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塑”时代,可降解塑料替代品研发商机无限,这些企业早已布局

新材料科技 2022-08-23

可降解塑料塑料

2918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8 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生态环境部等21个塑料污染治理专项工作机制成员部门和单位,召开2022年全国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总结一年来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进展成效,分析塑料污染治理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塑料污染治理工作。

2020 年1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下称“限塑令”),明确了“限塑禁塑”的具体时间表,以2020年、2022年和2025年年底为三大关键时间节点,对不可降解塑料袋、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及快递塑料包装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进行有序禁止、限制,对替代产品进行积极推广。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初级形态塑料产量约为9574.1万吨。其中,一次性用途划分的塑料使用量超过600万吨;截至2021年年末,中国可降解塑料产量约为50万吨,占一次性塑料用量比重不足10%。

随着“限塑令”时间表的推进以及各地政策执行的加速落地,可降解材料使用有望进入快速增长期。

海量的塑料垃圾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国家把“限塑”升级为“禁塑”,政策加码之下,作为传统塑料的替代品,可降解塑料产业迎来发展机遇。那么,可降解塑料具体包括哪些种类?我国塑料行业龙头有哪些大动作?可降解塑料制品目前在市场上应用如何?传统塑料制品企业如何快速转型?

根据降解机理来看,可降解塑料具体可分为光降解、生物降解和水降解三类,其中生物降解塑料储存运输最为方便,应用范围最广。目前全球可降解塑料市场以PLA、PBAT为主。PLA一般用玉米等农副产品为原料,提取聚乳酸颗粒代替化工塑料粒子,可以制作一次性餐具、购物袋、无纺布、塑料玩具等,应用在包装、塑料工业、纺织等多个领域;PBAT的原料来自石油,成膜性能很好,主要用在一次性包装膜及农膜领域。

1、可降解塑料替代品

PLA作为一种力学性能优异和生物相容性好的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其成本比较高,与传统石油基塑料相比没有优势,限制了其大范围使用。目前广泛采用的是添加其他生物质原料如竹粉、木粉,与聚乳酸进行复合,以降低原料成本,但聚乳酸的含量仍然较高,对控制原料成本所起的作用不十分显著,因此,开发一种节能环保高性能且成本更低的生物降解复合材料是人们迫切希望的。

PBS作为环境友好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媲美石油基塑料的理化性质,可加工性及良好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好,在食品包装、卫生用品和农用薄膜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PBS的相对分子质量较低,活性反应点也较少并且降解速率也慢,限制了其在工业上的应用。

PBAT是一种具有柔性的生物塑料,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和延展性,是目前优选出的最适合制备包装袋的生物降解塑料。然而,PBAT受原料影响,成本比较高,限制了其大规模化的使用。目前为了提高PBAT薄膜的刚性、降低成本,采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在PBAT中混入碳酸钙、滑石粉和淀粉等填料。这些填料中淀粉是效果最好的,一般将淀粉进行微细化改性,可以提高PBAT生物塑料薄膜的刚性和增强与PBAT的相容性、分散性,因此,淀粉在PBAT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淀粉是目前自然界中资源产量以及种类最多的天然多糖之一,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性和较低的成本。通过对淀粉改性处理后制备的淀粉塑料具有加工性优异、成本低的特点,市场应用潜力大。

2、国内哪些龙头在布局?

金发科技是全球可降解塑料原料的头部公司,也是亚太地区最大的改性塑料生产企业,过去以出口业务为主。2020年,金发科技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生产和销售量是6.52万吨。随着国内需求的提升,金发科技正在加紧建设新产能,2021年第一季度,金发年产6万吨的PBAT生产线投产,接下来金发科技还将适时推进18万吨PBAT装置的建设和投产工作。

