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丨智能HUD开发商泽景完成C系列轮超3亿元融资

亿欧网 2021-08-27

ar技术hud融资

2836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8月27日,亿欧获悉,江苏泽景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泽景”)宣布完成C+轮融资,由顺为资本领投,老股东新鼎资本、彬复资本、柯正创投等跟投,StarBridge Capital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至此,泽景C系列轮融资总金额达3.22亿元。泽景方面对亿欧表示,本轮资金主要用于下一代AR-HUD产品的研发、国际市场的开拓以及视觉解决方案在多领域的拓展。

本轮领投方顺为资本副总裁齐天宇表示:“车企竞争已步入深水区,智能座舱成为提升车企差异化竞争的卖点之一。HUD作为近年来智能座舱的亮点新增设备,伴随着技术的成熟、成本的降低,逐渐成为各车企关注的焦点,逐步从“高端选配”走向“大众标配”。泽景作为国内HUD Tier1的厂商,已获得多家头部主机厂的认可,在技术、工程、量产经验和客户粘性等方面壁垒明显。顺为期待在创始人张涛和张波的带领下,泽景能够稳扎稳打、持续为智能汽车产业赋能,创造长期价值。”

新鼎资本董事总经理陈理达表示:“我们认为智能座舱将会是未来出行方式中消费者最关注的空间,而HUD又是智能座舱中人机交互的关键环节。HUD集合了光机电软一体,是一款技术壁垒高、充满想象空间的智能产品。泽景拥有业界最扎实的团队,对汽车行业有着丰富的理解,同时在光学、软件算法方面也有着深厚的积淀。我们期待泽景成为新型的国际化Tier1的同时,推出更多基于AR技术的惊艳产品。”

普通大众是通过科幻电影接触到HUD概念的。2011年,布拉德·伯德导演的《碟中谍4》上映,电影里汤姆克鲁斯驾驶的那辆可以在前挡风上显示地图的车载交互界面(HUD)的宝马i8让很多观影者着迷。四年后,《碟中谍5》中宝马概念车带来了新设想——可触控HUD。

HUD曾一度被称为“汽车十大黑科技”之一。如今,在万物互联织起的一张无边大网下,经过电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洗礼,汽车行业经历了一场场新时代的革命。与此同时,那些存在于电影特效里的场景也变成了现实。

当汽车被定义为“第三空间”,人们对于生活的第三场景也展开了无限遐想。如何让有限空间充满无限可能?致力于智能车载HUD研发的泽景将目光放在了智能汽车空间塑造的核心——智能座舱。

泽景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HUD及汽车智能设备的设计与研发,其产品能将车辆信息投影到车辆风挡玻璃上,便于用户在行车途中及时查看信息。该公司对HUD的研发始于2011年,随后,泽景相继获得蔚来、吉利、北汽、奇瑞、一汽、长安、比亚迪等多个国内主流车企车型定点项目,在合资整车厂量产订单方面,泽景也于近期率先实现零的突破,在本土HUD企业中尚属首家。

泽景表示,公司产品在国内及合资车企中的持续快速渗透,不仅进一步确立了公司在国内细分市场的优势地位,也为公司全球化客户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3-5 年,泽景将构建最强大的视觉、软件以及体验设计团队,与一流的合作伙伴努力构建新生态,持续推进全球化客户策略,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

汽车首次应用HUD是在1988年,HUD通过将半透明影像投射在驾驶员前方视野约2m处,显示速度、转速、油量等信息,使驾驶员视觉焦点无需在路面和仪表盘之间频繁转换。起初,HUD技术仅出现在部分豪华车型上,例如凯迪拉克,BMW、奔驰等。

交互体验一直是汽车智能化重要的一环。作为人车交互的重要窗口,HUD可将车身传感数据、导航信息、ADAS信息等实时反馈给驾驶员,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驾驶的交互体验。

通常驾驶过程中,驾驶者大约70%的注意力会保持在关注车辆操控、道路信息和应对突发事件。一项国际研究表明,驾驶者的视线偏离路面两秒以上,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如果以120公里/小时的速度计算,汽车两秒会行驶超过65米的距离,基本上是13辆轿车的车长之和。HUD的应用,可以让驾驶者减少视线离开路面的频次,从而提升驾驶安全。

HUD是因安全而被需求,因汽车智能化浪潮的到来而被寄予厚望。目前看来,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已经初具规模,HUD市场走向新的发展高峰期也在情理之中。

