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读心”的机器人 科技“新角儿”闪耀科博会

新华网 2014-05-14

机器人科博会科技

3292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图为在主题为“走向深蓝”的海洋科技展区里,展出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模型。

  在探月工程展区里,“嫦娥二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模型一同亮相。

  昨天下午,工作人员在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展台布展。

  图为能够讲解海洋知识并与观众互动的仿生白鲸。

  能“读心”的智能,不要任何外设装置就能按你所想走、跑、转弯;通过识别开车人的面部表情,一旦困了就能自动提醒的驾车预警系统……从今日起至本月18日,市民来到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国展),就可以在第十七届科博会上“零距离”体验这些最新的科学技术。

  会场“斗智”

  昨天下午5时,位于老国展中心区的1号展馆里,电钻声、切割板材的声响不绝于耳。步履匆匆的工人或扛梯准备调试展台顶部的灯光,或是抱着红毯准备覆盖满是管线的展区地面,为展台布置进行着紧张的收尾工作。

  “大家好我是快乐的美人鱼,是你们的朋友……”蓝色的头发,美丽的笑容,闪烁的大眼睛,如果不仔细看你或许会以为正在给你介绍的是一个“真人”。“‘美美’是我们展台这次科博会的讲解员之一。”展台前正在进行设备调试的毕建国告诉记者,这是长隆国际最新推出的智能互动。除了能进行讲解外,“美美”还能与观众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甚至回答简单的问题。

  相比于“美美”,参观通道对面的“脑电波机器人”更聪明。不用遥控器,也不用语言提示,2米见方的“舞台”上,这个不到30厘米高的“小家伙”能看透你的心。“你想它走,它就走,你想它停,它就停。”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易飞华通的负责人李振峰介绍,这个小家伙可是拥有目前世界一流的脑电波识别技术的高技术产品。为了让它在科博会上有个精彩的演出,李振峰已经调试了一个下午。

  不止机器人“斗智”,今年科博会上,各类无人机也将比拼一番。

  “我们这款无人机能持续飞行4小时,而且是弹射起飞,非常便捷。”四川绵阳特飞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里,工作人员拿着干抹布轻轻地擦拭着机身。这款最新的TFU无人机,翼展达到4米,看起来异常威猛。离这不远,另外两款水上起飞的无人机同样引人瞩目,50米的巡航高度和200公里的飞行探测范围也是业内顶尖。

  蛟龙号领衔航模成新风景

  要问今年什么展品最多?不是机器人、无人机,而是航模。

  随着海洋科技与海洋经济专题展亮相科博会,各式各样的航模成了科博会上的一道新风景。运输船、集装箱远洋船、科学考察船、海洋救援船、海底探测器和海底空间站,被一一摆上了海洋科技企业的展台。

  “这就是刚刚创下我国载人潜水纪录的蛟龙号模型。”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的展台里,负责人张昭正在蛟龙号模型外拉起“隔离带”。这个模型完全参照蛟龙号原型,按照6比1的比例复原,不但外观与蛟龙号一模一样,内部设计也原样重现。参观的市民可以近距离打探这个我国载人潜水界的“大明星”。

  如果看完蛟龙号你还不过瘾,没关系,在离着不远的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的展台里,你还可以过把当“船长”的瘾。最新的船控系统、雷达系统、卫星定位系统都一一陈列。展台负责人赵刚介绍,整个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的展台里的100多套设备,都是实际的装备,光布展就花了近3天的时间。“你要是能够亲身都体验一遍,并且学会了,你估计就能开船了。”他笑着说。

  海上钻井平台、海洋矿产开发平台、深海声呐探测装备……虽然不少展品要等到今天一早才能“就位”,但一圈海洋展走下来,光是展台展板上的文字介绍,就能让参观者成为一个“海洋知识达人”。

  管家式服务软件抢人眼球

  一转眼已是晚上8时,夜幕下,不少展台陆续完工。

  6号馆里,检查了一遍陈列的展品和解说材料,摆放好第二天要用的宣传材料,北京福升威尔项目经理王凯还是有点不放心,又打开电脑测试了一次疲劳驾驶自动预警系统的稳定性。

  “这可是我们这次新侨创新展的核心展品。”摄像头、模拟方向盘、检测盒……这些看似简单的仪器,运用了人脸识别技术、心跳频率分析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众多科技新成果。根据面部表情和心跳频率,一旦发觉司机开车时想打盹,系统就会发出警示,甚至可以通知驾驶者的家人或单位同事。

  “没问题,就看明天了。”一切准备就绪,放下心来的王凯憧憬着明天的展览能吸引到更多观展商和市民的关注。

  1号馆内,同样最后检查一遍系统的陶雨准备离开。“全看明天展览的效果了”,陶雨所在的北京东方博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推出了智能养老和智能家庭系统。通过这样管家式的服务软件,主人用手机就能实现对家里各种电器的管理,并能实时监控家里老人的生活状况和身体各项指标,“希望在科博会上我们能找到有意向合作的伙伴”。

