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产品遭全球“抢货”,与国外厂商想比,国内企业如何避免“沉没”?

汽车新视角 2021-10-22

汽车汽车零部件汽车产业

2924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我们国家的制造能力是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目共睹的,可以说是整个世界的工厂。仅仅2021年在刚过去的8个月内,我国所生产的产品的出口额就达到了13.56万亿元,不仅是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先例,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罕见的高水平,也足以见得我国制造的先进水平和受欢迎程度。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今年的汽车行业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仅仅1个月在内,知名汽车企业丰田家就有14家的工厂迫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停产了十余天的时间,这也是少有的现象。

如果按照这个形式继续下去,全世界的汽车产量将会较之过去减少700多万,如果真的减少这么多汽车的产量,那就会造成13580亿元的损失。但是,即便如此,全世界范围内的萧条形势下,我国汽车零件价格仍然实现了翻倍,被全球“疯抢”,厂家订单都能排到3个月后。因此我国的经济形势虽说还是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影响,但是仍旧可见十分旺盛的生命力的。这当然也与我国大力发展制造业有关,也能看出汽车零部件在其所在的汽车产业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一、全球汽车零部件产地集中

一般来说,国际比较大的汽车市场都会在世界各地有属于自己的配件企业,尤其是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之后,这些零部件的产地更加的集中了。目前这些企业一般集中在北美、日本等地,这些地区凭借着自身的经济实力和长期积累的制造业经验获得了大量汽车企业的认可,不仅规模够大,而且也有着充足的资本积累,并且在技术上能够引领世界汽车零件的发展。不过这些地区的产品价格也有一定程度的上涨。

例如轮胎,多家轮胎企业就曾数次上调自家轮胎的产品价格,并且涨幅不等,从2%~6%都有。轮胎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于其原料橡胶大幅减产以及海运船只的紧张、运费飙升等原因,并且除了轮胎,汽车的其余原材料也在逐渐的上涨。这是世界范围内各大工厂都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难题。在此情况下,我国制造业又面临着怎样的情况?是否有能力抗衡?

二、全球汽车零部件厂商百强榜,中国有几家?

根据《美国汽车新闻》公布的2021年度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前十名均为为欧美日韩厂商,而欧美日韩恰恰是汽车工业强国。

按数量算,日本上榜企业最多,有23家;美国21家企业上榜,排名第二;德国18家企业上榜,位居第三;韩国8家企业上榜,排在第四。中国有8家企业上榜,位居第五

需要注意的是,位列第48名的美国均胜汽车安全系统和第92位的德国普瑞都是我国均胜旗下公司;名列第62位的美国耐世特汽车和第100位的美国瀚德汽车则由中航工业等公司控股。

这么算下来,中国上榜企业还可以再增加4家,总数为12家,上榜数量位居全球第四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汽车工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这背后离不开延锋、均胜、五菱工业等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的支撑。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大国,这点毋庸置疑。但从榜单来分析,我国距离成为汽车工业强国还有一段距离。

国内排名最高的延锋才堪堪位居第17位,没能跻身全球前十。让我们来看看,前十都是哪些企业。

首先是德国的3家企业,博世、采埃孚和大陆,分别位居第一、第三和第六位;其次是日本的2家企业,电装和爱信精机,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五名;然后是法国的佛吉亚和法雷奥2家企业,分别位居第八和第十名。

最后,加拿大麦格纳国际、韩国现代摩比斯、美国李尔跻身前十,分别位居第四、第七和第九名。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德国、日本和美国之间排名最高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的对比。

延锋2020年度汽车配套业务营收为121.83亿美元,也是我国唯一营收超过百亿美元的厂商。延锋是一家非常低调且富有历史底蕴的企业,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36年。

历经数十年发展,目前延锋在中国市场上每年生产超3000万个汽车座椅、1500万个安全气囊、1000万根保险杠及400万个音响;在全球市场,每年提供超5000万个门内板、1000万个仪表板和800万个副仪表板。公司主要产品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市场份额稳定。

德国博世去年汽车配套业务营业收入达到465.15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博世作为德国知名制造业巨头,在我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2020年,博世在中国销销售额高达1173亿人民币。

日本电装2020年汽车配套业务营业收入为411.27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最初,电装只是丰田旗下的一个电器配件部门,直到上世纪40年代末才正式独立运营。背靠丰田,在此后的数十年间电装取得高速发展,一举成长为全球汽车系统零部件的顶级供应商。

美国李尔去年汽车配套业务营业收入为170.46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九。在我国,李尔的知名度并不高,其于1917年在美国底特律成立,有着上百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公司业务遍布全球数十个国家,主营设计、制造和集成汽车座椅系统、仪表盘、车门面板、音响系统、电子与电力分配系统等产品。

三、我国的六大产业集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汽车零件制造业就已经开始兴起,只是当时的初步发展阶段,我国制造汽车零部件的水平并不高,并且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性比较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了这一产业的迅猛成长。一方面是我国对汽车零件制造技术的重视,引进了相关的技术,培养了大量这方面的人才;我也这一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另一方面是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因此汽车有了更大的消费市场。

对于汽车的需求多了,我国的汽车零件行业才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随着新规的推行,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有了更好的成长环境,再加上这么多年的积累经验和发展,这一行业的生产工艺自然也是不断地改进,生产成本得到了大大的降低,并且质量也严控把关,因此我国汽车零部件目前已经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蓬勃的生命力了。一般来说,汽车零件都是围绕着整车的厂商而建厂的。因此我国也有大规模的产相关产业集群。

例如吉林长春,京津冀,还有安徽芜湖等地,除此之外还有更加明显的六个产业集群。可见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是促使了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成熟,能够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且保持着较高的竞争优势。因此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在原材料上涨的同时,我国所生产的汽车零件还被全球疯抢。这也是从另一种程度上证明了中国制造强大的实力。

四、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抓住机遇?

在国内车企正拼命扩充产能和兼并重组汽车企业的时候,远见卓识的企业已经开始对汽车产业链的上游——零部件进行重组收购,强大的汽车上游产业链供应商是强大汽车销量的保障,失去了上游产业链的话语权,车企成本和质量如何掌控?为何只见汽车巨头不断横向收购车企,而不见纵向收购零部件企业,组建自己集团的零部件企业阵营?

不等车企收购重组的尘埃落定,就将迎来汽车产业链上游企业的兼并重组,大有得上游者得天下的态势,而众多的国内零部件企业要想生存只有四条路可走,一是依靠自己资金和技术实力迅速做大做强,免于被零部件企业集团挤垮和被整车企业所淘汰;二是与目前配套供应的整车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和战略联盟,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市场,整车企业兼并重组必然意味着后续零部件企业的整合,一家汽车企业兼并另一家汽车企业,同时兼并者整车配套体系势必同时进入与被兼并企业配套体系进行竞争,开始再次的整合和优胜劣汰;三是找国内或者国际知名的零部件集团进行兼并重组,大树底下好乘凉;四是拓展市场向零售终端转变,目前例如庞大汽贸等诸多的汽车连锁超市、汽车零售集团公司的出现,尚没有成型的、具有优势地位的汽车零配件终端销售集团形成,未来几年汽车后市场潜力越来越大,现在销售总量过百万辆的汽车产品越来越多,而用户过了三包期后很少再去厂家进行维修,而更愿意自己到配件城买个零部件找个快修店换上,整合零部件终端销售市场是一个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话题。

因此建议国内数万个零部件企业应尽早做打算和规划,避免在未来几年的汽车市场整合中沉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汽车新视角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