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讯精密联手奇瑞,手机代工厂们焦虑的自救行动

BusinessCars 2022-02-18

代工富士康立讯精密

3035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汽车行业小白拉上一个“王者”,在自身产品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优势的前提下,这样的联合,优势更为明显。

在苹果手机茫茫众多的代工厂名单内,立讯精密没有富士康的出名,但它却是行业内以高效出货量著称的企业之一,而立讯精密也已是AirPods最大的制造商,在2021年6月,立讯精密首度拿下苹果手机新机组装订单(包括高阶款大尺寸机种),总量超1000万台。

不仅如此,作为第一大客户苹果在立讯营收中占据70%的份额。现在,立讯精密业务构成中,消费性电子占了88%,这其中包括AirPods制造、Apple Watch、 Magsafe组装业务,还有iPhone12马达等零部件。

随着苹果手机业务订单的增量,在苹果代工厂的名单中,立讯精密的位置正在快速爬升,在逐渐释放订单数之后,立讯精密有望在2023年成为iPhone第二大组装厂,直逼富士康。

但此番下场造车也被外界认为其难言之隐。在2021年3月12日,苹果单方面与欧菲光终止了合作,在此之前,苹果始终是欧菲光的最大客户。终止合作之后,欧菲光的业绩急速下滑,2021年全年亏损将会达到19-27亿,市值累计蒸发300多亿。

然而,与此毫不相关的立讯精密也遭遇了牵连,股价出现波动。而今年2月7日,美国政府将33家中国实体列入商务部“未经核实名单”,立讯不在此列但仍然盘中跌停。

可以说,立讯精密与苹果公司的深度绑定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立讯精密自身的发展前景。

所以这家以“科技连接未来”为slogan的企业正在谋划着更为长远的版图,有钱好办事,用“买”实现着他们“摆脱”苹果的第一步,而这些被称其为“野心开拓”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代工行业的焦虑,大家都在瞭望前路,都在追赶时间,匹配市场。

入局不难,扎根才难

立讯精密是谁?

这恐怕是看到上周立讯精密发布的“造车”公告后不少围观群众的第一反应。

这家名字相对拗口的企业,不仅决心入局汽车市场,还豪爽的与青岛五道口签署《股权转让框架协议》,协议约定立讯有限将以100.54亿元人民币购买青岛五道口持有的奇瑞控股19.88%股权、奇瑞股份7.87%股权和奇瑞新能源6.24%股权,成立新合资公司。

入股奇瑞,这只是第一步,重点在于成立全新合资公司。而该合资公司的核心任务则是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研发及制造。为此立讯精密汽车核心零部件业务将提供前沿的研发设计、量产平台及出海口。

没错,立讯精密是继富士康之后又一家顶着苹果手机代工工厂标签的企业,入局汽车行业。如果要问之其意图,想来也和富士康有着过分相似的理由吧。

在旁观者的眼里,立讯精密只是一家代工厂,甚至它是富士康的“小弟”,但在苹果手机的代工领域,它有着一个别称“果链巨头”。

在众多资料中显示,立讯精密从MacBook的连接线供应切入苹果体系,再到iPhone的lightning连接线;从2017年至2019年,立讯精密开始向iPhone内部的零部件扩张,并成功取得无线充电、声学器件、LCP天线、线性马达等零部件业务,而上述一切的成功都因一个将青春、汗水、坚韧留给前公司富士康十年的女人。

很难想象,二十多年前那位来自广东汕头澄海小村庄普普通通的女孩,用自己只具备的勤劳换来了2021年近107亿美元的身价,位列福布斯中国杰出商界女性榜首,她的风头盖过了董明珠,她就是如今立讯精密的掌舵人王来春。

在成功的标签下,人与人之间总会有着惊人的相似度,英雄不问出处,但把握机遇却是成为英雄的开始。所以无需去讨论立讯精密与富士康那种相互帮衬的情谊,在商言商,入局汽车行业,试图成为汽车零部件供应体系中的一员,甚至是头部企业,这是评估当下市场环境后王来春的选择。

所以无论是代工行业还是房地产,手机产业,近几年来这些企业大佬们纷纷决心造车,让汽车这个行业有了更多的入局者。

但如果说李斌、何小鹏等人的入局是互联网人的再次创业,那富士康、立讯精密的加盟则是已经有足够“资本”的第一代互联网公司的强势入局。

毕竟行业的天花板让这些企业大佬过早明白“天花板”危机,富士康尤为明显。而相对于富士康从2005年便开始“造车梦”的持久性,立讯精密还是个小学生。

在网端可以找到的资料中,虽然立讯精密已有在高压、大电流等汽车电源解决方案,以及相关汽车线束、电子模块等产品服务方面的成绩,前后还与旗下长城、众泰、宝马以及奔驰等品牌均有合作,但汽车板块占比很少,仅有3.68%,营收17.74亿元。

