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一哥四年败光130亿,重庆首富是如何跌落神坛的?

汽车新视角 2021-10-21

尹明善新能源汽车力帆摩托

4775 字丨阅读本文需 11 分钟

2021年1月14日,重庆破产法庭发布2020年破产审判“十大典型案例”,本地最大民企“力帆系”的破产重组排在第一位。

昔日重庆首富的传奇,彻底成为了历史

据媒体报道,法院受理了力帆破产重整之后,目前旗下资产已经正式破产拍卖。

近日,某拍卖平台上一次性展出了力帆子公司的44台奔驰进口车。在遭遇了第一次流拍之后。11月4日,二次拍卖的信息已经在平台重新展出,起拍价格为1144.8万元。

拍卖的背后是无奈的心酸,也是市场对于管理者冒进的惩罚。力帆的实控人尹明善从重庆首富落到今天的下场,也证明了选一个合适的掌舵者到底有多重要。

实际上,目前很多“创一代”都面临这样抉择,究竟是将企业交给子女还是找一个职业经理人,这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现在,已经有一部分企业家将企业交给了子女,并且还管理得不错,如新希望的刘永好将企业传给了女儿刘畅,碧桂园的杨国强将企业传给了女儿杨惠妍。也有一部分交棒并不那么顺利,甚至都有企业破产的状况出现,包括前山西首富李兆会,还有力帆尹明善之子。还有一部分正在观察,包括万达的王健林,娃哈哈的宗庆后。

时代潮流滚滚向前,现在的经商环境早已发生了改变,很多“创一代”起家时基本上都是从第二产业起家,很多受到新式教育的富豪子女有很多已经不愿意在传统企业里赚微薄的毛利,他们更偏向于金融行业,这就造成了两代人之间的割裂,力帆就是很好的例子。

从1995年起,力帆就靠着卖发动机年赚1个亿。2003年,尹明善就以5.2亿元的净资产被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列为中国的50名富豪之一。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力帆一跃成为了中国摩托车行业的领军者,还成了中国摩托车的出口冠军。

2010年,尹明善带领力帆在A股上市,成为当时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民营车企。当时,尹明善已经73岁,在如此高龄IPO,他称这是给他最好的礼物。

上市后的几年,重庆首富的光环一直环绕着尹明善。2016年,尹明善更是以130亿的身价位列全国第213位、重庆第1位。

作为重庆的重要企业之一,从2003年开始,尹明善就收购了重庆专用汽车制造厂80%的股份,并改名为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

十几年造车,力帆汽车累计推出了28款车型,但目前只有1款在售,27款停产或者停售,可以说力帆的燃油车布局几乎全军覆没。

尹明善并不甘心,2015年,力帆再次宣布,大举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不仅要造车,还涉足共享汽车、无人驾驶等概念。

不仅如此,他的儿子也是一个标准的“二代”,早在2009年,他就曾被曝光开着一辆价值3000万元的布加迪威龙出行,被称为是"国内第一台布加迪威龙拥有者"。

本地甲A联赛足球俱乐部至今以“重庆力帆”为帅旗。力帆创始人尹明善的个人经历也颇为传奇,他47岁“下海”,54岁转行卖摩托车,65岁踏足汽车行业,用了近30年的时间,他一手建立起百亿力帆帝国,成为重庆首富。

一同成为历史的还有“力帆”这个品牌的乘用车。今年初,重庆两江基金、吉利作为战略投资者,共同出资接盘了力帆。一周后,九名新董事会成员亮相,吉利背景的徐志豪任董事长,尹明善及其旧部几乎全部出局。公司工厂将开始生产吉利品牌的新能源车。

然而,由于重组前力帆与控股股东尹明善家族捆绑太深,“吉利系”入驻,财务问题至今仍在厘清。2021年8月中旬,重组后的力帆科技发布公告,决定对“时任董事会秘书郭剑锋予以监管警示”,原因是查明公司在2018年至2020年,在未履行决策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的情况下,为原控股股东的七笔借款提供关联担保,担保金额共 5.5亿元,占公司2018年净资产的 7.38%。

力帆曾是“中国摩托车之王”,创下年产销两百多万台的纪录,销售和生产网络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力帆还是重庆最大民营出口企业,以力帆为依托,重庆摩托车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榜首。2003年力帆进入乘用车市场,成为国内首家A股上市民营乘用车企。

这一切已随流水落花去。如今,胡润富豪榜上重庆排名前五的富豪,不是医药就是地产。作为同样热门的概念,在77岁这年,尹明善转投新能源汽车,但此后的一切,似乎都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直至今日,彻底告终。

