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轨卫星通信大战已经打响!6万亿的市场谁先到谁先得

微观人 2021-11-16

卫星通信通信卫星

3212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中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再进一步。银河航天6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的研制工作已接近尾声,将于近期出厂,这是中国商业航天公司首次批量研制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验证了中国面向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的小规模批产以及全流程研制能力。据悉,首批6颗卫星将于2022年第一季度发射。

银河航天是我国领先的卫星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卫星制造商,目前完成了星地融合5G试验等一系列应用场景测试,并初步构建卫星低成本批量生产能力。就在上个月的2021中国无线电大会上,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王珂宣布,与银河航天初步完成5G卫星接入组网通信测试,首次完成了低轨卫星5G接入组网和端到端信息可靠传输。

科技巨头抢占卫星互联网制高点

作为卫星互联网的“始作俑者”,马斯克在“星链”计划上有大动作。据报道,近期特斯拉已开始在超级充电站部署“星链”天线,以便在充电时向车主提供卫星互联网服务、提供更好的超级充电站体验。

马斯克之前承诺,将会在超级充电站提供无线局域网热点。作为SpaceX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也曾暗示,将会利用SpaceX旗下的星链卫星宽带服务,在超级充电站提供网络接入。目前,一些特斯拉电动车车主已经在一些超级充电站看到了星链卫星天线。

SpaceX公司继续加快“星链”组建。在11月13日,SpaceX又发射了一批星链卫星升空,至此,星链卫星总共发射在轨数量达1844颗

不仅仅是特斯拉与SpaceX公司,本月初飞机制造巨头波音公司获得卫星互联网项目批准,将正式建设自己的太空互联网项目。据报道,波音计划将发射147颗卫星,所有147颗卫星都将在V频段运行,可以实现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

亚马逊也在本月初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提交申请文件,希望FCC批准再发射4538颗卫星,用于扩大其Kuiper卫星网络。早在2019年4月,亚马逊宣布将组建Kuiper卫星网络。该网络将由3236颗卫星组成,旨在为全球用户提供宽带互联网服务。

抢先为6G通信占位

当然,各大公司之所以争先恐后的布局低轨卫星互联网产业,还有另一层原因,那就是为即将到来的6G时代打基础!说到这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不以为意,毕竟现如今的世界各国连5G都没玩明白呢,就想要超前布局6G,似乎非常不切实际。

但事实上,现如今像美国、中国、欧洲、日本等科技强国,早已经开展对6G技术的研究。虽然现如今对于6G通信的具体形式还没有定论,但是现如今在国际上有一个公认的观点,那就是6G通信,大概率是以“天地互连”的形式存在。

而所谓的天地互联,简单来说就是将卫星通信网络与地面基站网络全面融合,打造出一个无死角、全覆盖、高传输的全球性信息网络。

虽然这个网络还是以地面基站网络为基础,但是卫星通信网络同样必不可少。甚至不夸张的说,在6G时代,卫星通信网络才是补足全球互联网最后死角,实现高功率信息传输的核心部件。而根据研究,目前最适合6G卫星网络的太空轨道,就是近地轨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低轨道。

但问题在于,地球上的近地轨道数量是有限的。而且,国际上对于近地轨道资源采取的是“先登先占,先占永得”的野蛮规则。也就是说,谁先登上了近地轨道,这块领域就是属于谁的,别人无法抢占。而根据统计,地球近地轨道一共只能容纳大约6万颗卫星。

这样来看仅星链计划一个项目,就要发射四万余颗卫星,占据近地轨道数量的70%。除此之外,还有亚马逊、波音、OneWeb等公司的星座计划。一旦他们真的完成部署,那么整个近地轨道资源就全部被英国、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瓜分了。这对于未来的6G时代而言,绝对是梦幻开局、资源碾压的优势!现如今这些重金投资的星座项目,到时候必定会获得千万倍的回报!

中国星链蓄势待发

当然,面对这种局势,中国也没有放任他们肆意占领近地轨道。事实上,早在SpaceX的星链项目公布初期,中国就已经抛出了自己的低轨卫星通信项目“鸿雁星座计划”和“虹云工程”!

其中鸿雁星座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主导建设。系统一期计划发射60多颗骨干卫星,优先提供全球通信业务和部分地区的宽带互联网。二期拓展为300多颗补网卫星,将宽带业务拓展至全球,并在航天、航空、航海等领域提供综合性服务!

