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究竟比特斯拉差在哪呢

2041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特斯拉之所以在中国会如此火红,和马斯克自带的光环和流量极有关系。对比特斯拉,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头部企业比亚迪也有着自身的优势,并且比亚迪能做的东西特斯拉不一定做得出来。

有人曾说,特斯拉对中国的贡献绝不是技术贡献,而是利用马斯克自身的光环和流量,加快了电动汽车在世界各地的普及,加快了全球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接受。

回看特斯拉的发展历史,上海超级工厂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

2018年,特斯拉面临着高达10亿美元的债务。虽然model3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由于缺乏产能,公司入不敷出、濒临破产。与此同时,特斯拉的股价继续下跌,唱空特斯拉已成为市场的主流声音。马斯克几乎成为美国版的贾跃亭。用马斯克自己的话来说,今年的经历让我觉得自己已经老了五年,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最艰难的一年,尤其痛苦。

马斯克这个时候为什么想到中国上海建厂呢?中国有大量熟练的技术人员,有完整的产业链。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特斯拉选择中国、选择上海是完全正确的。工厂仅用了十个月就建成,而传统汽车公司至少需要18到24个月,并且在中国生产model 3的成本比美国工厂低65%。

同时上海也与特斯拉签署了对赌协议。上海超级工厂从2023年年底起,每年须纳税22.3亿元,如果不能达成这一条件,则必须归还相应土地。同时,特斯拉还必须在未来5年在上海工厂投入人民币140.8亿元的资本支出。国内银行以3.9%的年利率向特斯拉借款200亿元。一手解决土地成本,一手搞定资金成本。

截至目前,特斯拉的市值已近万亿美元,可以说是中国成就了特斯拉。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又得到了什么呢?

在中国最成功的的合资品牌就是大众和丰田、本田,但是他们在中国的工厂基本上只供应国内市场,但是特斯拉上海工厂则是特斯拉的全球出口中心,2021年上海工厂出口特斯拉超过16万辆,预计今年将超过20万辆,供应全球多个国家,这也可以说是为中国制造创造了荣耀。特斯拉通过100%的本地化率帮助我们培育产业链,让更多的国内供应商走出国门。

如果不是马斯克为特斯拉带来的流量和光环,那么今天可能就没有特斯拉了,中国甚至全球消费者也可能不会如此蜂拥而至。

马斯克发一条推特能有数十万的互动量,这在全球的企业家中几乎也是独一份,此外,火箭回收和星链的高科技人员也让马斯克的起跑线远远高于其他汽车制造商。

而比亚迪呢。

比亚迪的电动巴士可以做到欧洲市场份额第一,因为商用车几乎不需要品牌光环,客户只需要你的车辆经济实用并且安全性能足够高,比亚迪的车辆完全可以满足这些。

但在乘用车领域,很多消费者会把品牌或者品牌创始人放在第一位。

比亚迪除了自动辅助驾驶技术逊于特斯拉,其他硬件技术方面比亚迪是十分强大的,在很多硬件方面,比亚迪强大的横向零部件研发能力还可以快速开发替代品。

有人只知道特斯拉是第一个在model 3上使用意法半导体的24个碳化硅MOSFET模块,但却不知道比亚迪汉EV车型使用了比亚迪自主开发的碳化硅MOSFET模块。

比亚迪新能源专利总数9426,特斯拉专利总数986,高下立现。

不可否认特斯拉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贡献,但这种贡献绝不是技术贡献,而是利用马斯克的光环和流量,加速了电动汽车在世界上的普及,加快了全球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接受。

特斯拉最大的优势是其强大的工程能力,可以快速、高效、低成本的快速应用于实际产品生产过程,如CTC技术和一体化压铸技术。

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链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电机和电子控制的专利数量仅次于日本。所以中国缺乏的不是技术,而是品牌。我们需要特斯拉培育产业链,利用马斯克的吸引力,将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带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并带来几家超级供应商。

一旦我们掌握了核心部件供应的主导地位,我们就可以培养更多的优秀厂商。

特斯拉还将通过100%的本地化率,最大限度的降低制造成本,以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中国和特斯拉是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而不是单纯向一方索取。

目前,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和特斯拉正处于同一战线,共同的对手是燃油车,这也是我们与特斯拉争夺新能源智能汽车全球主导地位的时刻,同时也是中美在制造、科技、研发等一系列关系国运兴衰的重大领域全面竞争的缩影。

在自主品牌中,比亚迪是一家较早进入新能源领域的汽车企业。因此,经过多年的努力,比亚迪建立了一套从研发到生产再到组装的新能源汽车生态系统,这对汽车企业来说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例如大家熟悉的刀片电池,在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方面也是业内领先的。此外,在电气控制方面,比亚迪e平台3.0的电子控制单元采用新一代SIC电控,功率密度提高近30%,电气控制效率最高99.7%。为了打破国外垄断,比亚迪还花费了大量资金建立了自己的工程,如芯片、单晶和测试。

与比亚迪的务实相比,特斯拉似乎有点机会主义,特斯拉几乎所有的核心硬件都是自己组装的,所以更像是一家组装公司。电池用松下或宁德时代,电机由富田电机提供,电池管理技术也是特斯拉通过收购得到的。

但也必须钦佩特斯拉的软件控制能力及其倡导的软件定义汽车。特斯拉利用数据、人工智能和数学建模语言构建了一个神经网络,机油传感器、数据通信处理器、外围硬件和软件组成的系统,就像人的大脑一样,可以共同处理信息、适应和学习。驾驶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都可以被记录为汽车公司的技术参数据库。

这并不是绝对的好坏,技术就是在一代又一代的改进的发展的,这个过程是学习和投资。这两点是每个汽车公司都应该做的,相互竞争也是汽车公司进步的动力。

文章主要内容引自 工业科技控、Openidea脑洞大开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电车汇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