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巨石抓住混改机遇打造国际一流企业

证券日报·中国资本证券网 2015-10-10

中国巨石市场营销巨石集团

6467 字丨阅读本文需 13 分钟

  近年来,全国制造业企业仍普遍面临较大经营压力,产能过剩现象较为严重。在玻纤行业,由于近几年整体产能控制成效显著,因此产销表现也较为平衡。今年以来,中国巨石产销两旺,业绩增长,预计公司全年销量提升6.7%左右,生产经营稳步提升。

  随着人员、技术、产能、销售等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中国巨石将以更明确的战略思想,清晰的行动计划,在产品研发、结构调整、海外项目建设、客户服务等方面加强力度,继续保持在全球玻纤行业内的领军地位。

  中国巨石将坚定不移地朝着“产品高端化、产业集群化、布局国际化、市场全球化”的“四化”战略目标方向,通过利用公司整体研发及团队的优势,积极开发适用范围更广,性能更加出色的新产品,以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继续加大产品结构的调整力度,不断提高高性能玻纤产品的比重,优化产能结构;继续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控制自身玻纤生产总量和行业总量,提高产能利用率,避免行业恶性价格竞争;实施差别化战略,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继续进行全球营销网络的建设与完善工作,稳固并扩大市场占有率;继续推进国际化进程,加快巨石埃及二期项目的建设工作及其他国际化产业布局。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政府在新型城镇化、环保、节能等领域的投入与扶持力度将继续加强,这是中国经济未来新的增长点,重点领域的发展将会进一步刺激玻纤复合材料需求的增长。

  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东风,公司还积极探求生产制造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变革,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寻求的未来发展方向。

  

  今年3月18日,中国玻纤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的合并,对企业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提高管理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控股的巨石集团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玻璃纤维专业制造商,目前在产产能超100万吨,占全球玻纤市场份额的比例超过20%。“巨石”品牌在十年前就成为了全国玻纤产品的质量标杆并逐步为世界500强客户认可,已跻身全球玻纤顶尖品牌之列。

  公司为首批六家试点改革央企之一中国建材集团旗下企业。近年来,中国建材集团坚持“央企市营”的改革方针,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被国资委列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企业。在多个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也引领创新了我国充分竞争领域里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交叉持股、互相融合、共同发展的国民共进的企业模式。中国巨石就是中国建材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成功典范,为我国企业的改革、创新、管理和走出去均提供了宝贵和鲜活的经验。

  从1993年民企振石集团联合桐乡市其他股东成立巨石集团,到1999年与中国建材集团联合上市;从2001年企业引进外资成立中外合资企业,到2007年引进战略投资者珍成国际(联想集团旗下的弘毅投资);从2014年上市公司中国玻纤总部落户桐乡,到2015年中国玻纤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巨石的每一步发展都走在了国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前沿,都展现了不同所有制成分的相互融合,每一次融合都让中国巨石变得更加强大。

  “央企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中国巨石的发展充分印证了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的“央企市营”的理念。中国巨石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央企规范的管理、规模优势、技术实力,并充分发挥了民企的灵活性、激励机制、企业家精神。两者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形成了企业强大的竞争力。

  中国巨石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成功探索,已经由北京大学撰写成案例收入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中国巨石的混改之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目前,中国巨石已被列入首批国企改革试点企业名单。

  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毓强表示,更名成功后,中国巨石将进一步落实“产品高端化、产业集群化、布局国际化、市场全球化”的战略目标,全面推进“315”工作要求,不断扩大和提升“巨石”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为公司始终保持与争创规模第一、技术先进、队伍优秀、管理精细、执行有力、业绩优良、高质成长的国际化企业集团而不懈努力。

  中国巨石的成功更名,是中国巨石打造全球知名品牌企业的里程碑事件,也是中国巨石在立足一流玻纤产业基础上,向着高端产业链和价值链迈出的关键一步。这标志着中国巨石在落实国家“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向着大型跨国企业的全面进军。

