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制造业破冰前行 打通创新价值链

中国行业研究网 2014-02-19

数控经济

1130 字丨阅读本文需 2 分钟

  轻触按钮,床板的上半部慢慢抬起,折叠成一个舒适的轮椅。几乎不用移动身体,老人就可以从床上直接出门。这样的一幕已经出现在北京四季青敬老院,让老人们受益的是正在该院示范的床椅一体化。“没成想,在实验室待了一年多的样品竟能够走出‘深闺’!”忆起这段亲身经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田苗教授领导的床椅一体化服务攻关小组负责人陈殿生教授与胡磊高工,至今难抑心中的激动。

  成就类似于这样的科技成果“产业梦”,得益于北京市启动的以需求为导向、以技术为推动、产业链互补、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精机工程”的实施。

  政产学研用模式,打通了自主创新的关键环节,使北京2012年高端数控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500亿元,在推动北京高端数控装备产业跨越发展过程中,成为一把破冰利剑。

  瞄准高端制造业

  大而不强,曾是北京制造业的真实写照。以数控装备行业为例。一方面,“十一五”期间,年均销售增速在20%以上,在全国名列前茅;年均利润率1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居全国首位;产值数控化率为72.7%,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3.2%。另一方面,这里仍未摆脱数控装备行业的通病。

  “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我国无论在外形、性能还是技术指标上都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高端,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北京市科委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高谦告诉记者,近年来,国产低端已经出口到东南亚等地,而高端市场则由西门子等跨国巨头垄断。“尤其是作为‘大脑’的数控系统,它在整个机器的价值中占到五分之一,已经明显成为国内‘卡脖子’问题。”

  如何寻求产业转型,北京苦苦思索。显而易见的是,高端数控装备、3D打印、智能 行业正成为当前全球制造业布局的战略重点:发达国家大力倡导“再工业化、再制造化”战略,提出是实现未来制造业的关键技术;以英国《经济学人》为代表的理论界预测,3D打印将与其他数字化生产模式一起,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实现。

  在此背景下,2011年11月北京市科委启动北京高端数控装备产业技术跨越发展工程,即“精机工程”,作为发展高端制造业的突破口。目标确立了,怎么走?北京市科委认为北京的最大优势是科技资源密集。以中关村[10.08%资金研报]为例,一组数据常被引用:在不到2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聚集着上百家国内一流高校和20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同时还有近2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与之毗邻。

  不过尽管“天时地利人和”可谓样样具备,但当前我国科技、经济往往存在“两张皮”现象,院企、校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自由联姻”的效率低,成功率也低。鉴于此,“精机工程”谋求更高层次的合作:以需求为导向,以技术为推动,带动核心技术突破,打破国外封锁。“这个过程中,政府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以政策引导实现协同创新。”高谦说。

  打通创新价值链

  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科研单位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撰写了一篇又一篇论文,但这些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科研成果往往躺在“象牙塔”中“睡大觉”。因此,如何有效地打通创新价值链,以企业为主体,将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并联合用户参与实践检验,真正推动产业化,至今也是一个关键的难题。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中国行业研究网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