在2021年半年报中显示,主营业务中消费性电子占比达到了83.9%,营收404亿元。无疑,过分依赖数码产品的业务便会造成单一性,而这一点,富士康也早就嗅到弊端。

早在2014年,郭台铭就发起了一个代号为“A-Fu Initiative”的电动车项目,作为以代工起家的富士康在多年的磨砺之后深刻的发现,“他们所代工的产品可以变成一款车,苹果可以,为什么富士康不能?不过就是四个轮子的iPhone而已。”

这也成为了郭台铭进军电动汽车行业的决心。

时隔8年后的今天,富士康即将量产Model T,Model C、Model E3款车型。据悉,由高雄客运公司采购的纯电动大巴车Model T将在3月初正式交车,订单总量达到30~50辆;电动皮卡Endurance也有望在今年第三季度交付美国市场。

“逐步建立了电动汽车供应链”,这是鸿海精密董事长刘扬伟自信满满的说辞,事实上,富士康也正在践行这一切,显然榜样的力量也影响到了立讯精密。如果富士康的步步为营的成功可以复制,那立讯精密也必然需要找到属于它的有缘人。

摘下“代工女王”的帽子

只是没想到,是奇瑞。

没错,就是这位在当下竞争白热化的汽车市场竞争中称不上顶流的中国品牌,可立讯精密却在众多的中国品牌中选择了奇瑞,这是为什么?也许答案从多组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奇瑞具备成熟产能。奇瑞乘用车2021年销量84.5万辆,同比增长40.97%。除此之外,作为老牌中国品牌,奇瑞还具备完整的研发体系。

但最为重要的一点则是,奇瑞是国内为数不多适合开展ODM造车业务模式的伙伴。立讯精密与奇瑞合作的成本相对较低,却具备较高和较快的潜在效益。本次战略合作将在打造合作造车ODM模式的基础上,快速发展立讯精密的Tier1业务,实现动态入局、快速提升公司作为Tier1厂商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即便奇瑞汽车多年来的“成绩单”一直中规中矩,却并不影响奇瑞在国内市场中“老江湖”的地位。而成熟的市场基础、产品和供应链的优势足以让奇瑞汽车承担起一个优质伙伴的角色。

资本市场也对他们的合作给予好评。在2月14日前,股票市场近期一直下滑的立讯精密迎来一波小反弹,17日收盘时公司股价报收于44.29/股,股价涨幅逆势红盘。

此次合作,立讯精密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本次与奇瑞的战略合作,公司并不造车,而是协同奇瑞开拓整车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模式。业务上,奇瑞擅长整车业务,合资公司将由奇瑞主导,立讯精密将在业务、客户等方面进行协同。”

至此,王来春还表示,“协同奇瑞新能源开拓为别人造好车的ODM业务,公司志在抓紧机会窗口拼进全球领先的Tier1(车厂一级供应商)。”据悉,立讯精密的ODM业务已有比较明确的落地项目,大约在未来12~18个月陆续投产。

而对于汽车行业小白拉上一个“王者”,在自身产品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优势的前提下,这样的联合,优势更为明显。100.54亿元人民币的收购,立讯精密也用这个数字刷新了看客们的眼睛,同时也向汽车行业抛出了最为诚意的橄榄枝。

不过如此手笔也让行业看到了有着“中国代工女王”之称王来春的着急,她渴望快速进入“赛道”,渴望追赶时间,毕竟简单的代工没有未来。

如今市值近3000亿的立讯精密,在去年发布的2021年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净利润16亿元,同比下降25.28%。主营业务仍为苹果耳机和手表等业务,归母净利润录得46.9亿元同比增幅仅为0.21个百分点。远低于市场预期,很显然,利润的增长显露疲态。

上文说的单一性,驱使着立讯精密立马行动。这里的核心则是整个手机产业目前呈现出相对萎靡的状态,无论是华为还是小米,甚至魅族等,都在谋划着在智能手机产业链之外的可能性,无一例外,他们都选择了智能电动汽车,这的确不是巧合。

中信证券就曾提出,苹果、华为、小米等纷纷入局造车,初期即使部分选择自建产线,但考虑到长期产线capex投入的经济性和合理性,后期有望复制部分手机产业分工模式(即ODM或OEM方式生产),并重塑产业链格局。

所以对于立讯精密的入局,并不意外,市场的焦虑和全新增长点,驱使着立讯精密必须转型成为汽车行业玩家,而摘下“代工巨头”的帽子,立讯精密有更长的路可以走,但和奇瑞的这张牌,怎么打,还得好好斟酌。

-END-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BusinessCars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