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虚荣”项目正名,城市也需要“美妆”(一)

神译局 2022-01-07

data-id

3080 字丨阅读本文需 10 分钟

编者按: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总是会出现一些富有创意设计的建筑物。然而,有的人却认为这些都是虚荣建筑。这篇文章来自编译,作者在文章针对虚荣建筑展开了详细论述,并认为虚荣建筑或项目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文章在介绍虚荣建筑有关背景后,探讨了修建这些建筑背后的原因。

荷兰阿姆斯特丹即将竣工的大型CBD综合体Valley。图片来源:Dezeen

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Leo Tolstoy)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中有这样一句话: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我们可以将这句话用在城市上:糟糕的城市都是相似的,美妙的城市各有各的精彩。

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一个城市里的“好东西”越多,无论是建筑、机构、大学、餐馆、公园、酒吧、新奇景点,或是任何其他类型的东西,这个城市就越好。这无需多言,因为城市本来就是由各个部分所组成的。但在这些表面的东西之下,美妙的城市究竟妙在何处呢?

你可能会认为,首先,发展好的城市能够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并且为观光游客提供好去处。当然,这些本身就是无可否认的优点。但其次,或许最终也同样重要的一点是,好的城市就像灯塔。

一座城市里的好东西越多,吸引来的人也就越多——不仅增大了人流量,也为城市带来了更多活力。最简单的例子是,一些人因为对一座城市感兴趣,而来到了这里,受到了鼓舞,并且想要在这里留下自己的足迹。纽约激励人们向着更高处前行,如果没有这一背景,克莱斯勒大厦(The Chrysler Building)就不可能建成。

人们在城市中留下的痕迹可能转瞬即逝,只存在一天、一个月或是一年,也可能被长久地保留下来,比如十年、一个世纪或者更久。在这个循环中,后人又从这些不断更新的城市元素中受到鼓舞,并且寻求在这座城市中留下属于自己的一部分。

这就像开启了飞轮效应(a flywheel effect)一样,受到激励的人会越来越多。同时,尤其是对城市居民而言,这至少为他们的日常出行增添了些许快乐——这可不是无关紧要的琐事。日复一日,这样的循环在不断上演,就好比众所周知的复利原则,从理论上来讲,利上总能再生利,城市的伟大也没有极限。

吸引力不受建筑和边界线的束缚。这是梦想的领域。通过图书、电影、文章、社交媒体等各种媒介,最好的地方都可以为世界所知,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最具标志性的地方会印在他们的脑海里。在电影或文学作品里,某个地点既能充当背景,又可作为角色本身,它们各具特色,总能让人惊喜。

荷兰鹿特丹立体方块屋(Cube Houses)。图片来源:Unsplash.com@Photostore HK

一位来自印度班加罗尔(Bangalore)的孩子或许对美国的生活一无所知,但只要他上过网,就一定见过帝国大厦和自由女神像。这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能够激发他去创造同样鼓舞人心的,或者至少是同样美丽的东西,来让自己和身边的人利用、使用并享受。

能够在一个地方感受到幸福并非小事——这本身就是一件高尚的事。大量新兴的作品都在试图证明这一点,比如查尔斯·蒙哥马利(Charles Montgomery)所著的《幸福都市》(Happy City),该书被誉为城市乐观主义者的必读物。在一座城市中,每个人的幸福都是城市的一部分,都能为城市未来的快乐添砖加瓦。因此,追求幸福值得鼓励。

近来,大众对于城市建设的想象似乎格外追求宏大、复利,还有生活中的无实用性。明星建筑和场所营造变得极受欢迎,从纽约高线公园(High Line)和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the Guggenheim Bilbao)等成功项目,到伦敦花园桥(Garden Bridge)等被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的失败案例,“虚荣城建”的风尚席卷全球。

荷兰埃因霍温会议中心(Evoluon)。图片来源:Unsplash.com@ruddy.media

全世界起码有数百个各式各样的项目,虽然其建设目标不同,但它们都在追求伟大,并且伴随着不少争议和来自民众的意见。

这使我们不得不提几个问题。首先,这种追求意味着什么?以及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如果我们认为这些事和大多数产生复利的事一样,是值得追求的,那么,这种发展是否主要集中在那些已经是世界顶尖的城市中呢?如果我们认为这种追求是合理的,那么又该如何使这种复利式的发展迈出第一步呢?为什么有的项目成功了,有的却失败了呢?如果一个追求宏大的项目失败了,为此付出的全部努力就白费了吗?

最后,那些最鼓舞人心、最令人向往的地方是如何为人们所接纳的?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城市的现状。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也将进一步探究这些问题。

为什么要修建不实用的建筑?

