯片研发。

可以说,综合考虑市场和Arm技术本身,各家厂商站队Arm生态各有各的原因,而正是这些“原因”,构成了Arm可以预见的未来。

在华为全连接大会上,就为什么弃用X86而选择“性能要差些”的Arm,胡厚崑给出了这样的解释,“Arm在手机生态上的优势会向数据中心延伸,以前Arm在数据中心推广的主要瓶颈是性能,而华为发布的鲲鹏920是兼容Arm的,由于技术创新,性能超越了业界主流通用CPU 25%以上。”

同时,他还补充说,“客户对ARM架构的需求也随着手机算力向云端迁移增长,如果云端使用X86架构将会损失40%的性能,使用ARM架构则会增加40%,这也是华为支持ARM架构的原因之一。”

其实从胡厚崑的解释中,我们能够看出,华为想要打造属于自己的生态,因此Arm的强大生态是它非常看重的,而在性能方面,华为用自身的设计去做了改进和弥补,这里面有很大的原因是出于一家大厂的自信。

当然,华为自然也有自己的战略布局考虑。其实“全连接”传达出的就是华为要打通移动终端和服务器端生态的想法,从这个战略角度来看,对华为来说,没有什么比ARM架构更合适。

而亚马逊选择Arm的原因则更简单,它就直接对外宣称,因为采用基于ARM架构设计的云服务器芯片Graviton,有部分工作负载可以降低45%。

其中,亚马逊AWS对外提供的Amazon EC2服务就是基于ARM架构做的。可以看出,与华为有些不同,亚马逊选择Arm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做出更加满足自身服务需求的“定制化”芯片,因为可以基于ARM架构来进行芯片设计,而Amazon EC2服务也有了诸多创新,比如良好的可伸缩性等,以满足云服务的需求。

再看基于ARM架构做创新型的服务器芯片厂商,其想法也有些与亚马逊不谋而合。Ampere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Arm的生态系统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成熟,而基于Arm设计的芯片,可以满足云端的需求。

“经过过去几年的发展,ARM架构已经具备一定竞争力。同时云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可预测的性能、平台可扩展性等需求的变化,市场也在反推芯片设计的创新。”

事实上,如Ampere提到,不同于传统数据中心,随着市场发展,存储数据中心、控制中心、计算中心和网络中心等多样终端出现,这带来了多样的需求,尤其是云需求给新入局者创造了很多机会,这是ARM架构重新获得进入市场机会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产替代迎来战略机遇期

目前来看,ARM架构的大发展不仅是芯片行业以及智能计算行业的一个机遇,也是当前我们所推动的国产替代浪潮的一个战略机遇。

从自身角度来说,云服务厂商做ARM服务器CPU,很大原因是其可以做到“自产自销”。对于云厂商来说,它们之所以可以“无所顾忌”地“下场做芯片”,核心原因还在于其完善的内部生态,使其不必顾及“芯片外售”问题,其庞大的内部应用就足以消化,这是很多初创型企业所不具备的。

从ARM架构自身来说,其自身的生态已经成型,其开源市场正在面向中国开放,这为国产替代提供了相当良好的外部环境。据ARM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基于ARM架构的芯片出货量已经累计突破了2000亿颗,其中第一个1000亿颗用了26年时间,但第二个仅用了4年即已经完成,足见ARM架构在新应用环境下的增长之快,而这种快速增长离不开其长期坚持“软硬兼顾”的战略落地。

比如,它坚持以高效率、高性能为导向,十数年来坚持工艺制程与EDA工具改进,由此获得了开源与商业软件生态的广大支持,其灵活和创新的生态系统正是吸引国产厂商,包括腾讯、阿里云、华为等头部企业参与其中的核心原因。而为了推动ARM架构与中国软件对接,ARM也在积极推动与中国的开源组织、项目以及社区展开合作,共同推动中国云原生软件在ARM上的快速运行。以上种种,都为中国的国产系统崛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目前,阿里云研发的服务器操作系统—龙蜥操作系统,就可以同时支持X86和ARM多种芯片架构和计算场景;华为的欧拉操作系统openEuler,也同样支持包括X86、ARM在内的多种架构……

当然,当下国产替代的选择并不单一,除了ARM之外RSIC-V也是国产替代可以考虑的范畴。不难预见在技术革新加速的今天,依托国内规模庞大的物联网生态和信创软件生态,国内操作系统有望利用内外部机遇,寻找到破除“缺芯少魂”卡脖子困境的最优解。

来源:中国电子报,镁客网, 刘旷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电子芯技术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