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驱动芯片,一年84亿颗需求,国产化有望补齐面板产业链最后一块拼图

芯圈那些事 2022-03-10

芯片oledsynaptics

2286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显示驱动芯片(TDDI)控制着显示器的成像,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然而,全球的市场可以说是被韩国企业和我国台湾地区的企业包圆,大陆厂商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在显示驱动芯片产业,创新是行业发展的推动力。从液晶到MLED,显示科技进步总在头部公司中诞生,头部公司的地位也因此被巩固。

1、30年产业变迁,中国成全球面板制造中心

2月7日,惠科长沙8.6代线第10条产线点亮投产;2月11日,友达光电宣布再新建8.5代线;2月15日,国内单体最大、全球最先进的柔性 AMOLED工厂——厦门天马显示科技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项目首批产品成功点亮;除此之外,LG显示广州新建一条8.5代OLED生产线、广州华星建设8.6代氧化物半导体项目、维信诺建设第6代柔性AMOLED模组项目,在2022年开年之后,面板行业迎来了一波扩产潮。

回顾过去30年面板产业的发展,从日本到韩国、中国台湾再到中国大陆,目前产业整体已发展成熟,很难再会出现新的产业转移地。

一方面,LCD高世代产线中,中国大陆数量占比最高,其中包含大陆独占的业内最高世代10.5/11代产线,凭借高世代所带来的技术、成本化优势,以及其高昂的资本开支,国产厂商已在LCD领域构建了非常宽阔的护城河;日本厂商因面板产线越来越高的资本投入早已退出竞争行列,韩国厂商也因大陆10.5/11代线带来的成本价格冲击退出LCD领域转向OLED,中国台湾厂商则只能依靠老产线在小尺寸领域谋求差异化竞争机会。因此在LCD领域,未来不仅暂无新的进入者投建产线,现有对手也逐渐退出竞争序列,2021年中国大陆大尺寸液晶显示面板产能在市场市场占比超过60%。

另一方面,OLED领域,国产面板龙头加速追赶,京东方、深天马、TCL华星、维信诺以及和辉光电等厂商大力发展OLED业务。据Omdia中国现已成为仅次于韩国的全球第二大AMOLED生产基地,并预计将于2024年赶超韩国。

2、核心芯片国产化程度低,每年进口超过300亿元

伴随国产面板厂商在全球市场逐步掌握话语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地位大幅提升,然而繁荣之下亦有隐忧,显示驱动芯片作为面板产业链最核“芯”的环节,国内配套依然处于起步的阶段,无论是大尺寸的LDDI,LCD的TDDI还是OLED驱动芯片国内企业占比依然较低。

显示面板驱动芯片即控制显示面板中各像素电极是否导通,从而使得显示面板显示影像的驱动芯片。其中LCD显示驱动芯片可以接受来自于主板发送的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通过模拟数字处理和算法处理形成指令,再通过控制输出电压来对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控制屏幕显示效果的目的;而OLED显示驱动芯片则是通过向OLED背后的薄膜晶体管发送特定指令的方式来实现对于发光单位的控制。

2020、2021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在线教育和远程办公成为了明确的趋势,IT面板需求旺盛,车载等小屏应用领域也成为新兴增长点带动了需求发展,2021年全球新型显示面板行业营收规模创造了历史最高水位,达到约1366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8.2%,而作为配套的显示驱动芯片总需求量呈现两位数同比增长。

尽管显示驱动芯片市场需求旺盛,但由于其门槛较高,利润空间有限,中国很长一段时间都秉持着“造不如买”的思想,大部分国产厂商更倾向于直接从海外采购,数据显示中国大陆显示面板企业每年对高端显示芯片的采购金额超过300亿元,其中超过95%来自于韩国和中国台湾企业。根据Omdia的数据,在大尺寸显示驱动芯片市场上,市场份额在全球前十的企业大部分为台湾企业和韩国企业,仅有两家为大陆企业,其中集创北方的市占率为3.2%,北京奕斯伟科技的市占率为2%,两家仅占5.2%的市场份额。

3、先进TDDI中的中国身影

In-Cell(将触摸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像素中)技术帮助TDDI(触控与显示驱动器集成)成长,使得TDDI成为车用中控屏、智能手机屏和物联网设备屏的主流技术。

2014年,Synaptics推出TDDI的概念,屏幕变得更轻薄、成本更低。TTDI作为一个加速发展的市场,现在正处于爆发期,据iHs Market数据,2016年二季度起TDDI芯片开始快速成长,2017年整体市场达1亿颗。到去年,全球TDDI数量规模已经达到6.54亿颗,CAGR 87%。目前,Synaptics(新思科技)以及联咏、奇景光电都已对此领域点兵遣将,并计划在明年大量出货。

国内虽然在这一领域也有较大差距,但是仍有部分企业已经流片并获得了订单。

集创北方的TDDI芯片技术在国内厂商中较为成熟,已经成功商用,2016年集创北方推出国内首款ITD,目前成功自研ICNL9921、ICNL9915、ICNL9911S、ICNL9911C四款芯片,可以实现移动设备90Hz高刷新率。去年11月,集创北方开始为小米量产TDDI芯片。

2019 年,联咏在该领域的市占率达到 40%。Synaptics的份额则从 2018 年的 25%下降到 15%,位居第二。2019年,Synaptics宣布将TDDI业务出售给清芯华创,与清芯华创关系密切的韦尔股份成为直接受益者,韦尔股份(现豪威科技)在2020年豪掷1.2亿美元,收购了Synaptics亚洲地区TDDI业务。2020年,联咏出货了2.8亿颗芯片,敦泰出货2.09亿颗,synaptics的出货量约为6000万颗。根据官网显示,豪威目前拥有6款TDDI芯片产品,帧频有60Hz、90Hz、120Hz三种。

华大旗下的晶门科技2016年宣布以2300万美元收购Microchip的先进移动触控技术资产及产品,提高其OLED触控技术。2017年,晶门科技推出SSD2023U,支持FHD+ (1080×2160) TDDI的高分辨率智能手机。此外,晶门科技SSD2092TDDI芯片已经搭载于HTC的部分手机中。大陆公司在TDDI上的难题在于FHD(全高清),这一技术基本被中国台湾和韩国的企业掌握。望眼全球顶尖科技公司,在AMOLED屏幕上使用TDDI成为现在讨论和攻克的难题。

智能手机的发迹,让显示技术从LCD发展到了Mini-LED和Micro-LED(合称MLED),使用氮化镓等新材料让两种技术直接改变了过去的显示屏。在11月中旬的TCL华星显示生态大会上,TCL重提MLED与OLED双技术战略,并且发布了全新Mini LED显示产品,TCL称其为全球首款125玻璃基透明直显MLED,成为国产尖端显示科技的进步。

随着面板供应结构的逐步变化,无论在大尺寸还是小尺寸,无论在液晶面板还是AMOLED面板甚至是最新的技术MLED,市场需求都在看向国内,中国大陆面板厂的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面板需求市场,却在核心零部件高度依赖进口,显示驱动芯片领域一直处在十分被动的困境。随着国内面板产业的繁荣,显示驱动芯片受制于人的局面,将成为限制面板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过去数年,国内显示驱动芯片设计厂商纷纷涌现,希望补齐中国在显示驱动芯片的短板。

来源:钛媒体APP,远瞻智库,路演时刻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芯圈那些事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