自从人类拥有了稳定的定居点以来,我们就一直想要为自己的居所赋予意义和特性。我们以建筑的形式来表现自己最珍重的事物,并予以其崇高的意义。这是人类的天性。自古以来,城市中最重要的建筑往往最能体现当地民众的价值观念和信仰。

从建筑的实用性上来说,美索不达米亚的金字形神塔(Grand Mesopotamian Ziggurats)和装修精致的古罗马浴场(Roman Bathhouses)恐怕是两个极端,但通过这两种风格的建筑,其所处社会到底重视何物则一目了然。

建筑中的多余设计,正与其所蕴含着的价值观念相称。当然,只有少数经过筛选的当地居民能够利用或使用这些建筑,但尽管如此,无论好坏,这就是当时社会的放大写照。

古罗马最大的公共浴场——戴克里先浴场(Baths of Diocletian)。图片来源:Maquettes Historiques & My Architectural Moleskin

庙宇能否只是一间简陋的土坯房?房间里挖个洞能否就当作浴场?当然可以。但是,这种过分简化的形式无法体现这些建筑在其所处社会中的重要性。以这种方式看待它们,相当于剥去了其所蕴含着的所有意义。

无数工匠、泥瓦匠和劳工的不懈努力,是为了彰显自我认同和社会价值观念。摒弃无实用性的建筑,就是摒弃价值、摒弃自我的特性。这与人类的天性相悖。不过,这并不是说每座建筑就都得镀上黄金,或是要力求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建筑。资源从来都是相对于特定时间、地点的人们所拥有的手段而言的。但只要人们在创造的过程中注入了自己的心血,这个地方就会同样得到铭记。

古罗马时期的卡拉卡拉浴场(Baths of Caracalla)。图片来源:Maquettes Historiques & My Architectural Moleskin

城市建设象征着我们最珍视的信念,虽然随着时代发展,建筑的形式、规模、材料和用途不断演化,但我们建设的动机却几乎没有变。

在中世纪欧洲的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城市,最高大、结构设计最恢弘的建筑是教堂,它代表着基督教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中心地位。工业革命时期,城市中工厂林立,没日没夜地排放污染物,在遮天蔽日的废气中,旧时代已然落下帷幕。

20世纪初,现代企业崛起,商业大厦鳞次栉比,争相占据空中高位,争夺广告资源和企业霸权地位,摩天高楼盖住了曾经的教堂尖顶,昭示着又一轮新旧社会的更替。

教化人们“爱上帝(或诸神)胜于爱邻居”的建筑时代早已过去,在摩天大厦的时代,成功就是俯视你的对手,其内在逻辑是:你工作(居住)的地方更高,你就比同辈人更强。大半个世纪以来,这种逐渐演变而来的、简单而强大的优越感一直掌控着现代世界。

和人一样,城市也是复杂的生物。它们不断发展,以满足居民的需要。纵观整个历史进程,人们倾向于将重要的建筑和城市元素尽量建得更高,或是强行以具有纪念意义的方式建造它们,但这并非所有情况。随着时代发展,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少。当社会进步到某种程度时,人们便不再仅仅追求规模,而是会更加关注生活质量。

巴黎人的高质量生活,人们在闲暇时光都聚集在城市露天餐厅。图片来源:The Guardian & GET

宽敞开阔的巴黎奥斯曼大道(Haussmann’s boulevards)、巴黎城中修剪整齐的公园,这些建筑体现着人们更高级的价值追求,它们之所以能够落成,决定性的原因就是法国民众渴望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卫生设施得到了改善,可供漫步的人行道随处可见,闻名世界的巴黎露天咖啡馆得到了发展的空间,城市充满了阳光、新鲜空气和绿色植物,由此,巴黎人民打造出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尽可能地享受生活。

“漫游者(Flâneur)”就是这种生活态度的最佳代表,他们无目的性地在街道上漫游,以旁观者的视角游览城市,却从不参与其中,光是这样,便足以让他们欢欣雀跃。

巴黎城中的建筑那么美,不论是谁,在这座城市悠闲地走一走,都会感到心旷神怡。这样的建筑实属历史罕见。当追求生活质量成为建筑的最终目的时,光是身处其地,便已是极大的享受。任何去过巴黎的人都一定领略过这种安逸的愉悦感。

英格兰新城镇米尔顿凯恩斯(Milton Keynes)。图片来源:The Guardian & GET

仔细想想,你是愿意漫步巴黎街头,还是某个荒凉、反人类的偏远小镇,比如20世纪中叶建成的英格兰新城镇米尔顿凯恩斯(Milton Keynes)?答案显而易见。

以价值观念作为内核,营造高质量的建筑环境,城市也会更加宜居。我们渴望激情、刺激和特性。当缺少这些东西时,生活便会无趣,人也会失去归属感。这些情感可能表现为无聊、失望,或是最压抑的一种情绪:冷漠。

如果一个人既没有情感上的动力去改变,也无法全心拥抱现有的生活,那他的人生离了无生趣也就不远了。只要有选择,我们总会搬去更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唤起我们的激情,而不是让人失去动力的城市。建筑环境中的功利主义所体现出的,就是一种冷漠。

译者:俊一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神译局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