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夺高端话语权,国产手机如何突围?老战场有了新故事

数码面对面 2022-08-16

华为oppo国产手机

5098 字丨阅读本文需 11 分钟

高端市场,一直都是国产手机厂商的心病。

唯一在高端市场掀起过波澜的华为,受芯片制裁等影响,迅速跌落神坛,留下唏嘘一片。

不过,华为的成功给了小米、OPPO、vivo这些“第二梯队”极大信心,“冲高端”也成了米OV近两年发展的主旋律。

然而结果却在意料之外,却又合乎情理。

米OV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为争夺空白市场积极备战,升级迭代旗舰产品,但华为留下的市场空白,几乎全被苹果吞下。数据显示,2021年苹果占据了国内智能手机市场5000元以上档位的近80%。

至于国产品牌的代表们,近日有知名数码博主总结道:“集体冲高端算是宣告失败了,有些品牌明年的旗舰产品线岌岌可危,要么做不出来,要么不准备走量,再次厮杀中端市场。”

在「科技新知」看来,现在断定米OV冲高失败为时尚早,但当下尴尬的现实是,米OV三家冲击高端突破并不明显,而苹果已经开始盯上中端市场。这也意味着,米OV高端旗舰机如果再不能崛起,那么退守中端市场只是先后问题。

从“硬科技”到“软实力”,品牌高端化由表及里

回顾国产品牌的高端化之路,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个是从2000价位到4000价位“准高端化”阶段,另一个是如今冲击6000价位的高端化阶段。

第一阶段是拼硬实力,大家都在拼命堆硬件,抹平与第一梯队在硬件上的差距。第二阶段其实更多的拼的是“软实力”,关键在于构建起品牌高端化的内核。

高端化的内核在于什么?

用户体验的差异化。

所谓高端,其实就是要使用户产生优越感。要营造体验上的优越感,其实依赖的就是差异化的用户体验。也就是说,在面对与苹果、三星的高端市场竞争中,国产品牌不仅要靠处理器工艺、性能、续航、屏幕等“硬科技”,也需要“软实力”来形成差异化的竞争力。

国产手机品牌的高端化为什么这么不容易?因为差异化很难,供应链同质化的现实下,安卓阵营里,大家都用骁龙系列芯片,屏幕都用三星、京东方,很难做出硬件上的差异化竞争力。

所以,差异化的关键在于系统和软件层面

回过头来看,华为、苹果、三星能够拿下6000元以上的市场,本质上还是硬件与系统整合的能力够强。事实上,A系列芯片与ios系统的底层融合是苹果的杀手锏。而在曾经的安卓阵营,华为和三星是少有的有能力对底层安卓系统进行优化的手机厂商,而且,两家都是自研芯片,对软硬一体的理解足够深。

比如,曾经华为的崛起不仅仅是因为自研了麒麟芯片,而是有了芯片设计能力之后,通过系统深层代码的优化,能够更好的平衡性能和续航,当技术优势有效的转化为了产品的竞争力,华为就自然的在高端市场的竞争中取得相对优势。

高端化的手机品牌竞争,本质上是在竞争底层的软硬件一体的优化、适应的能力。在过去,三星、华为、苹果在这方面有领先优势,而折叠屏的到来,给了OPPO、vivo、荣耀、小米等品牌新的机会。

“目前来看,消费者对于折叠屏的热情还远远不够。”某国产手机品牌线下渠道商对互联网江湖表示:“折叠屏手机购买的主力还是经销商人士或者一些黄牛”。

折叠屏市场的确仍然是一个新的消费市场,折叠屏高端化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后来者也有更多的竞争机会。这可能意味着,随着铰链、折叠屏技术以及产业链的成熟,华为、三星打开的折叠屏市场,最终受益的可能是荣耀、小米等国产品牌。

一方面,国产手机品牌的市场份额稳固,市场稳固是品牌高端化的基础。

根据第三方机构Counterpoint公布的2021年Q3中国市场出货量份额占比数据,荣耀市场份额占比15%,环比增长96%,小米方面市场份额占比14%。vivo、OPPO、荣耀、小米分别为市场份额前四。