至于虹云工程,则是中国航天科工五大商业工程之一。以互联网接入为基础功能,同时具备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全球覆盖等特性。实现高速率、低延时的为全球用户提供互联网通信业务。

总体定位于SpaceX的星链项目基本一致。但不同的是,虹云工程的卫星较少,初期计划只发射156颗。不过虹云工程的单颗卫星重量却达到了500公斤,其性能也更为强悍。相比于星链项目而言,不仅可以占据更少的近地轨道,还能实现更为完善的通信效果!

而且更重要的是,两大计划各有侧重,“鸿雁星座”着重语音通信打电话,兼顾重点地区的互联网业务;而“虹云工程”侧重宽带互联网,也兼顾移动通信和其他信息服务。两者可以互相补充,进而组合成为一个更为全面的低轨卫星系统,现如今这两大系统已经进入规划建设阶段,预计在近两年内就可以进入初步运营阶段。

而且在去年4月份,中国还将卫星互联网列入了“新基建”设施建设名单。紧接着9月份,中国就向国际电信联盟递交了频谱分配档案,计划建设两个名为GW-A59和GW-2的宽带星座,其卫星数量为12992颗。可以预见,用不了多久,中国的卫星互联网系统就能进入运营阶段。

最重要的是,现如今除了我们的国家队以外,中国的民营企业也都纷纷迈入卫星互联网建设的浪潮。

像华为、吉利等已经公布了自己的卫星互联网计划,另外像北京的九天微星,小米投资的银河航天等,也在卫星互联网的广袤市场前跃跃欲试。

卫星通信产业链

卫星产业链中卫星制造、发射、地面设备和通信运营占总市场规模的比例,分别为7%、2%、45%和46%,运营环节价值量最大。

卫星通信产业呈现出“金字塔”型的价值链。卫星制造及发射产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具备技术密集、资本密集、高集成总装的特点,市场份额相对集中,自然垄断特征明显。地面设备及通信服务业务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环节,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市场需求量较大,参与者较多,竞争激烈。随着产业链技术及组网的成熟,下游应用逐步爆发,卫星互联网中游地面设备及下游卫星运营的市场也将随之打开,迎来新机遇。

从应用场景看,卫星互联网下游应用市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物联网,低轨卫星星座的物联网覆盖范围广,受天气和地理条件影响小,具有较强的抗毁性。农业管理、工程建筑、海上运输和能源行业等将成为卫星物联网重要的应用方向。

二是海洋作业与科学考察,低轨卫星互联网的无缝隙覆盖优势解决了传统高轨卫星的两极盲区以及海上无法建设基站等问题,能够实现船只、人员跟踪导航,为极地科学考察人员、海上作业人员等提供基于卫星的宽带连接,稳定的网络连接能够帮助作业人员或科考人员及时回传数据,保持与外界的通信,提升工作效率与安全性。

三是政府与军事应用,政府和军事领域是低轨卫星互联网发展中重要的市场之一,以大规模低轨卫星为军事太空能力体系的基础,搭载遥感载荷,有利于全天候监控边界地区或作战目标,提升敌意研判和提前干预能力。同时,基于战事发生地的基站覆盖情况,低轨卫星服务在军用无人机、无人车等军队交通工具联网驾驶、导航定位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四是船载/机载WiFi,通信卫星技术的应用使得乘客可以在飞行旅程中不再受制于地面基站等设施的局限而自由连接无线网络。目前国内已有航空公司正在启动航空WiFi的服务,市场规模十分可观,这是卫星通信商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是生态环境监测与应急通信智慧,许多边远自然保护区、特殊地形区、灾难多发区、极端气候地区的网络通信设备存在较长的时延,环境监测结果、实地勘探数据、紧急呼叫等工作反馈的时效性无法保证,低轨卫星互联网的接入能够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数据和自然灾害预警的回传速度,实时监控并高速稳定地反馈信息,提高防护工作效率。

我国卫星互联网总产值超6万亿元

卫星互联网具有广覆盖、低时延、宽带化、低成本的特点,可解决现有世界上超30亿人无法使用互联网,70%地理空间未实现互联网覆盖的问题。从下载速率来看,Speedtest报告显示,星链互联网服务在美国市场的平均下载速度为97.23 Mbps,与美国固定宽带的平均下载速度115.22 Mbps已经相差不远。

从国内政策方面来看,国家发改委早在去年就明确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范畴。今年3月份,我国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中再次明确提出要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同时,在今年4月,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在雄安新区正式揭牌,成为仅次于电信、联通、移动之后的又一家通信运营商。

天风证券认为,低轨卫星互联网成为2022年电子行业的一大关键趋势,低轨卫星服务与相关零部件出货量将在2022年显著成长,预计2021-2035年我国卫星互联网总产值或可达9337.7亿美元(超6万亿人民币)。

文章来源: 数据宝,爱较真科普,卫星应用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微观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