如今,HUD的市场渗透能力正在逐步增强。泽景创始人张波此前曾表示,国内市场数款单月销量过万的SUV的HUD配置率超过了70%,甚至会达到100%。同时,多家主机厂都计划于2025年实现全系列车型装配HUD,HUD的搭载车型从高端向中低端渗透已是行业的大趋势。

行业预计,截至2025年,乘用车HUD渗透率将由2019年的7.5%增长至20%,全球HUD出货量将达每年2000万台,中国HUD市场规模预计超过100亿元,HUD市场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其中,显示信息更为丰富、交互体验更为生动的AR-HUD将引起瞩目。

泽景认为,AR技术将在汽车行业真正落地应用并实现大规模商业化。随着裸眼AR技术的进一步深入,智能座舱能让驾驶者看到得更多、感知得更多,具备沉浸式体验的AR-HUD将成为最终解决方案。

泽景对亿欧表示,在自动驾驶到来前,AR-HUD首要功能还是为用户提供更安全、舒适的驾驶体验。而在自动驾驶全面到来后,汽车不再只是代步工具,而是娱乐、休闲、工作为一体的私人空间,用户可以在车内借助HUD打游戏、看电影、开虚拟会议,编辑各类文档等等。

通过结合虚拟现实技术,AR-HUD可以把普通的挡风玻璃变成高清大屏,将自然的距离和相关信息叠加到实物上,与道路、车辆、行人等周围环境进行结合,将显示图像3D化,整体成像尺寸更大、质量更高。

AR-HUD不仅可以充分融合智能座舱及导航指示、车道偏离告警(LDW)、自适应巡航控制(ACC)指示灯等ADAS相关功能,也可为驾驶者带来沉浸式体验,有望成为未来车载HUD的最终形态。在新的人车交互方式下,AR-HUD有望成为汽车新的流量入口,各大汽车厂商在这一领域纷纷加码,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也加入这一轮汽车变革中争夺红利。

2020年,是AR-HUD的量产元年。从奔驰S级,到红旗E-HS9,再到大众ID.4,该产品在多款车型中实现量产。国内各大HUD厂商在AR-HUD领域酝酿已久。区别于竞争对手更关注硬件开发,泽景于早期就采取软硬件并举的开发策略,除了拥有经验丰富的光学技术团队,该公司同时构建了具备行业一定领先的算法能力。作为集合了光学、机械、电子、软件等专业领域的汽车电子产品,HUD厂商需要拥有一支融合性极强的专业团队,拥有卓越的产品研发能力、产品定义能力,才能够引领行业、更高效地响应主机厂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泽景在全球范围内首创了基于DLP技术的双画面AR-HUD量产解决方案,配合公司自主研发的AR Cyber软件系统,能够适配不同规格、不同数据源、不同应用场景的光学系统,达到虚实融合的视觉效果,为终端用户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舒适的信息获取体验。同时,在航迹融合、图像抖动、数据延时等AR难点问题上,泽景推出了一套高性能AR算法解决方案。

在产品设计上,泽景更注重客户体验,不仅追求实景虚境融合的技术,更注重从用户感知出发。在UI、UX方面,泽景与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深度合作,引入了国际设计理念和体系,在人车交互体验研究方面,泽景具有一定领先优势。

如今,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迅猛发展,造车新势力(包括传统厂的新品牌)与以往的主机厂在多维度有着巨大的变化,这对于供应链企业而言是巨大机会。泽景也看到了这一机遇,并表示将会顺应国际汽车产业的变化,成为国际化的新型Tier1。

未来,智能汽车还有更多场景有待开发。相对应的,泽景的产品也将不仅限于AR-HUD,该公司将通过前风挡、侧风挡、透明A柱等,打造“玻璃座舱”,实现无缝显示。此外,其视觉产品将呈现多元化,不仅仅裸眼显示,也可以通过头盔、眼镜等工具。

目前,泽景已推出基于VR眼镜AR-HUD虚拟开发环境的产品。该产品可以让开发者发掘HUD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效果,无需上车模拟即可第一时间看到效果。得益于虚拟现实环境、开发者可以模拟贴地、深度追踪、全息模拟、三维特效等平面开发环境较难模拟的效果,并且也可将这些实现直接应用于AR,为项目节省大量时间。

此外,泽景观察到,车规级是所有产业行业中,对质量控制以及成本结果要求最严格的领域之一,从汽车行业向其他领域的拓展,在这些方面会具备优势。未来,泽景也将通过AR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实践,不断探索AR技术在其他垂直领域的应用。

本文来源于亿欧,原创文章,作者:苑晶铭。转载或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亿欧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