乳酸巨头金丹科技拟投资3亿元建设生物降解聚酯及其制品项目,预计2022年9月完工,届时可实现年产6万吨PBAT塑料。

浙江海正生物材料是国内产业化规模最大的PLA生产企业,年产PLA塑料制品1.5万吨,目前有一条年产6万吨的生产线正在建设中。

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使用性能与传统塑料差别不大,但生产成本和销售价却普遍是传统塑料价格的2倍以上,价格成为阻碍可再生塑料市场化的主要障碍。这也是禁塑令政策实施后,一些奶茶店只提供纸吸管,而不选用饮用口感更好的PLA吸管的原因,相比纸吸管,PLA吸管批发价要高出3倍以上。如今市面上的可降解塑料袋,价格也是传统普通塑料袋的2到3倍。如何保证消费者使用体验,同时降低成本,成了摆在行业面前的难题。

目前我国与塑料制品相关的在业、存续企业接近300万家。数量虽然很多,但集中度不高,还存在大量中小型民营企业,仅仅在被称为“塑料之乡”的安徽省桐城市,就聚集着3500家塑料包装企业,其中超过一半是家庭作坊式的塑料加工企业。对于这些企业,转型是唯一出路,要么转型生产日化包装、食品包装、工业包装等,要么转型可降解塑料产业。

在禁塑背景下,谁能快速转型,提升原材料利用率,生产出价廉物美的可降解塑料产品,谁就能抢先占领千亿级的可降解塑料市场,取得长远发展,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和环保需求的企业,会面临被淘汰和关停的风险。中小型塑料包装制造企业普遍存在技术、资金不足、人才缺失的困境,给企业转型带来巨大的压力,加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逐渐跨界入局,瓜分市场,形势更为紧迫。

4、政策执行加速落地

自“限塑令”颁布以来,各地区均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塑料污染治理行动,其中海南和北京执行力度相对较大。

根据公开报道,截至2021年年末,海南省各相关市县均已淘汰关停、禁止塑料制品的生产企业或生产线;有农膜回收任务的18个市县中,17个市县农膜回收利用率超过80%;全省重点行业场所生物降解塑料替代品平均占有率为72.85%,其中12个市县平均占有率超过70%,4个市县占有率超过60%。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北京大型超市线下门店塑料购物袋销售量较2020年减少约2300万个,同比下降约37%。全市快递企业“瘦身胶带”基本实现全覆盖,循环中转袋使用比例突破98%,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到90%,主要品牌快递企业累计投入使用可降解塑料包装袋3370万个,京东等企业持续加强可循环快递包装箱应用替代一次性泡沫箱;大部分星级宾馆已不再主动提供“六小件”;全市废旧农膜规范回收率已达90%以上。

除海南和北京外,其他地区禁塑进展不一,但整体略慢。从销售数据来看,2021年,中国塑料袋每天使用量仍超过30亿个,对应全年塑料用量超过400万吨;同期,国内可降解塑料袋使用量不足20万吨,不足全年塑料袋使用量的5%。

申万宏源认为,目前,大部分地区限塑政策仍受限于不可降解塑料源头治理难、大面积推广受限等问题。其中,经济性成为制约可降解产品推广的原因之一。以塑料袋使用量为例,其与中国除汽车以外的社零消费总额成正相关,但与限制政策(特指收费限制型政策,客户需付费购买塑料袋)成反比。供需错配叠加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2021年,国内PLA价格居高不下,其平均成交价约在2.5万-2.9万元/吨,售价大幅高于传统塑料每吨0.55万-1.4万元的销售价格。

8月4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广东省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广东省内塑料污染治理机制运行将更加有效,省内商品零售、邮政快递、餐饮外卖、宾馆酒店、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不合理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现象大幅减少。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2022年塑料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提出,要切实增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以聚乙烯农用地膜、塑料购物袋和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等塑料制品为重点产品,以生产聚集区、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商超等为重点区域,以厚度、力学性能为重点指标,加大监督检查频次和监督抽查力度,加大农用薄膜、塑料购物袋产品综合执法力度。

未来,伴随着先行地区限塑目标达成带来的示范效应以及可替代塑料产能释放,其他省份和地区有望逐步推进。

来源:企知道,瓦特科技,金融界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新材料科技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