另一方面,第三方数据显示,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得益于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的增加,中国600美元以上的高端手机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国产品牌也纷纷在这一市场发力。

OPPO方面,发布了OPPO Find N,从产品的工业设计上来看,OPPO Find N延续了OPPO一贯的产品设计思路,整体格调仍然偏精致时尚,更多地让用户作为日用机来使用。

小米方面,此前发布的MIX FOLD搭载骁龙888处理器,采用了8.01英寸AMOLED可折叠柔性内屏,起售价9999元。

荣耀方面,1月10日,荣耀发布首款折叠屏手机荣耀Magic V,从定价策略到硬件配置再到搭载的最新技术都宣示着这是荣耀冲击高端市场的重要产品。就像荣耀CEO赵明所说,“消费品市场永远都不会有所谓的大局已定”。对于冲击高端市场,荣耀似乎信心十足。

从华为独立一年之后,荣耀似乎也正在通过新的旗舰来证明其脱胎于华为的软硬件技术、产品能力,并有望在接下来的高端市场竞争中建立竞争优势。事实上,相比传统高端市场的竞争,折叠屏市场的高端化竞争,更考验厂商软硬一体的系统性优化、整合的能力。

从以往高端化的成功经验来看如今的折叠屏市场,折叠屏的高端化,硬件是一方面,而软件则更能使用户感受到体验上的差异。因此,谁先培育起体验更好的软件生态,谁就能取得竞争优势。

“各家折叠屏尺寸都不同,这意味着软件适配会带来新的技术成本”,一位APP开发者对互联网江湖表示。

事实上,对于很多APP厂商来说,多适配一种新的机型就意味着新增一项成本支出,而折叠屏用户总量不大,很难有足够的动力去做重新开发和适配。折叠屏的使用体验与平板是十分类似的,在平板上,很多常用的APP对平板的适配还是比较差的,用户体验远达不到手机端的水平。

也就是说,折叠屏市场的竞争不仅仅是硬件层面的竞争,更像是一个全新的生态层面的竞争。如何在这样的生态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可能会成为品牌未来成功高端化的关键点。

互联网江湖认为,国产手机品牌的高端化是一场持久战,也同样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

表层的高端市场,是一个国产品牌难以直接与苹果竞争的市场,但从“里子”来看,任何成熟的消费市场,一定是一个高度细分的市场,高端手机市场也是如此。

事实上,折叠屏市场也的确证明了高端手机市场会进一步细分,如何深掘高端细分市场中的增量,也可能会成为国产手机高端化之路的另一个方向。

【抢占高端技术话语权】

高端市场的竞争,本质上,是底层技术的话语权之争。

移动互联网时代,苹果之所以能击败诺基亚,重新定义手机市场,靠的是以多点触控为代表的软硬件协同能力,以及此后在芯片、屏幕、影像等诸多领域的技术突破。

这些技术突破的背后,离不开软件和算法的支持。正是基于用户痛点,用软件和算法对硬件进行底层调校的能力,让苹果在高端市场上领先于对手。

初战未捷的国产品牌,逐渐意识到技术话语权的重要性,并开始迎头赶上。

这场话语权之争,主要围绕影像、安全、AI体验、软硬件协同四大痛点展开,最终的目的是用技术解决用户痛点。

比如在手机影像领域,正在进行着“解决痛点”的竞技。

把目光放到整个手机市场,OV试图以单点影像技术突破“防线”,虽然单点技术确实有所创新,但整体少了点迅猛的气势。真正能一拼的或许是苹果和荣耀在计算摄影上的较量,这也是2021年手机市场的一出好戏。

计算摄影是近年兴起的手机影像技术。2016年,谷歌在Pixel手机上首推这一技术。随后,苹果Deep Fusion通过机器学习(ML)算法,对照片进行逐像素处理来获得最优的拍照效果。苹果手机1200万像素摄像头,之所以丝毫不输国产旗舰手机,秘密之一就在于此。

而在2021年,荣耀Magic3系列首推多主摄融合计算摄影技术,让手机摄像头告别单兵作战模式,对苹果进行了突袭式的冲击,因为它解决了用户拍照的实际痛点,甚至让一些果粉有了“倒戈”的想法。

