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能在市场中站稳脚吗?

梵虎财经 2021-11-16

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汽车产业

939 字丨阅读本文需 3 分钟

这一年中,行业车险保费收入同比明显下滑。在国内保险公司财险业务中占比超七成的车险,却面临亏损局面,几乎成为不争的事实。

在消费端,对于车型一致的车主来说,每年行驶5000km和50000km在保费上几乎没有任何区别。80%驾驶习惯良好的车主的保费被用来赔付20%左右经常出事的车主,这本身已经有违“同质风险分担”的理念。

浩荡百年,传统财险公司长期依赖“大数定律”,凭借历史数据积累和车辆参数本身决定存量车主的车险价格范围与梯度。

今年10月份,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正式将“实时驾驶行为”(real-time driving behavior)纳入安全评分系统的特斯拉车险产品中,并于德克萨斯州正式上线。马斯克对特斯拉首款车险产品寄予厚望,并大胆预测:“车险将成为今后特斯拉的主要产品,保险业务价值将占整车业务价值的30%至40%。”

据马斯克透露,这次推出的车险和以往的不同,它将是一种真正的UBI车险。

随着近年来,全球车企争先恐后地进入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相关投资的速度和规模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外界都有些眼花缭乱。而今,这股热潮很可能已经达到顶峰。来自中国官方的表态称,现在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太大,处于小而散的状况,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

可持续性对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事情。在国内,重点是利用交通革命来成功打造本国的世界级电动汽车超级品牌。他们能成功吗?这是肯定的,只要看一下过去10年间,中国汽车品牌可不仅仅是在新能源车领域取得进步,虽然也曾遇到不少波折起伏,但相比国外厂商还是表现好得多。

现代和起亚在过去5年里销量严重下滑(-60%),而雪铁龙和标致的业绩则从2014年的最高点“断崖式下跌”(-93%),上述情况都凸显了中国车市的风云变幻有多快。目前在中低端市场,中国消费者就更青睐国产汽车。

正是这些来自国内市场的销售业绩支撑,将助长中国车企的国际雄心。谁将茁壮成长?中国的汽车行业太大、太复杂,以至于投资者无法自信地在该行业下注,但相信其已经认识到,上汽、长城、蔚来、吉利已经在欧洲打下了基础。同时还有小米和知豆(上汽与阿里的合资企业)等科技公司雄心勃勃的数十亿美元投资。此外,竞争者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

  

一个需要警醒的事实是——在这个市场中,仍然充斥着生产过剩、利润微薄等现象,当本田这样的老牌汽车巨头还在挣扎时,前者真的能站稳脚跟吗?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官方希望整合大品牌是非常合理的举措。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车企是否具备竞争优势或价格优势,而中国在这些方面长期以来一直领先于世界。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梵虎财经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