  展馆一尘不染静待观众

  晚上9时,绝大多数的展台已经布置完毕。随着展台工作人员陆续撤离,保洁和安保人员开始进场,进行最后的检查。

  刺啦一声,保洁员陈秀揭开2号馆地毯上的塑料薄膜,鲜红喜庆的颜色在灯光下有些“扎眼”。“明天开馆的时候,地毯上一个脚印都不会有。”脚踩着鞋套,推着吸尘器,她在展场里“排查”起来。展板后,展台缝隙,一个角落都不落。不仅地面要清洁一遍,展馆里摆放的花卉、盆栽也都要再擦一遍。

  除了保洁人员,还有一拨工作人员也正在忙碌。“大家抓点紧,9点半左右就闭馆了。”负责展场安全的王鹏带着十几个检查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安全检查。在闭馆前,他们会把所有展台的电源线路再细查一遍,确保没有裸露的电线、电源插头没有脱落、配电设施摆放正确、消防设备全部到位,不给展会留下一个安全死角。

  人物速描

  刘明:造出中国自己的“万能芯片”

  “再过一两周,一家全球顶尖手机厂商要来公司进行性能测试,之后就可能要成为我们‘万能芯片’的客户了。”穿着亮眼的红格纹衬衫,已经年近60岁的刘明精神得很。

  去年,他带领的京微雅格公司经过10年的技术积累、两年的集中攻关,成为除美国硅谷三家行业巨头以外首家成功研制并实现量产“万能芯片”的公司,填补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空白。

  在不改变芯片本身硬件组成的情况下,“万能芯片”可以反复使用,根据市场变化进行改写和编程,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客户的定制性需求。在芯片界,“万能芯片”也因其适用领域的广泛、研制门槛高而成为“武林高手”们争相比拼的重镇。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三星、摩托罗拉等全球60多家顶级科技公司陆续投入到攻关“万能芯片”的项目中。时隔数年,这些公司在万能芯片研发项目上少则投入了8000万美元,多则花费数亿美元,但全都无果而终。

  2005年,一个在美国集成电路领域叱咤风云的中国人辞掉了工作,回到了中关村创业,他叫刘明。

  听闻刘明辞职回国的消息,许多人为之错愕。因为他在美国已“功成名就”:他曾在美国通信卫星、国际移动卫星组织等多家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工作,先后担任52亿美元铱星项目的系统规划总监、36亿美元爱中联全球宽带项目的执行总监。在集成电路领域,能在美国取得刘明这样成绩的人才凤毛麟角。

  “在美国做得再好,终究也只是个高级打工仔,不如回祖国创业,给自己当老板!”2005年,50岁的刘明辞职回国,投身芯片领域。

  随他一同回国的,还有五员技术“猛将”,他们全都在硅谷的集成电路和软件领域有20多年的经验。2010年,凭着顶尖的技术,以及中关村管委会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多方提供的资金和场地支持,刘明团队开始了几乎全年无休的集中科研攻关。

  在同事们眼里,2010年已55岁的刘明是个十足的“拼命三郎”,每天晚上下班时,作为公司首席执行官的他几乎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公司。在他的感染下,就连每年的五一、十一,主动留在公司加班的科研人员十分多。

  2012年,积累了上百项发明专利技术,经过200多项性能测试,在驱动、工业控制、通信终端、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的系统中测试成功后,“万能芯片”终于出炉。

  产品研制成功,这家年轻的公司却遭遇了信誉单薄的挑战。作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技术出身的刘明又承担起了“第一销售员”的任务,带着销售团队到处拜访潜在客户。“要是用了你们的芯片,过两天你们就关门了怎么办?”当着刘明的面,客户的质疑让刘明和团队感到郁闷。

  事实胜于雄辩。远在深圳的客户产品出了一点小问题,3个小时后,京微雅格在北京的工程师就已经坐飞机赶过去,现场开始问题排查;为了提高客户黏度,京微雅格还承担起了与客户联合开发、辅助其进行产品设计的深度服务。在刘明的带领下,京微雅格的技术和服务让这家年轻的公司逐渐被市场接受。

  如今,公司的“万能芯片”已经在家电、工业控制、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有了60余家客户,2013年公司营业额达到1600万元,到2016年销售额有望过亿元。而刘明也给公司立下了争取在4年内上市的雄伟目标。

  【项目需求】

  芯片研发亟须更多人才

  集成电路关键芯片技术的自主研发,实现“中国芯”的梦想,这是一个市场巨大、回报高,但也投入高、周期长的“苦差事”。刘明表示,尽管我们已经开始与中关村各大高校联合培养人才、广揽贤才,但人才缺口还是抵不过公司的高速增长。耐不住寂寞,就不属于这个团队,希望在社会风气略显浮躁的当下,政策能为我们这样的产业和企业吸引人才创造更好的条件。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新华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