  中国巨石以市场为导向,狠抓新产品开发,努力夯实差异化竞争优势,开发了一批附加值高、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形成了新的拳头产品体系。E7高模量产品研发,满足风能、石油高压管道、高性能拉挤市场的要求;热塑Compofil?产品体系完善,开发了黑色复合纤维,推广PET复合纤维;热塑性长纤产品系列化;TP短切原丝系列化;电子级超细纤维和薄布、阻燃纤维等高端产品均实现较快增长、性能升级、客户增加和领域拓宽。

  目前,高性能直接纱新品研发顺利,大批量投放市场。中国巨石3款主流的风能产品E6-380、E7-380、E7-386T产品质量优势突出,在织物静态性能和动态疲劳性能方面,都优于目前竞争对手市场化的产品;并与下游的织物厂商形成战略合作,为风力叶片客户提供快速而全面的技术服务。在产品认证方面,中国巨石的风能产品均已经通过了GL、LR等相关认证;产品得到了Vestas、Siemens等全球代表性风电客户的全面认可,并大批量投放市场。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毓强表示,中国巨石将致力于不断提升玻璃纤维性能,并将协助中国以及全球的风电客户,开发并制造出性价比更优的产品,与客户共同推进风能行业的进步,开发绿色可再生能源市场。

  LFT工艺增强PP用直接纱362J,具有优异的使用工艺性能,适合更高线速的LFT工艺;纱线易分散,具有与PP树脂更好的相容性;制品具有更优异的静态、动态力学性能和抗热氧老化性能;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排放,更环保。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产品(CFRT)材料具有比强度、比刚度高;优异的抗冲击性;耐酸碱,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循环使用,适合多种加工制造工艺等优势。中国巨石对轻质、高强、环保、低成本的CFRT材料发展前景极为看好,针对CFRT的应用,成功开发了增强PP/PE树脂的362C产品,它是目前CFRT-PP/PE最理想的产品之一。其作为热塑性复合材料高性能化的代表,进一步拓宽了复合材料在汽车、运输、航空、建筑等领域使用,得到了国内外代表性客户的一致认可。

  热塑性塑料用短切原丝品种不断丰富,销量大幅攀升,实现全球化的生产供应。但是随着客户对材料的要求逐步提高,从更便于生产的角度,尤其是在PP应用不好剪切的问题,中国巨石今年研发了易剪切玻璃纤维产品——960,已批量投放市场,客户十分满意。热塑性塑料用短切原丝成功布局埃及生产并取得认证,稳定供向欧洲、土耳其和中东市场。

  公司积极谋划的产品结构调整收效显著,高端产品比例逐年提高,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21.85%;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267.03%。同时,随着高端玻纤产品比例提高,公司的玻纤及制品毛利率飙升至40.48%,同比上升7.34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预计今年高端产品比例将占公司全年产量的52%以上。

  

  清洁生产关系到中国巨石每一位客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循环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中国巨石始终秉承清洁生产的理念,依靠技术创新,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中国巨石的“风力叶片增强专用纱”、“光缆加强芯用直接纱”和“机械手用喷射纱”等产品都已通过绿色建材产品鉴定。废气完全达标,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废水采用最先进的生物膜处理技术,出水水质达到纯净水标准,全部作为生产纯净用水。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环保池窑拉丝生产线,技术领先的污泥烘干回用设施和技术。

  去年开始,中国巨石桐乡本部的生产线陆续开始进入冷修改造期,企业也迎来了新一轮技改升级的契机。在今年的窑炉改造中,中国巨石首次引入国际先进的数学模拟系统,对窑炉设计方案进行智能化数字模拟,优选设计方案,熔化率比改造前提高40%,单位玻璃能耗下降15%,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保持行业领先,不断引领企业转型升级,为下一步行业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奠定基础。从已经完成的两个技改项目取得的效果来看,中国巨石在不新增土地指标、不增加能源消耗、不增加污染物排放、不多雇佣一个劳动力的情况下,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技术水平的提升、制造成本的降低、产品质量的提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年下半年,公司将启动年产36万吨池窑拉丝生产线冷修技改项目,这又将是是一次技术提升和能耗指标降低的契机。