尹明善是“大器晚成”的商人

1985年辞去在重庆出版社的职务下海经商时,他已经47岁。但创业之路却异常顺利,他成立的重庆长江书刊公司,后来成为了重庆最大、最早的书商。但图书销售终归是“不能做大的行业”,尹明善看到了摩托车的商机。

1990年代初,国内摩托车市场方兴未艾。山城重庆,路多坡道,在公共交通尚不发达的年代,摩托车出行是最为便捷的方式之一。彼时,以嘉陵、建设为代表,重庆拥有国内最为活跃的摩托车市场。

带着卖书赚来的第一桶金,1992年,尹明善一头扎进造摩托车的队伍里。成立重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一间40平米左右的车间、9名员工,他们研发出了全国第一个100毫升4冲程发动机,以及中国第一个100毫升电启动发动机。

捎带说一句,“轰达”这个名字,其实是HONDA的音译。没错,就是日本的本田。力帆创业初期就摸索出了一个策略:照搬发达国家的技术和设计,对中国市场进行降维打击。

于是,力帆的摩托车业务迅速崛起。公开数据显示,从1992年创立到2001年,力帆的摩托车发动机累计售出184万台,收入超过38亿元。

摩托车,带给了尹明善极大的商业自信。他曾如此评价自己:“聪明的猫会时时保持蹲伏的姿态,等待一阵风再度吹开这扇门时,一跃而出。我就是这样一只待机而动的猫。没有变成活化石,是因为我一直在向环境、向命运、向自己挑战。”

2003年,通过收购的方式,力帆获得商用车生产资质,并在两年后拿下轿车准生证。但遗憾的是,此后十年间,力帆却没能复制出摩托车时期的辉煌,甚至没有一款能拿得出手的产品。

这背后,力帆多年来一直采取的是跟随战略,模仿丰田、MINI等明星产品做逆向开发——说白了就是把人家的车买来,拆开,研究,复制。但汽车的复杂程度绝非摩托车可比,这直接影响了力帆的产品力。上世纪90年代初,力帆一款模仿丰田畅销车型的产品,被知名车评人嘲笑为“开过的车里,唯一方向盘对不准驾驶座的车”。

曾经,逆向开发是自主品牌车企的通行做法,吉利、比亚迪、长城等自主企业初期都是这么做的。但它们都很快开始构建自己的核心技术,摆脱逆向开发的阶段。力帆却一直没有摆脱,而是在乘用车和摩托车传统业务之间摇摆,错失了时代。

“我们有了新的接班人”

在一些内部员工眼中,力帆的转型太激进,依靠摩托车和燃油乘用车,力帆本可以岁月静好。

在当年的摩托车市场中,力帆凭借着两个“第一”技术,在一众摩托车厂商中突出重围;即便到了官司缠身的2020年,力帆摩托销量仍在88万辆以上,排名国内第四。

然而,今天,电动化转型成为海内外车企共识,全线产品新能源化已不再耸人听闻。应该说,六年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尚属于推广普及阶段,市场成熟度远不如今的时候,就能决心转型新能源,尹明善的眼光和战略都非常高明。

尹明善看到了,力帆两大主营业务中,摩托车市场因“限摩令”多年下滑;乘用车业务上,力帆最高年销10万辆,依靠的是低价竞争,核心技术并无积淀,产品“多是仿造”,竞争力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国内力帆不温不火,60%销量来自亚非拉等海外市场,他担心公司在接下来的竞争中被淘汰。

此外,2015年力帆的新能源产品更多是依赖先发优势,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是主销车型已然转向30万元区间的产品,不只是力帆,北汽、江淮也已然败下阵来。但相比于后者,力帆无论综合实力还是背景都难以与之匹敌。

“我一直觉得老板(尹明善)的理念是很前卫的,但是他太年迈了。”此前,一位前力帆董事会成员向AI财经社表示。

然而,此时的尹明善已力不从心,只能交棒。

交给谁呢?

尹明善的儿子尹喜地是重庆著名人士,因为他也喜欢车。然而,他喜欢的是豪车,而不是造车。中国第一辆宝马M3就是他的,他还是特斯拉在中国最早的八位车主之一。

由于自己的儿女志不在此,2015年,尹明善从家族以外找到尚游、陈卫作为“接班人”。接班人名单中,尚游为力帆元老,尹明善希望他们稳住力帆传统业务。陈卫由力帆以优厚待遇从外部引入,尹明善说陈卫与自己“神交已久”,将由他来完成新能源的拓荒。

其职位由另一位力帆元老牟刚接替。

此外,对于陈卫来说,留给他的空间也并不如外界看到的那么大。事实上,尹明善并未放弃自己的“家族”,对家族成员的安排,几乎贯穿整个新能源布局。

在业务模式上,力帆将触角伸向出行领域,宣布推出共享汽车品牌“盼达用车”。AI财经社了解到,来自盼达的采购一度占据力帆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六成。

