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到智造 江门蓄势崛起

2824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蓬勃发展的态势下,江门该如何抓住机遇发展装备制造业,成为珠江西岸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装备制造业领域,江门具备竞争力的企业能否进一步壮大,并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八项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如何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沿江出海的地理优势,让江门东部三区一市(蓬江区、高新区江海区、新会区、鹤山市)发展空间明朗,龙头企业带动集聚效应逐渐明显,产业链也日趋强大;而江门西部的台山、开平、恩平三市,先进装备制造业正提速发展,全力补齐短板,力促“同城共融”。

  江门市委书记毛荣楷认为,江门全市上下要紧盯目标,始终将创新驱动作为引领新常态下加快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坚持把创新驱动落实到加快发展上,把创新驱动“驱动”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驱动”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上、“驱动”到园区和湾区开发建设上、“驱动”到优化环境上;要把创新驱动落实到先进装备制造业培育上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上,力争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主动。

  江门市市长邓伟根也表示,江门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省、市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结合各地各部门实际,做到“四个结合”,即把创新驱动和加快发展结合起来;把创新驱动和落实“珠西战略”结合起来;把创新驱动和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把创新驱动和深化改革结合起来,并通过牢牢把握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环境、项目和信息化等抓手,切实把创新驱动工作落到实处,推动江门市加快发展。

  

  忆往昔,江门装备制造业起步并不晚,上世纪60年代后逐步发展起来并初具规模,新会农械厂、江门机械厂、台山机械厂、江门造船厂等均诞生在这一时期。但在90年代后,随着佛山、东莞、中山等地的发力,江门在装备制造业上的发展势头逐渐被超越。如今,与珠江西岸其他发达城市相比,腹地广阔,无疑是江门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的一大优势。

  “在发展空间上,先进装备制造业对空间是有要求的,包括配套园区等。江门的地理优势是沿江出海,其中东部三区一市发展空间更加明显。”江门市常务副市长黄悦胜说,“有了上述发展空间,我们可以紧紧咬住龙头企业,来吸引集聚相关产业项目,做大做强产业链条。”

  去年9月通过的《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4年—2030年)》则指出,大广海湾作为目前广东已经批准的面积最大的省级重大平台,土地开发强度仅为5%,其中银湖湾未来可连片开发的面积近47平方公里,广海湾可围填海面积达170多平方公里,充裕的土地开发储备可为发展重型临港产业提供广阔空间(包括将960平方公里的银洲湖新城作为先导区加快建设)。目前,大广海湾已经初步集聚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临海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从摩托车、船舶制造业等为主的传统产业向以轨道交通制造业、清洁能源装备等为主的新兴产业跨越。同时,银洲湖区域已初步形成以南洋船舶为首的修造船产业集群,并仍然保持着继续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银洲湖区域已吸引南洋、银星等18个造船项目落户。

  事实上,江门正致力于紧盯“三重”:重大平台、重点园区与重大项目。

  重大平台,即上文所述大广海湾经济区,属于江门“一大、一中、一小”(大广海湾经济区、中车广东基地、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三大平台和载体中的重要板块,在按照省提出的“五个定位”抓好省级经济区的基础上,力争把大广海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平台。

  重点园区,继续深化“6 1”园区的布局规划及发展研究,进一步推进“七个一”和“六个优先”工作;对工业投资狠抓不放,包括土地、环境容量、办事绿色通道以及各种政策,都优先向工业投资倾斜,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

  重大项目:江门市重中之重是加大对中车广东基地的政策支持力度,力争广东基地在中车的组织机构、资本结构中位于二级公司的位置,争取和谐六号尽快获得生产许可证并成为全国唯一的和谐六号生产基地,努力把中车广东基地打造成为有自主品牌、产业链较为完整、拥有资深核心技术和稳定销售市场的超1000亿元轨道交通产业基地。

  此外,还有重点项目珠西枢纽(包括江门大道),江门是珠三角与粤西地区人流、物流的汇集点,深茂铁路、广珠铁路、佛开高速等多条轨道交通及高速公路交会于此,承担了粤西和珠三角的交通枢纽职能。打造“珠西枢纽”是江门市落实“珠西战略”的重要举措,省已经明确表示大力支持。江门大道作为打造“珠西枢纽”的核心工程之一,也要全力以赴去推进,力争年底前江门大道北主道建成通车,江门大道中蓬江段主道基本建成,新会区确保江门新会段工程按进度完成。

  

  事实上,江门装备制造业在各个行业都有一批省内甚至全国颇具竞争力的企业。“在金属制品业有新会中集,在交通运输制造业有大长江集团、中车广东基地等等。”据介绍,江门已经获得十几个国家级产业基地称号,这些都为江门发展装备制造业发挥了龙头和产业集聚作用。

  在大鳌镇,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里正在“闭门造房”,一个个从集装箱延伸出来的房子,装修得美轮美奂,厨房的烤箱、厕所的马桶、房间的空调等等都已安装好,一应俱全。整个集装箱漂洋过海运到英国,用螺丝就可以拼装出一栋栋20层高的酒店、公寓,住户可以直接入住。像万豪、希尔顿和洲际这些高大上的酒店,就是这样“拼装”出来的。

  中集集团副总裁张宝清告诉记者,这就是“模块化建筑”,无需水泥或钢构支撑,建筑模块90%在工厂车间完成制造,远洋运输到世界各地,通过结构自我堆码达20层以上,可移动,还可循环利用。

  据介绍,这种模块化建筑“集成设计 工厂制造 现场安装”的方式,对传统建筑行业还是创新性的颠覆,在全球是首创之举。而中集公司也因此从原来单一的集装箱制造商,成功转型升级为集装箱领域里的特种运输高端装备制造商。

  除了上述一些知名大企业,在装备制造业领域江门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并不少。“比如,像广东科杰机械自动化有限公司、广东高新凯特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等产品在国内企业中的竞争力也是数一数二的。”

  “我们公司生产的机械手,科技水平、产品质量在全国都是居于领先水平的。”广东科杰机械自动化有限公司销售副总经理刘春生为记者勾勒了一幅未来无人生产车间的愿景:机械手配套车床,组成无人车间,一切都由远程网络控制,工作人员只需在后台的数据中心监控,直接可以看到每一台设备的生产情况。“这样的车间几乎是一个全封闭的无尘车间,不存在人为干扰和呼吸干扰,生产出来的产品良品率更高。”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在输变电和发电设备、电力器具制造等主要行业,江门同样拥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其中,新会低压开关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专业生产塑壳断路器的合资公司,连续多年被列入“中国电气工业100强”;广东海鸿变压器有限公司则是全球最大的立体卷铁芯变压器生产企业,被列入中国机械500强企业和广东省创新100强企业。此外,江门市还专门制定了一个先进装备制造业重大项目突破行动方案,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

  同时,针对创新驱动战略的落实,江门市还结合实际,把推进创新驱动与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相结合,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等“1 8”创新扶持政策,以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例如《江门市激励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试行细则》等八项科技创新扶持政策,旨在扶持研发投入、科技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创新产品与服务政府采购、技术交易和高层次人才安居等方面给予企业及人才更多的扶持优惠政策,其中包括企业搞研发最高可获100万元补助,科技企业孵化器可获最高50万元的孵化面积补助,等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南方日报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