  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中国巨石通过创新型循环经济方案有效处理“三废”。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在脱硫、脱氟、除尘的基础上,公司引入了自主研发的废气脱硝工艺。目前,巨石成都公司的3条生产线已经全部完成废气脱硝系统的建设,并已通过当地环保局的验收,氮氧化物的排放值远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公司总部的9条生产线也将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废气脱硝系统建设。

  昔日无处堆放的玻纤废丝如今成为公司的生产原料,原本被排弃的窑炉余热如今被有效回收利用自制蒸汽,蒸汽冷凝水回收使用,窑炉废气治理,污泥烘干回用,中水回用实现污水零排放等等,在污染物减量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企业从原来简单的末端治理,到后期所有污染物一并治理并实现循环使用,在环保意识上变被动为主动,都显示出绿色企业和清洁工厂的价值所在,企业也常到了发展循环经济带来的甜头。

  党的十八大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原本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走到尽头,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方向就是智能型增长。当前,《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列入重要内容。

  早在2006年,中国巨石建成全球最大的第一条池窑拉丝生产线之时,在新建成的生产线上运用了全自动物流输送技术,大大减轻了工作的劳动强度,显著提升了劳动效率。

  在尝到了自动化带来的甜头之后,中国巨石继续将“机器换人”工作推行深入,在2008年开始着手建设“两化融合”工程,探索智能生产。目前已经建立了以公司“四化战略”为指导,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确立公司以管控一体化为核心、生产制造智能化、IT服务智慧化为基础的“一核两基”信息化建设体系,不断实施自主创新,推进生产装备提升和技术改造,推动全面管控和清洁生产,在智能工厂的探索之路上越走越远。

  近年来,中国巨石被国家工信部评为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浙江省两化融合试点培育企业,浙江省两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专项计划示范企业。

  由于玻纤产品和生产线的特殊性,许多引进的并不能适应行业需要,加之中国巨石一直引领着整个行业的发展,缺乏直接可以借鉴的标杆,因此公司便专门成立项目攻关小组,用于改造和自制机器人。

  一个储存能力85176个货位的仓储区,日常的操作员工只要4个,16台双伸位堆垛机、400余台地面输送设备和4套触摸式地面人机操作站,通过总控调度系统统一调度分配,实现了货物的自动化存取,简便化操作、智能化管理。这正是中国巨石自动化仓储中心的立体仓储区,通过全面实施“机器换人”,目前已经实现仓库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解决了储存品种受限的难题。该仓储中心降低了成品收发货的人为差错率和破损率,节省劳动定员150人,人均提升效率40倍,节省产品损失费用200万元/年,降低仓储管理成本2800万元/年。该仓储中心的建成和使用,改变了原本传统的仓储管理方式,优化了库存结构、提高了仓储管理质量,开启了玻纤仓储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新时代。

  同样,在三分厂的生产车间里,一个个重达15-20公斤的成品纱团从生产流水线上完成自动贴标后,由竖着4组“手指”的机器人从传送带上搬下,等待下一步集装和仓储。

  这个机器人就是中国巨石自主改造的,从最初的1组手指到现在的4组,经过反复的改良试验,目前已经比较成熟。中国巨石每年在装备提升上的研发投入达到3000万-5000万。因此,自制的机器人在工厂车间里并不少见,都是中国巨石员工经过反复摸索和试验改造出来的。如今,中国巨石上下已经形成了一套“由工人提出设想——技术人员转化成可行技术方案——制作成品进行小范围试验——展示成果全面推广”的创新模式。

  有了先进的创新模式和鼓励机制,中国巨石在生产线的改造提升成果显著。除了自动化的生产线外,车间里需要人工完成的工作已经基本都换成了机器,并且在不断完善。

  除了做好生产线上的“机器换人”外,中国巨石还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对生产制造的整个过程进行管控,控制能耗的变化、设备的运行状态、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实现了清洁生产、环保生产和绿色生产的要求,加快了设备的改造升级,推进了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构建了一个绿色制造体系。中国巨石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创新的方法,尝到了循环经济的甜头,被评为国家首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试点企业”、浙江省绿色企业。