然而,盼达的最终受益人还是尹明善家族。天眼查信息显示,重庆汇洋控股有限公司占据盼达74%的股权,而汇洋控股的四个股东分别为尹明善、尹喜地,尹明善的第二任妻子陈巧凤、尹明善的孙女尹索微。尹明善曾希望盼达利润转正,并登陆资本市场,这被认为是他为自己家族留的一个“后路”。

新能源战略受挫后,2019年8月,曾经的“灵魂人物”陈卫,“因个人原因”辞职,没能完成尹明善的愿望。离职后,陈卫已不愿在公开场合中谈论力帆。

2020年4月,经尹明善引荐,其“95后”孙女尹安妮直接走向台前,出任力帆第四届监事会股东监事。然而,这个20出头的女孩子并没有能力拯救力帆。随着力帆陷入困境,尹明善家族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利益矛盾开始显现。

也是在2020年4月,尹明善控制的盼达用车向尹明善搞上市的力帆股份索赔损失共计约8亿元,由头是“因采购的力帆新能源汽车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致命一击:骗补。何以至此?

那时,力帆几乎是最坚定向新能源转型的汽车制造商,比蔚来、理想、小鹏的创立要早出近3年,也是除上汽外,唯一与阿里签约的上市车企。

“我们多数民企倒闭,是因为他们扩张过快过猛。”在2013年力帆营销年会上,尹明善如此归纳民营企业的发展。但出乎他意料的是,多年后在新能源汽车上的激进布局,也要了力帆的“命”。

2015年,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限行限购取消等多项利好政策的助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激增,销量跃居全球第一。但与补贴规模所对应的,是市场上仅有北汽新能源、江淮、比亚迪等少量对手,新能源被认为是一个全新的赛道,为落后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企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力帆的转型方向很快找到了。为推动新能源战略落地,力帆在2015年5月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约52亿元。其中,计划4.6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平台的开发,10.6亿元建立能源站,15.5亿元用于锂电池的开发和生产线建设,11.3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配套的电机、电控和变速器项目。

“力帆之夜”后一周,公司股价突破27元/股。同年,依靠先后推出的620EV、330EV两款纯电动车,力帆新能源车销量1.49万辆,同比劲增1782.8%,在当年的车企中排位居前。2016年,力帆创纪录地投入9.7亿元用于研发。

没有人能否认当年力帆做新能源的决心,然而,就在“力帆之夜”的7个多月后,2016年2月,财政部检查组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追查“骗补”。

根据《财政部关于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处理决定》,力帆乘用车申报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共计2395辆不符合申报条件,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14亿元。

财政部决定,对这些车辆不予补助,并取消了2016年力帆申请专项补助资金预拨资格。随后,曾是力帆新能源主力车型的老款330EV和650EV被勒令停产。

那一年,力帆是唯一“骗补”受罚的乘用车企。彼时,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要玩家还是北汽新能源、江淮、比亚迪。在企业端,财政补贴占据企业收入的相当比例;在消费端,如果没有补贴,将卖不出一辆车。

后来有力帆高层告诉AI财经社,“骗补”并不是力帆的主观意愿。2015年新能源车销量大幅攀升,带来上游动力电池产能严重不足,与其他厂商的产品不同,力帆的换电新能源车在没有配套电池的情况下也能先生产出来,车生产出来了,电池断供,而部分已生产出来却没有配套电池的产品,也一并进入了申请补贴的流程。

但无论如何,力帆在明知动力电池产能短缺的情况下扩大生产,与其激进的新能源战略不无关系。力帆在渠道能力上并不占优,需要尽快提升产能,抢占市场。

处罚的结果是,力帆一路下滑。力帆曾回应称,取消补助将对公司的营业收入及税前利润造成减少。骗补事件,给了力帆致命一击。事实上,自此之后,力帆股份的资金链迅速告急。此后的研发投入、资源投入也就无从谈起。

AI财经社了解到,在补贴暂停的过程中,力帆开始了整改,新能源车销售完全停滞。2016全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速达53%,销量迈上50.7万辆关口,而力帆新能源车销量却下跌62.7%,当年公司净利润下跌近三成。

除了业绩上的影响外,“骗补”还直接影响了力帆52亿元定增方案的进程,募资金额一路缩减至2018年的24.8亿元。到了2019年,拖延已四年的非公开发行,最终以撤回材料告终。

直到今天,力帆的部分厂房已经被夷为平地。而尹明善、陈巧凤、尹喜地、尹索微也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

力帆的故事大概到这里就要落幕了,如今大败局已定,破产重组已经成了既定的事实,尽管新能源风口已经来了,但是这跟力帆一点关系也没有了。

文章来源: AI财经社,侃见财经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汽车新视角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