此外,安全更是手机用户的另一大痛点。

个人隐私一直非常受用户的关注。在这方面,苹果是最早的先行者,iOS一直以注重隐私保护著称。安卓阵营也在迎头赶上,比如OPPO、小米等厂商,不断在系统中增加限制广告跟踪等隐私保护功能,甚至超越了苹果,例如迎合消费者需要推出“手机维修模式”,苹果至今还未有这一功能。

但要彻底保护用户隐私,仅仅在软件层面上做文章还不够。荣耀Magic系列采用独立的硬件安全芯片和双TEE(可信执行环境)软件安全防护,通过软硬件一体化,实现智慧隐私通话,即便在电梯、会议室、出租车等相对安静的公众场合下接打电话,也能保证只有自己能听到,不用担心通话泄密,极大满足了高端用户的需求。

除了影像、安全,近年来,国产手机还在AI体验领域持续发力。

此前华为手机很多底层优化,都建立在AI能力之上,比如影像能力,比如隔空操作。荣耀则在荣耀Magic系列诞生之时,就全力为消费者打造更好的AI体验,比如AI人像引擎,以及上面讲到的智慧隐私通话。他们和苹果一起,引领了手机行业的AI浪潮。

硬件比拼完之后,各大手机厂商还在软硬件协同上展开了PK。对此,各家侧重点不尽相同,比如小米的重点是芯片,vivo的重点是内存,而荣耀则以AI为底层逻辑,针对影像、屏幕、芯片进行三大调优。

以芯片为例。高通骁龙芯片性能出色,但如何“驯服”它,让这把“火”不再烧到消费者手上,却是个业内难题。

对此,各家都在尝试努力。荣耀早在四年前,就发布三大自研Turbo技术。新一代Magic4通过Magic Live智慧引擎进一步赋能三大Turbo技术。强大的底层优化能力,充分激发了芯片的潜能,为手机带来强悍的性能。用荣耀CEO赵明的话来说,一款高端芯片就好比一把青龙偃月刀,在周仓手中平淡无奇,到了关羽手中却成了神器。

不仅荣耀,两年前,vivo也通过算法实现了手机内存和闪存的融合,将8G内存手机做出12G的效果。这种底层调校能力,如今正成为各大手机厂商正面PK的主战场。其最终的目的,用荣耀CEO赵明的话来讲,就是:同样的芯片,更优的体验。

再来看屏幕,这也是影响手机体验的核心原件。过去,很多厂商习惯拿来就用,不做任何的调校,以致视觉体验较差,远不如苹果。这种情况在最近几年得到明显改进,国产手机开始在屏幕显示上发力。比如,小米和OnePlus都在强调色彩表现的精准度。荣耀更是做出创新性的改进。Magic4首次实现在LTPO屏幕上搭载1920Hz高频PWM调光功能,既有自适应高刷的省电和流畅,还有更好的护眼效果。

底层技术,过去一直是苹果等外资巨头的护城河。如今,以华为、荣耀为代表的国产品牌,不但逐渐掌握了高端技术话语权,还推动屏幕等高端元器件的国产化创新,实现产业链共赢。这为国产手机征战高端市场,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冲高的姿势要正确

手机市场进入下行周期,这是事实,但不代表没有机会,尤其是在开发不算完全的高端手机市场。

华为与苹果正面对决时,就像狼一样狠狠抓住了对方的弱点。彼时,苹果一年只有一次显著的产品迭代,且在乔布斯之后再无革命性的创新突破。

于是,华为从影像入手大力投入,强化拍照、视频等用户体验,外加自研芯片相助,才让其在高端逐步站稳脚跟。另一个契机是,华为还抓住了三星Note7事件的窗口期,跟进抢夺了三星败退国内市场后的份额。

任何市场只要有竞争对手犯错,就可以抓住机会发展起来。

对于米OV来说,华为被制裁、荣耀还在重整之际,就是赶超的时机。然而现实是,大家都没做好准备,做出了赶超的动作,却不具备赶超的实力。

横向对比米OV所推出的一众高端旗舰,无不用着一样的处理芯片,一样的旗舰级屏幕,一样的大底镜头,唯一不同的仅仅只是系统层面的优化、软件体验、UI设计以及噱头成分更大的相机调教。