  生产的智能化带动了管理模式的变革。如今,中国巨石大到总部统一控制的ERP系统,小到每道工序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都实现了信息化系统的实时自动管理,提高了一线工作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当玻纤的自动化生产线已经具备数据采集的条件,管理软件也较完整的时候,智慧工厂的改造有了技术保障和硬件设备支撑。目前,智慧工厂建设项目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伴着“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东风,中国巨石的智慧工厂项目已扬帆起航。

  机器换人、智能生产、智慧工厂,中国巨石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做到了“两化融合”,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带来了一场改革的新风。它不仅仅是生产和制造方式的变革,也是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更是对人的解放。不仅促进了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社会责任感的增强,也促进了企业发展与盈利增长方式的转变。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企业除了抓好国内市场,创新、转型、升级之外,更要迈向更大的国际市场,充分将全球市场这个大平台上的矿产、能源、资金、技术、人力、市场等各种资源,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新鲜血液,为企业的转型升级赢得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这一战略给企业开辟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开辟了一个潜力无限的市场。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国巨石就树立了“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的全球化发展指导思想,并着手进行海外营销网络布局,经过20年的发展,公司已先后在五大洲的1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海外布点,建成了较完备的全球营销网络,为接下来的建设海外生产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2年,中国巨石屯兵埃及,一期工程总投资2.23亿美元,在埃及苏伊士经济合作区建设年产8万吨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项目,主要生产直接无捻粗纱、合股无捻粗纱、短切原丝、短切原丝毡。产品主要服务于欧盟市场,以及周边的土耳其、中东和北非市场。历经22个月紧张建设,2014年5月18日,埃及公司年产8万吨池窑拉丝生产线全线投产,这是迄今中国在埃及投资金额最大、技术装备最先进、建设速度最快的工业项目,也是我国在海外建设的首条大型玻纤生产线,填补了北非地区玻璃纤维生产的空白,进一步提升了“巨石”品牌的国际化水平。

  目前,巨石埃及公司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均超过100%,毛利率超过30%,经济效益显著。巨石埃及公司是在埃投资影响力最大的中资企业,受到了埃及政府的高度认可,建厂以来埃及历任政府总理都曾亲自前往视察。

  今年恰逢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给像中国巨石这样的中国企业开拓经营海外市场提供了更大动力和机会。中国巨石积极响应这一战略构想,将加快推进埃及年产20万吨玻纤生产基地建设步伐和巨石成都生产基地的扩产升级,既剑指欧洲兼顾中东,又通过新疆辐射中亚,不断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埃及年产20万吨玻纤生产线项目原本计划用5-7年时间全部建成投产,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中国巨石将加快推进国际化的步伐,20万吨玻纤生产基地建成的时间表将大大提前。巨石埃及二期年产8万吨池窑拉丝生产线将在明年上半年建成投产,同时包括短切毡、方格布和其他配套产品的生产。埃及三期年产4万吨生产线也已经进入规划阶段。整个巨石埃及年产20万吨玻纤生产基地将有望在未来3年内建成投产。

  “以往,中国巨石走的是‘以国内资源供应国外市场’的老路子。经过多年发展后,这一方式碰到了瓶颈,眼下只有走出去,中国巨石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掌握了世界最先进的玻璃纤维生产技术,有能力在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市场的同时,将国外的人才、土地、能源等资源也为‘我’所用,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寻找新的出路。”在不同场合,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毓强反复强调这一点。

  未来,中国巨石还将继续探索在北美、拉美等国家和地区投资建厂的可能性,通过玻纤营销全球化布局,直销统一物流商业模式,从“以内供外”转向“以外供外”的盈利模式,实现“两头在外”和玻纤生产战略性布局,探索一条“工厂在海外,收益在家乡,资源用境外,回报在国内”的跨国企业发展之路。

  从刚开始采用在全球建立海外经销商的形式使中国巨石的产品走向国际,到目前直接将工厂建设在海外;从“以内供外”转向“以外供外”的盈利模式,中国巨石深刻践行了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将“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的要求,成为中国企业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积极探索者。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证券日报·中国资本证券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