上游供应链层面,高通目前主打一年两款旗舰级芯片的策略,这也就导致安卓机型往往只能选择在这两个时间点,扎堆发布旗下的一众高端机型,市场和用户感受不到所谓高端的“稀缺性”。

为了弥补短板,自研芯片和联合开发,也一直是米OV的发力重点,但通往成功的路上绝非坦途。

2014年小米松果电子成立,三年打磨出首个28nm制程的系统级芯片澎湃S1,但成熟度、性能等多方面的不足使其饱受争议。

于是在2017年后,松果转向开发ISP(图像信号处理)芯片澎湃C1以及快充芯片澎湃P1等非系统芯片,提升图像和充电效果。

今年自研的电池管理芯片澎湃G1,与P1合体为电池管理芯片,补充了小米初步的芯片版图。

OV这边在芯片上的布局稍显缓慢,OPPO目前仅有一款影像NPU芯片,而vivo的V1也只更新了两代。

外部投资方面可以看出,小米主要布局于芯片设计,OV整个半导体投资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通信,定位,摄像等等都有,但还未实现全链路覆盖。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OV两家投资企业的股东名单中,包括唯捷创芯、南芯半导体等均有三者身影。OPPO所投的14家半导体公司中,和小米重合的甚至达到了11家。

“CPU才是核心。”多位分析师强调,“CPU是多种芯片整合的结果,是综合实力的体现,不是单一功能芯片可比。”

目前从公开资料可以得知,除了小米已经发布的澎湃S1外,只有OPPO的自研处理器芯片流传过研发进度传闻。

今年3月,有半导体业内知名人士在微博爆料称,“OPPO投入了百亿元人民币和数千名芯片设计研发人员,在深圳、上海、北京研发手机处理器、基带芯片,已经超过2年,有机会在2023年下半年流片,2024年搭载于自家手机产品上,计划采用台积电6nm、5nm工艺。”

但现实是 ,市场上一般芯片需要三年的研发时间,而OPPO从提出计划到产品落地,仅仅用了20个月,并且起步就选择打造6nm芯片(小米,华为是从28nm起步),而目前能做6nm的厂商也不过华为海思、联发科与紫光展锐三家,后两者还是做低端芯片的。

所以一众业内人士分析,OPPO即便做出6nm芯片,在制程采用及效能设计上可能仍然无法与高通、联发科相比,技术也只能先在低端产品上试试水。

其实,从OPPO的首款芯片马里亚纳X也能看出,OPPO在芯片研发上准备得并不充分。

OPPO FIND X5 Pro作为首款搭载马里亚纳芯片+哈苏联名的机型,在拍照的调校上并没有做到最好,其他方面的表现也只能说是合理。

OPPO前副总裁沈义人也坦承,这台没有明显短板的手机并没有特别突出的个性,不适合“大张旗鼓”的宣传,以免让消费者失望。

事实也证实了OPPO有些操之过急。马里亚纳X初期表现并不算好,X5 Pro的影像调校并没有达到理想中的高度,只能说中规中矩,甚至在对比度、光晕、像素等方面被消费者吐槽,这也造成了X5 Pro前期口碑不尽如人意,不过好在后期经过了一系列OTA提升,才挽回一些颜面。

高端旗舰手机所搭载的芯片性能调教与打磨,更为需要时间。所以OPPO也好,小米、vivo也罢,日后即便自研出处理器芯片,调教磨合也是个漫长的过程。

如果时代未变,打入高端市场或许只有芯片这一条可走,但随着万物互联之势愈发明显,借此机会构建底层生态系统,用其他IoT产品拉动手机,这对于米OV来说不失为一个机会。

总之,虽然短期内还不能定义米OV高端化的成败,但形势上每一家的高端化都处在一个尴尬期,如同鸡肋。而如果冲高是坚定的目标,那么对于下一代旗舰的打磨,必须要投入十二分的努力,否则很可能走上退守中端市场甚至更差的局面。

来源:华商韬略,钛媒体APP,科技新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数码面对面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